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理论与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理论与实务](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105558.jpg)
- 于天敏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80185951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理论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 守望死刑正义1
第一章 死刑案件法律监督概述1
一、死刑概述2
(一)死刑的概念、性质和特征2
(二)死刑制度的历史沿革4
(三)死刑存废之争10
二、法律监督概述23
(一)法律监督的含义23
(二)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制度24
三、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的基本内涵31
(一)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的概念32
(二)几个需要明确的问题33
四、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的法律依据37
(一)宪法依据38
(二)法律依据39
(三)相关法律解释依据42
(四)地方规范性文件44
(五)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44
第二章 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的价值分析47
一、保证案件质量47
(一)提高案件质量的意义和要求48
(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在死刑案件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加强案件质量的积极作用51
二、加强人权保障55
(一)人权概述55
(二)死刑案件法律监督对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59
三、保障司法公正61
(一)司法公正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61
(二)死刑案件法律监督对保证司法公正的特殊要求63
四、增进社会和谐68
(一)社会和谐思想起源、发展与“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68
(二)死刑案件法律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70
(三)死刑案件的法律监督对社会和谐以及法制建设的积极作用73
第三章 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的基本特点76
一、监督主体的专门性77
(一)监督主体专门性的基本内涵77
(二)监督主体专门性的法理基础78
二、监督对象的特定性82
(一)监督对象特定性的基本内涵82
(二)对监督对象载体—死刑案件特殊性的理解83
三、监督内容的全面性86
(一)监督内容全面性的基本内涵86
(二)监督内容全面性的法理基础87
四、监督方式的司法性89
(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并非“一般监督”89
(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诉讼程序内的司法监督90
五、监督目的的正当性92
(一)监督目的正当性的基本内涵92
(二)监督目的正当性的拓展和丰富93
六、监督程序的法定性95
第四章 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98
一、依法独立监督原则99
(一)依法独立监督原则的基本内涵99
(二)依法独立监督原则的法理基础100
(三)坚持依法独立监督原则的意义102
(四)依法独立监督原则的实现102
二、客观公正原则105
(一)客观公正原则的基本内涵105
(二)死刑案件法律监督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的法理基础106
(三)死刑案件法律监督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的意义109
(四)客观公正原则的实现110
三、全面监督原则112
(一)全面监督原则的基本内涵112
(二)全面监督原则的法理基础113
(三)死刑案件法律监督坚持全面监督原则的意义114
(四)全面监督原则的实现114
四、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原则116
(一)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原则的基本内涵116
(二)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原则的法理基础116
(三)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原则的意义119
(四)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原则的实现119
五、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原则121
(一)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原则的基本内涵121
(二)死刑案件法律监督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原则的法理基础122
(三)死刑案件法律监督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原则的意义123
(四)死刑案件法律监督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原则的实现124
第五章 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的基本方式126
一、通过审查核实证据对死刑案件侦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126
(一)审查核实证据的法律监督方式的界定126
(二)审查核实证据的法律意义127
(三)死刑案件审查核实证据的具体做法及要求127
二、通过检察引导侦查的方式对死刑案件侦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131
(一)检察引导侦查法律监督方式的界定131
(二)检察引导侦查的价值131
(三)检察引导侦查的具体做法132
三、通过出席法庭对庭审活动进行法律监督135
(一)通过提出纠正意见对庭审的程序性违法活动进行监督135
(二)通过讯问(询问)、举证、质证、发表公诉(出庭)意见、辩论对庭审的采信证据、认定事实、定罪量刑进行监督140
四、通过抗诉对判决、裁定进行法律监督141
(一)死刑案件二审程序抗诉141
(二)死刑案件审判监督抗诉143
五、通过侦查司法职务犯罪对死刑案件的侦查、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143
(一)司法职务犯罪侦查法律监督方式的界定143
(二)司法职务犯罪侦查的意义144
(三)司法职务犯罪类型及犯罪立案侦查的具体做法145
六、通过采取纠正违法的方式对死刑案件在侦查、审判、执行环节进行法律监督146
(一)死刑案件纠正违法监督方式的界定146
(二)死刑案件纠正违法的意义及原则146
(三)死刑案件纠正违法的具体做法147
七、通过检察长列席同级审判委员会的方式对死刑案件进行法律监督149
(一)检察长列席同级审判委员会的界定及法律依据149
(二)检察长列席同级审判委员会监督方式的合理性及存在价值149
(三)检察长列席同级审判委员会监督方式的具体做法150
第六章 死刑案件实体法律监督152
一、死刑案件法律监督存在的主要实体问题152
(一)死刑适用的总标准—“罪行极其严重”内涵不明确,导致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实体法依据不够具体152
(二)死刑适用的具体标准抽象、模糊,导致检察机关对法院量刑监督有效性降低158
(三)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界限不明确,导致检察机关对法院量刑监督针对性不够162
(四)影响死刑适用的自首、立功等法定情节和被害人过错、被告人赔偿等酌定情节界定不明确,直接影响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实效166
(五)赦免制度过于原则,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对死刑犯赦免申请权179
二、死刑案件法律监督产生实体问题的原因分析183
(一)法治意识还需提高183
(二)人权意识还需强化183
(三)法律本身存在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184
三、死刑案件法律监督实体问题的改革完善184
(一)我国死刑适用总标准的重构184
(二)我国死刑适用具体标准的矫正187
(三)我国死刑缓期执行适用的条件188
(四)自首、“帮助立功”与死刑适用190
(五)被害人过错与死刑适用193
(六)被告方积极赔偿与死刑适用195
(七)我国死刑赦免制度的完善197
第七章 死刑案件证据法律监督199
一、死刑案件法律监督存在的主要证据问题199
(一)死刑案件“证明标准”偏低,影响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质量、效果199
(二)证人、侦查人员出庭制度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削弱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力度203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独立性208
(四)传闻证据规则没有确立,一定程度上影响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效果211
二、死刑案件法律监督产生证据问题的原因分析213
(一)法治意识、人权意识需提高213
(二)立法不完善214
(三)传统文化意识影响证人出庭214
(四)社会治安形势影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的完善、确立214
三、死刑案件法律监督证据问题的改革完善215
(一)我国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重构215
(二)完善我国证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基本设想216
(三)健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218
(四)确立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基本设想220
第八章 死刑案件程序法律监督223
一、死刑案件法律监督存在的主要程序问题223
(一)死刑案件侦查监督程序存在的问题223
(二)死刑案件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的问题233
(三)法律监督自身运行存在的问题238
二、死刑案件法律监督产生程序问题的原因分析241
(一)法运行的外部原因241
(二)法运行的内部原因246
三、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程序问题的改革完善253
(一)死刑案件法律监督程序问题改革和完善的基本路径253
(二)死刑案件程序法律监督的改革和完善259
一、死刑案件复核程序法律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274
(一)缺乏合理的诉讼构造274
(二)缺乏外部监督275
二、死刑案件复核程序法律监督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275
三、死刑案件复核程序法律监督的改革完善276
(一)实践探索情况277
(二)立法改革和完善278
第十章 死刑案件法律监督机制281
一、死刑案件法律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81
(一)缺乏有效引导侦查的机制281
(二)检察一体化机制贯彻不深入283
(三)审判监督工作的衔接机制不健全284
二、死刑案件法律监督产生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284
(一)认识不到位284
(二)贯彻落实现有机制不力286
(三)法律监督存在制约因素287
三、死刑案件法律监督机制的改革和完善288
(一)侦诉协作机制的改革和完善288
(二)检察一体化机制的改革和完善290
(三)公诉、审判衔接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完善293
参考文献295
后记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