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SolidWorks2008中文版标准实例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仁喜,康士廷,路纯红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5537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SolidWorks 2008-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SolidWorks2008中文版标准实例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SOLIDWORKS简介1
1.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发展及作用1
1.2SOLIDWORKS插件介绍2
1.2.1高级渲染软件PhotoWorks2
1.2.2特征识别软件FeatureWorks3
1.2.3线路设计软件Routing5
1.2.4智能化标准零件库Toolbox6
1.2.5实用工具集Utilities6
1.3SOLIDWORKS与CAE/CAM/PDM的集成应用7
1.3.1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CAMWORKS7
1.3.2CAE(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8
1.3.3PDM(产品数据管理)软件8
1.4SOLIDWORKS2008的新功能10
1.5小结11
第2章 SOLIDWORKS2008概述12
2.1初识SOLIDWORKS200812
2.2SOLIDWORKS2008界面介绍12
2.2.1界面简介13
2.2.2工具栏的设置16
2.3设置系统属性18
2.3.1设置系统选项18
2.3.2设置文件属性26
2.4SOLIDWORKS的设计思想30
2.4.1三维设计的3个基本概念31
2.4.2设计过程32
2.4.3设计方法34
2.5SOLIDWORKS术语36
2.6小结38
2.7上机操作38
2.8思考练习39
第3章 创建第一个零件——软盘盒40
3.1概述40
3.2文件的基本操作41
3.2.1启动SolidWorks200841
3.2.2建立新的零件文件41
3.2.3保存文件42
3.2.4打开文件43
3.2.5旧版本文件的转换44
3.3生成基体特征45
3.3.1绘制第一张二维草图45
3.3.2拉伸基体特征47
3.3.3添加切除特征48
3.3.4抽壳零件50
3.3.5为零件添加圆角53
3.3.6显示剖面视图54
3.4零件工程图的生成55
3.4.1打开工程图模板56
3.4.2建立零件工程图58
3.4.3添加尺寸到工程图59
3.4.4插入模型视图60
3.5小结61
3.6上机操作62
3.7思考练习63
第4章 草图绘制65
4.1草图的创建65
4.1.1新建一个二维草图65
4.1.2在零件的面上绘制草图67
4.1.3从已有的草图派生新的草图68
4.2基本图形绘制69
4.2.1[草图]操控面板69
4.2.2直线的绘制70
4.2.3圆的绘制71
4.2.4圆弧的绘制71
4.2.5矩形的绘制73
4.2.6平行四边形的绘制74
4.2.7多边形的绘制75
4.2.8椭圆和椭圆弧的绘制76
4.2.9抛物线的绘制76
4.2.10样条曲线的绘制77
4.2.11分割曲线79
4.2.12在模型面上插入文字79
4.2.13圆角的绘制81
4.2.14倒角的绘制81
4.3对草图实体的操作82
4.3.1转换实体引用82
4.3.2草图镜像82
4.3.3延伸和裁剪实体83
4.3.4等距实体84
4.3.5构造几何线的生成85
4.3.6线性草图排列和复制85
4.3.7圆周草图排列和复制87
4.3.8修改草图工具的使用89
4.4尺寸标注90
4.4.1度量单位90
4.4.2线性尺寸的标注90
4.4.3直径和半径尺寸的标注92
4.4.4角度尺寸的标注92
4.5添加几何关系93
4.5.1添加几何关系94
4.5.2自动添加几何关系95
4.5.3显示/删除几何关系97
4.6训练实例97
4.6.1链子盒草图98
4.6.2角铁草图99
4.7检查草图100
4.8小结101
4.9上机操作101
4.10思考练习102
第5章 零件建模的草绘特征104
5.1零件建模的基本概念104
5.2零件特征分析105
5.3零件三维实体建模的基本过程107
5.4拉伸特征107
5.4.1拉伸107
5.4.2拉伸薄壁特征109
5.4.3切除拉伸特征111
5.5旋转特征112
5.5.1旋转凸台/基体112
5.5.2旋转切除114
5.6扫描特征115
5.6.1凸台/基体扫描116
5.6.2切除扫描117
5.6.3引导线扫描118
5.7放样特征121
5.7.1设置基准面121
5.7.2凸台放样122
5.7.3引导线放样124
5.7.4中心线放样126
5.7.5用分割线放样127
5.8加强筋特征129
5.9训练实例132
5.9.1软盘盒2132
5.9.2轴134
5.9.3扫描件137
5.9.4杯子139
5.9.5导流盖142
5.10小结145
5.11上机操作145
5.12思考练习148
第6章 零件建模的放置特征150
6.1放置特征的基础知识150
6.2孔特征150
6.2.1简单直孔150
6.2.2柱形沉头孔152
6.2.3锥形沉头孔155
6.2.4通用孔156
6.2.5螺纹孔157
6.2.6旧制孔159
6.2.7在基准面上生成孔159
6.3圆角特征160
6.3.1等半径圆角特征161
6.3.2多半径圆角特征163
6.3.3圆形角圆角特征163
6.3.4逆转圆角特征164
6.3.5变半径圆角特征165
6.3.6混合面圆角特征167
6.4倒角特征168
6.5抽壳特征170
6.6拔模特征172
6.7圆顶特征175
6.8训练实例176
6.8.1异型孔特征177
6.8.2三通管179
6.8.3软盘盒3183
6.8.4球棒185
6.9小结188
6.10上机操作188
6.11思考练习191
第7章 特征操作193
7.1基本概念193
7.2特征重定义194
7.3更改特征属性194
7.4压缩与恢复195
7.5动态修改特征(INSTANT3D)196
7.6特征的复制与删除198
7.7特征阵列200
7.7.1线性阵列201
7.7.2圆周阵列203
7.7.3草图阵列204
7.7.4曲线驱动阵列205
7.8特征镜像207
7.9库特征208
7.9.1库特征的生成与编辑209
7.9.2将库特征添加到零件中210
7.10训练实例211
7.10.1对称件211
7.10.2摇臂214
7.10.3安装盒217
7.11小结221
7.12上机操作221
7.13思考练习224
第8章 曲线与曲面225
8.1曲线的生成方式225
8.2三维草图的绘制225
8.3曲线的生成227
8.3.1投影曲线227
8.3.2三维样条曲线的生成229
8.3.3组合曲线230
8.3.4螺旋线和涡状线231
8.4曲面的生成方式232
8.4.1拉伸曲面233
8.4.2旋转曲面234
8.4.3扫描曲面235
8.4.4放样曲面235
8.4.5等距曲面236
8.4.6延展曲面237
8.5曲面编辑238
8.5.1缝合曲面238
8.5.2延伸曲面239
8.5.3剪裁曲面240
8.5.4移动/复制/旋转曲面241
8.5.5删除曲面243
8.5.6曲面切除244
8.6训练实例245
8.6.1螺栓245
8.6.2扇叶248
8.6.3花盘251
8.7小结253
8.8上机操作253
8.9思考练习256
第9章 零件建模的复杂功能257
9.1联接尺寸257
9.2方程式驱动尺寸258
9.3系列零件设计表261
9.4模型计算263
9.5输入与输出266
9.6PHOTOWORKS的使用267
9.6.1启动PhotoWorks268
9.6.2渲染向导269
9.7训练实例-底座271
9.8小结276
9.9思考练习277
第10章 装配零件278
10.1基本概念278
10.1.1设计方法278
10.1.2零件装配步骤279
10.2建立装配体279
10.2.1添加零件279
10.2.2删除零部件281
10.2.3替换零部件282
10.3定位零部件283
10.3.1固定零部件283
10.3.2移动零部件283
10.3.3旋转零部件284
10.3.4添加配合关系285
10.3.5删除配合关系286
10.3.6修改配合关系286
10.4SMARTMATES配合方式287
10.5干涉检查288
10.5.1干涉检查288
10.5.2碰撞检查289
10.5.3物资动力290
10.5.4动态间隙的检测291
10.5.5装配体统计291
10.6爆炸视图293
10.6.1生成爆炸视图293
10.6.2编辑爆炸视图295
10.7子装配体296
10.8训练实例296
10.8.1软盘盒装配296
10.8.2轴承301
10.9小结309
10.10上机操作309
10.11思考练习310
第11章 生成工程图311
11.1工程图的生成方法311
11.2定义图纸格式313
11.3标准三视图的生成315
11.4模型视图的生成316
11.5派生视图的生成317
11.5.1剖面视图318
11.5.2旋转剖视图319
11.5.3投影视图321
11.5.4辅助视图321
11.5.5局部视图322
11.5.6断裂视图323
11.6操纵视图324
11.6.1移动和旋转视图324
11.6.2显示和隐藏326
11.6.3更改零部件的线型326
11.6.4图层327
11.7注解的标注328
11.7.1注释328
11.7.2表面粗糙度329
11.7.3形位公差330
11.7.4基准特征符号331
11.8分离工程图332
11.9训练实例333
11.10小结335
11.11上机操作335
11.12思考练习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