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吉林工业史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锦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3771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吉林工业史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吉林工业的发展历程13
第一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吉林工业16
第一节 实施计划经济前的吉林工业回顾16
一、清朝中晚期吉林近代工业的出现16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17
三、东北沦陷时期吉林的殖民地工业19
四、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工业的停滞与解放区工业的恢复20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1948~1952年)21
一、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22
二、公有制企业迅速形成优势23
三、新的工业门类逐步增加24
四、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工厂24
五、轻重工业比例发生新的变化25
第三节 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1953~1957年)26
一、“一五”计划的制定及奋斗目标27
二、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8
三、薄弱地区工业发展较快29
四、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29
五、工业内部及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30
六、企业规模结构发生新变化31
七、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32
八、职工队伍迅速扩大32
九、工业基本建设成绩巨大33
第四节 “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34
一、“二五”计划的制定及工业奋斗目标35
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工业“大跃进”活动36
三、“大跃进”给吉林工业带来的严重后果37
四、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38
五、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38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42
一、“三五”及“四五”计划的编制及工业奋斗目标43
二、吉林工业运行情况44
三、吉林工业布局46
四、吉林工业企业规模结构46
五、吉林轻重工业比例关系47
六、吉林工业基本建设及几个大会战47
七、吉林“小三线”军工企业建设49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的吉林工业54
第一节 “五五”期间(1976~1980年)54
一、“五五”计划的编制及两次修订55
二、1979~1980年吉林工业的再次调整56
三、“五五”期间吉林工业基本建设情况58
第二节 “六五”期间(1981~1985年)59
一、“六五”计划的制定及奋斗目标59
二、“六五”计划完成情况62
三、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64
四、经济效益明显提高65
五、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65
六、工业布局发生新的变化65
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成果66
八、工业企业职工队伍66
第三节 “七五”期间(1986~1990年)67
一、“七五”计划的制定及发展目标67
二、“七五”计划的完成情况69
三、工业产值与产量增长72
四、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提高但有起伏72
五、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72
六、工业部门结构继续得到调整73
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效果明显73
八、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75
九、工业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75
十、职工队伍继续扩大76
第四节 “八五”期间(1991~1995年)76
一、“八五”计划的制定及奋斗目标77
二、吉林工业跃上了新台阶77
三、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79
四、重点工程进展顺利80
五、技术改造成果明显82
第五节 “九五”期间(1996~2000年)84
一、“九五”计划的制定及奋斗目标84
二、工业经济总量、经济运行质量有了转折性变化87
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89
四、工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加快90
五、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91
六、开发区建设成效显著92
七、区域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94
八、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95
第二篇 吉林工业的现状97
第一章 2001~2002年工业基本情况100
第一节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100
一、工业总量、效益、结构、水平与景气度100
二、工业布局113
第二节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0
一、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20
二、吉林工业在东北地区的地位和作用122
三、吉林省工业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的位次125
第二章 吉林工业发展的环境和优势139
第一节 生态环境及资源139
一、生态环境承载力139
二、生态资源141
第二节 科技教育149
一、教育资源149
二、科技资源150
第三节 产业基础153
一、汽车工业竞争力逐年增强,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154
二、化学工业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是全国主要化学工业原料基地156
三、食品工业发展较快,初步具备了第3大支柱产业的基本特征157
四、医药工业发展独具特色,成为全国重点医药产业基地之一159
五、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160
六、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显现新的生机和活力162
第四节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164
一、交通运输164
二、邮政通信166
三、城市基础设施167
四、能源工业167
第五节 区位优势168
一、长春、吉林等9个市州的区位优势168
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170
第三章 吉林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172
第一节 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172
一、市场体系不完善172
二、对外开放程度不高173
三、民营经济比重低174
第二节 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历史包袱沉重175
一、国有经济比重高175
二、国企营运包袱重176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176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176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较小177
三、农村工业化程度较低177
第四节 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178
一、企业技术装备老化178
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179
第五节 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能力较弱180
一、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180
二、社会保障能力亟待加强180
第六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困难,发展接续产业难度较大181
一、煤炭、森工两大产业发展困难181
二、企业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遇瓶颈182
第三篇 振兴吉林工业的总体思路和任务183
第一章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185
第一节 国际经济环境185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185
二、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益189
三、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机遇190
第二节 国内经济环境192
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192
二、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193
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全面展开195
第二章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思路197
第一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197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198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作用198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由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199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199
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保证199
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200
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完善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200
第二节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00
一、指导思想200
二、指导原则202
第三节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204
一、总目标204
二、阶段性目标和任务205
第四节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总体布局209
一、加快建设五大产业基地209
二、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21
三、突出发展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接续产业228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29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231
第三章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任务234
第一节 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234
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与差距234
二、国有经济体制创新的目标235
三、加快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措施236
第二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238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成就与差距239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目标239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点239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240
五、实施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与创造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243
第三节 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246
一、全省外经外贸工作的成就与差距246
二、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预期目标247
三、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的措施247
第四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能力250
一、水利建设250
二、能源工业建设253
三、交通建设255
第五节 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59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的成绩及存在问题259
二、搞好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259
三、搞好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政策措施260
第六节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263
一、科技263
二、教育267
三、人才270
第七节 加快推进城镇化,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275
一、实施县域突破战略275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277
第八节 加快生态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81
一、生态省建设进展及差距281
二、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282
三、生态省建设的重点任务283
四、生态省建设的对策措施285
第四章 振兴吉林工业的主要保障措施287
第一节 解放思想,形成“第二次创业”的社会氛围287
一、在干部和群众中开展三个方面的教育287
二、大力宣传全方位开放创业领域288
三、多层次发动,推进全民创业工作289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290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290
二、从严治政,抓好政府系统廉政建设291
三、改革工商登记和市场监管293
第三节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重大项目建设294
一、扩大利用外资294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298
第四节 实施优惠政策,促进调整改造和振兴299
一、财税支持政策300
二、金融信贷政策301
三、企业减负政策305
四、接续产业政策306
五、人才促进政策306
第五节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调整改造任务顺利实施311
第四篇 市州振兴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摘要)313
第一章 长春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草案)315
第二章 吉林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纲要327
第三章 振兴四平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讨论稿)343
第四章 辽源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发展接续产业总体规划350
第五章 通化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规划360
第六章 白山老工业基地发展持续产业规划纲要371
第七章 松原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规划纲要380
第八章 白城市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规划纲要391
第九章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2003—2010)规划398
第五篇 大事记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