图书介绍

西南抗战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南抗战史
  • 周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978722906395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抗日战争-史料-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南抗战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抗战爆发前后的国内外形势1

一、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侵略政策及美、英、苏等国的态度1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

三、抗战以前的西南社会5

第二章 抗战全面爆发与西南出兵抗日25

一、抗战全面爆发后西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25

二、西南各省出兵抗日29

第三章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及其对西南的统治53

一、国民党选定四川为抗战大后方53

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55

三、军事委员会在西南各省建立行营、行辕58

四、西南各省政府的调整充实及施政措施60

五、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的活动71

六、蒋介石与西南地方实力派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74

七、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独裁统治的加强77

第四章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84

一、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建立84

二、中共地方组织在西南大后方的恢复和发展86

三、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中的合作与斗争91

四、南方局在西南大后方进行的统一战线工作112

五、民主党派在重庆的建立和发展124

第五章 抗战前期和中期西南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对日作战128

一、川军抗战事迹128

二、滇军抗战事迹152

三、黔军抗战事迹157

四、桂军抗战事迹161

第六章 日军轰炸、入侵西南与西南人民的抗日斗争166

一、日机轰炸重庆、成都等地的罪行及被炸地区的反空袭斗争166

二、日军侵入广西与桂南、桂柳会战172

三、黔南抗战178

第七章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对日作战187

一、日军侵缅与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缅甸战役187

二、日军对滇西的入侵与滇西军民的抗敌斗争195

三、对缅甸和滇西反攻战的准备200

四、第二次缅甸战役与滇西反攻战的重大胜利206

第八章 西南各族人民坚持抗战,反投降、反分裂、反暴政的斗争217

一、反对汉奸汪精卫叛国降日的斗争217

二、西南地区人民反对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斗争223

三、西南地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工农群众运动228

四、川康藏族人民的抗日斗争235

五、滇西少数民族土司和民众的抗日斗争236

六、云南基诺族人民的反暴政斗争242

第九章 国际友人在西南的抗战事迹247

一、美国史迪威将军的抗战事迹247

二、美国陈纳德将军的抗战事迹269

三、苏联库里申科等的抗战事迹280

四、贵阳红十字救护总队及其组织的国际友人的抗战事迹281

第十章 抗战胜利与西南军队接受日军投降284

一、西南各省市欢庆抗战胜利284

二、卢汉、孙震奉命率部出国接受日本投降287

三、国民政府还都南京292

第十一章 西南各族人民对抗战的贡献294

一、接纳和安置大批内迁机关、工厂、学校和人口,保存和发展了抗战力量294

二、为抗战提供了充足的兵源295

三、为抗战提供了主要的财政和粮食支援298

四、为抗战救国,踊跃捐献300

五、加紧生产,支援前线303

六、知识青年,投笔从军305

七、千百万民工赶修公路和机场306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西南经济的发展309

一、国民政府开发西南的经济战略309

二、东部工厂内迁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319

三、西南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抗战的贡献335

四、抗战后期西南经济的衰退375

第十三章 抗战时期西南文化教育的繁荣385

一、战区大中专学校内迁西南385

二、重庆是大后方抗日文化与教育的中心394

三、四川的文化与教育425

四、云南的文化与教育429

五、广西的文化与教育435

六、贵州的文化与教育440

附录:大事记447

后记464

再版后记4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