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海洋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颖主编;刘瑞兰,苏纪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5640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910页
- 文件大小:239MB
- 文件页数:932页
- 主题词:海洋地理学-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海洋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海洋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内容1
一、海洋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与发展现状1
二、海洋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发展趋势4
第二节 中国海及相邻海域的地理特征10
一、各海区基本特征10
二、海岸、海岛、海峡的基本轮廓特征12
三、入海河流水文泥沙特征与河海相互作用效应15
第三节 世界大洋简介25
一、太平洋25
二、大西洋27
三、印度洋29
四、北冰洋31
参考文献32
第一篇 海洋环境与资源37
第二章 中国海海底地质与地貌37
第一节 渤海海底37
一、海底地质37
二、海底地貌41
三、海底沉积47
第二节 黄海和东海海底50
一、地质构造基础50
二、海底地貌53
三、海底沉积63
第三节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70
一、海底地质构造70
二、海岸与海底地貌71
三、海底沉积73
第四节 南海海底74
一、海底地质构造74
二、海底地貌76
三、海底沉积82
第五节 中国近海海底地质地貌特征85
一、海底地质85
二、海底地貌85
三、海底沉积特征86
参考文献87
第三章 海洋气候90
第一节 海面辐射、热量及水分收支91
一、海面吸收短波太阳辐射92
二、海面净辐射92
三、潜热通量93
四、感热通量94
五、海面热量净收支95
六、海面蒸发量96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气候的影响96
一、海陆分布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97
二、洋流和西太平洋暖池对气候的影响98
第三节 大气环流100
一、海平面平均气压场和流场101
二、对流层各层平均高度场和流场102
第四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103
一、冷性反气旋和寒潮103
二、温带气旋105
三、热带气旋107
第五节 海面风115
一、主要风系116
二、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及推进116
三、风向和风速118
四、大风日数和大风极值119
第六节 海雾和能见度119
一、中国近海海雾的月际变化和地理分布120
二、中国近海沿岸雾的气候特征121
三、海雾形成条件122
四、能见度124
第七节 云和降水126
一、总云量和低云量126
二、云状及云系127
三、降水量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129
四、雷暴和龙卷风130
第八节 气温131
一、平均气温131
二、气温的年变化、年较差和大陆度132
三、近百年来近海气温的变化132
参考文献133
第四章 海洋水文136
第一节 海浪136
一、海浪分布概况137
二、特殊天气系统下的海浪148
第二节 潮汐与风暴潮151
一、中国海的潮波系统151
二、潮汐特征153
三、河口潮汐156
四、平均海面157
五、潮流159
六、风暴潮162
第三节 海流166
一、黑潮167
二、南海海盆尺度环流168
三、“东沙海流”和南海暖流170
四、经由台湾海峡北上的海流170
五、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171
六、黄海暖流172
七、渤海环流172
八、沿岸流172
九、上升流174
第四节 温度、盐度和水团174
一、沿岸水与外海水175
二、南海176
三、台湾海峡179
四、东海180
五、黄海183
六、渤海186
第五节 海冰187
一、辽东湾187
二、渤海湾189
三、莱州湾190
四、黄海北部190
五、异常冰情年概况190
参考文献191
第五章 海洋化学194
第一节 中国邻近海域基本水化学特征194
一、渤海195
二、黄海198
三、东海201
四、南海204
五、台湾岛以东太平洋海域208
六、小结与比较208
第二节 中国海之物质通量208
一、海气通量208
二、输出通量213
三、中国海之间及与太平洋之交换215
第三节 中国河口化学220
一、长江口220
二、黄河口222
三、珠江口225
四、其他河口228
五、小结与比较230
第四节 中国海沉积地球化学231
一、边缘海沉积物来源及特征232
二、边缘海沉积物中的早期成岩过程及特征233
三、沉积物-水界面过程234
参考文献238
第六章 海洋生物245
引言245
第一节 海洋生境(栖息地)与生物区系的多样性250
一、海洋生境的多样性250
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51
第二节 浮游生物256
一、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256
二、微微型浮游生物266
三、小型浮游植物285
四、浮游动物300
第三节 底栖生物316
一、底栖植物316
二、底栖动物区系组成与地理分布329
三、底栖动物数量分布345
四、底栖生物群落354
第四节 游泳生物381
一、鱼类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381
二、鱼类数量分布特点388
三、其他游泳动物393
第五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和资源遭受的胁迫397
一、全球变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胁迫397
二、重要渔业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与衰退402
参考文献403
第七章 海洋资源410
第一节 滩涂资源410
一、滩涂资源及其基本特征410
二、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412
第二节 中国海域油气资源414
一、中国近海油气地质条件414
二、油气资源量及远景评价416
第三节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417
一、引言417
二、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地质背景420
三、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地球物理研究422
四、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地球化学研究424
五、小结430
第四节 海水资源430
一、海水淡化430
二、海水化学资源特点、开发现状及评价434
第五节 海洋生物资源439
一、渔业资源439
二、医药生物资源457
第六节 海洋能资源478
一、海洋能种类及我国的海洋能资源478
二、我国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480
参考文献484
第二篇 区域海洋地理491
第八章 渤海491
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491
一、浅平的内海与三大海湾492
二、渤海的气候与海流500
三、沿岸河流及其地貌与沉积效应505
第二节 河口、三角洲环境与资源513
一、辽河513
二、滦河三角洲516
三、黄河三角洲520
第三节 渤海海峡和庙岛群岛531
一、渤海海峡531
二、庙岛群岛532
三、庙岛群岛自然资源与发展途径分析534
参考文献537
第九章 黄海539
第一节 区域特征539
一、地理位置及地质格局539
二、黄海的流系与水团541
三、黄海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545
第二节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河海交互作用与海岸内陆架大型地貌体系550
一、地理位置及沙脊群特征550
二、辐射沙脊的泥沙来源553
三、黄海辐射沙脊群的成因554
四、辐射沙脊群现代冲淤变化规律555
五、辐射沙脊群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556
第三节 长山群岛558
一、环境与资源特点558
二、产业结构特点564
三、长山群岛区域开发建设途径分析567
第四节 黄海的经济发展与结构568
一、黄海的经济地位569
二、黄海区海洋产业分布569
参考文献574
第十章 东海575
第一节 区域特征576
一、东海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576
二、东海海底地貌与大陆架沉积动力作用579
三、影响东海水域环境的作用过程583
四、东海陆架沉积和物质来源588
五、东海海平面变化591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与浙闽港湾海岸592
一、长江三角洲与长江河口592
二、浙、闽港湾海岸597
第三节 舟山群岛603
一、历史沿革与地理特征604
二、海岛海洋资源605
三、舟山群岛及各区社会经济特征607
第四节 台湾海峡608
一、台湾海峡的地质与地貌608
二、台湾海峡的气象与水文610
三、台湾海峡的动植物区系613
第五节 台湾岛614
一、台湾岛的地质地貌615
二、台湾岛的气候617
三、台湾岛的河流水文619
四、台湾岛的土壤619
五、台湾岛的自然资源622
参考文献623
第十一章 南海626
第一节 区域特征626
一、宽阔深邃、半封闭的边缘海626
二、拉张断裂构造,多期多中心海底扩张629
三、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631
四、南海上层海洋环流与海表温度(SST)634
五、热带海洋生物与渔业资源638
六、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砂矿与海盐资源642
七、优良的港口资源644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及香港、澳门地区645
一、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646
二、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649
三、香港、澳门与离岸岛屿651
四、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的经济、文化与一体化发展654
第三节 海南岛和琼州海峡655
一、海峡与海岛自然环境特征655
二、地质基础、构造活动与海岸特征657
三、富饶的资源、文化、历史遗迹与南海开发战略基地659
第四节 南海诸岛662
一、岛礁自然特征、分布与战略地位663
二、珊瑚礁生态系统666
三、岛礁历史沿革与海洋疆域669
第五节 北部湾和广西海岸673
一、北部湾673
二、广西海岸674
三、港口与西南出海通道建设675
参考文献676
第十二章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678
第一节 海底地质构造679
一、海底地质构造679
二、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断裂构造682
第二节 海底地貌与沉积685
一、海底地貌特征685
二、海底底质与沉积690
三、海底地貌成因分析691
第三节 气象水文特征691
一、风和降水691
二、海洋水文692
三、台湾以东黑潮和海平面高度693
第四节 海洋灾害695
一、地震灾害695
二、海啸灾害697
三、热带气旋与海浪灾害697
第五节 海洋资源699
一、渔业资源699
二、旅游资源700
三、港口资源700
参考文献701
第三篇 海洋经济与管理705
第十三章 中国海洋经济——海洋产业705
第一节 2006年中国海洋产业状况705
第二节 海洋旅游业706
一、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707
二、中国海洋旅游产业708
三、问题与展望711
第三节 海洋渔业712
一、中国海洋渔业经济概况712
二、中国海洋捕捞量变化和渔业现状713
三、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对策716
第四节 港口与海运716
一、港口的空间分布与海岸海洋环境717
二、中国港口的货运量、货运结构与货运体系719
三、中国港口与海运发展趋势720
第五节 海洋船舶业721
一、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历史和特点721
二、中国船舶业的发展现状722
三、中国船舶的发展条件及前景723
第六节 海洋油气工业724
一、中国海洋油气沉积盆地及勘探开发现状724
二、中国海洋油气田及其储量和产量725
三、中国海洋油气业的远景评价727
参考文献728
第十四章 中国海岸带经济发展729
第一节 海洋经济与大陆经济729
一、什么是海洋经济729
二、美国、日本海洋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730
第二节 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域732
一、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总量732
二、开放经济继续领先732
三、人口向东部沿海聚集733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733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概况733
二、珠江三角洲经济特征734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735
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特征736
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737
第五节 环渤海经济区739
一、天津滨海新区740
二、唐山曹妃甸新区742
参考文献745
第十五章 中国海洋一体化管理746
第一节 联合国海洋法与中国海洋746
第二节 中国海洋管理——历史与现状751
一、中国海洋管理的历史751
二、南海疆界断续线751
三、1949年以来中国海洋管理及方法752
四、当代海洋管理的纲领——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与《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754
第三节 中国海洋一体化管理755
一、海洋一体化管理原理755
二、海洋一体化管理的特点756
三、案例介绍758
参考文献759
第四篇 海平面变化与环境效应、海洋灾害与海洋安全763
第十六章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与海平面变化、效应及对策76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763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上升765
一、世纪性的海平面上升765
二、21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值估计767
三、相对海平面变化768
第三节 中国海域海平面变化与效应771
一、古海岸变迁遗证771
二、中国古海平面变化与古海岸变迁777
三、中国海域现代海平面变化与发展趋势795
四、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影响之例证及可能受害区分析807
参考文献815
第十七章 海洋灾害819
第一节 海洋地震819
一、地震和海洋地震819
二、中国近海海域地震活动特征820
三、海洋地震的前兆与地震预报824
四、海啸827
第二节 热带风暴与风暴潮灾831
一、热带风暴与台风831
二、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灾害832
三、风暴潮灾害834
第三节 海岸侵蚀837
一、海岸侵蚀缘由837
二、海岸侵蚀现况840
第四节 赤潮灾害842
一、赤潮灾害概述842
二、中国近海海域的赤潮灾害843
三、中国沿海赤潮灾害的演变趋势与应对策略849
参考文献850
第十八章 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852
第一节 中国沿海污染源852
一、中国沿海工业污染源852
二、中国沿海城镇生活污染源856
三、中国沿海农业污染源857
四、中国沿海港口和船舶污染源858
五、中国沿海油田污染858
第二节 中国近海海域污染现状858
一、中国近海海域污染858
二、中国近海海域沉积物污染862
三、中国近海海域生物污染865
四、中国近海海域主要河口及海湾污染868
第三节 中国近海海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880
一、近年来环境质量变化880
二、海洋环境保护对策882
参考文献883
第十九章 海洋与国防安全886
第一节 概述886
一、国防与海防886
二、海防的地域和空间886
三、海洋与国防安全888
第二节 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斗争891
一、岛屿891
二、海域划界和海洋资源开发895
第三节 台湾岛的重要战略价值896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897
二、台湾岛的重要战略地位897
第四节 海上通道安全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至关重要898
一、对中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的海上通道898
二、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重点海域和海峡通道的控制899
第五节 海洋气象水文环境对国防安全的影响900
一、影响军事行动和武器装备效能发挥的主要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要素900
二、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要素对军事行动和武器装备效能发挥的主要影响903
三、海洋环境影响军事行动和武器装备事例906
第六节 小结909
参考文献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