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时期西南大区区划演进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时期西南大区区划演进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1019211.jpg)
- 林文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1352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行政区划-研究-西南地区-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时期西南大区区划演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的内容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内容8
三、研究思路12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15
一、目前学界对“西南”的认识15
二、大区研究综述25
三、语言学、文化学视野下的方位词研究31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34
一、学术意义34
二、现实启示36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运用38
一、研究方法38
二、资料运用的说明39
第二章 近代以来我国的地理分区47
第一节 影响我国大区划分的地理基础47
一、我国的地形与地貌47
二、影响大区划分的自然地理界线52
第二节 内边分野下的大区表达57
一、清代以来的内边分野57
二、内边分野下的“四隅”分区66
三、内边分野下的流域分区79
四、西南与华中、华南的范围交错86
第三章 抗战前的地域格局与西南范围98
第一节 传统时期西南大区的演进98
一、西南夷、南中及西南道行台98
二、元明清时期两湖、两广的大区归属102
三、清末民初西南大区范围认识的变化109
第二节 地域政治视野下的“西南”112
一、民初政治态势下的“西南”概念112
二、“西南六省”说的兴起116
三、西南政务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管辖范围122
第三节 地理基础、交通格局与西南大区演进130
一、西南范围认定的地理基础130
二、贯通“三沿”地带的省际交通格局133
三、滇越铁路与桂越境外交通线137
四、西南铁路建设计划体现的区域内联性141
五、西南弧:“内联外拓”的地域政治结构145
第四节 “西南一隅”与“西南半壁”151
一、“西南”一词的两层含义151
二、民国时期“西南”双指向功能的呈现154
三、“西南半壁”的形成160
第四章 抗战以来西南大区的演进180
第一节 纷呈杂说的“西南”180
一、多种范围说的呈现180
二、主要意见评述183
第二节 大后方战略主导下的西南空间分层187
一、抗战大后方战略中的地域设计188
二、西南范围界定的“大”与“小”191
三、中心与外卫:西南界定的空间分层说兴起195
四、“大西南”与“小西南”的提出及其内涵199
第三节 地域格局变化与西南范围界定202
一、1930年以来地域格局的变化203
二、广东、湖南二省淡出“西南”212
三、广西与“西南”的区域关系变化215
四、西康、西藏:大区归属认识的转向216
五、从流域到高地:西南与华中、华南的“分家”225
第四节 政治大区的确立与现代西南范围的形成231
一、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231
二、西南大行政区的设置及其管辖范围237
三、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下的“西南”243
第五章 样本分析:西南大区演进研究的一项尝试268
第一节 关于样本的说明269
一、样本的来源与类别269
二、样本缺陷与统计分期270
第二节 各省西南认定率的纵比分析273
一、各省西南认定率的全时段比较273
二、各省西南认定率的阶段性变化比较276
三、由纵比分析推拟西南范围及其变化280
第三节 横向分析西南范围认定及其变化282
一、16种西南范围说的总体比较282
二、四种主流意见的阶段性变化及其内在关系287
第四节 从多语境角度看西南范围认定与变化291
一、样本的语境分析方法291
二、多语境下各省西南认定率的纵比分析293
三、多语境下西南范围的推拟与实际结果比较301
结语306
附录312
附录1 清末至民国时期125种论著反映的西南空间范围统计表312
附录2 近代以来关于西南范围界定的主要意见326
附录3 民国时期以“西南”命名的机构地域分布表347
附录4 民国时期以“西南”命名的刊物地域分布表354
附录5 清末以来“西南”相关省、区、市政区调整略述358
参考文献369
后记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