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药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药理学
  • 王怀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195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临床药学(学科: 药理学 学科: 医学院校) 临床药学 药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药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药物的学科1

一、药物与研究药物的学科1

二、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2

三、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过程2

第二节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3

第三节 临床药理学的任务4

一、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4

二、市场药物的再评价5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5

四、教学与培训6

五、临床药理服务7

六、技术与咨询服务7

第四节 药物治疗原则与临床药理学的学习方法8

一、药物治疗原则8

二、临床药理学的学习方法8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9

第一节 药物的效应和作用9

一、药物分布不同9

二、生化功能不同10

三、组织结构不同10

第二节 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10

一、量反应的量效曲线10

二、质反应的量效曲线10

三、构效关系11

第三节 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11

第四节 药物作用机制12

一、药物作用的理化机制12

二、补充机体缺乏的各种物质12

三、影响内源性神经递质和激素12

四、作用于特定的靶位12

第五节 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13

一、受体的定义及特征13

二、受体学说14

三、受体的类型15

四、受体的调节17

五、受体与疾病的关系18

六、受体与临床用药19

第三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22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2

一、吸收22

二、分布24

三、生物转化25

四、排泄28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其参数的计算29

一、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29

二、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基本计算方法32

第三节 群体药代动力学33

一、基本概念34

二、群体药代动力学在临床的应用34

第四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36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36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36

二、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37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37

四、治疗药物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9

五、血药浓度测定方法42

第二节 给药方案43

一、稳态一点法43

二、多点法43

第五章 新药研制与开发44

第一节 新药概念和分类44

一、中药44

二、化学药品44

三、生物制品45

第二节 新药研制思路46

一、西药研制思路46

二、中药研制思路46

三、中药复方的研制思路46

第三节 新药研制选题48

一、新药选题原则48

二、新药选题依据50

第四节 新药研制过程51

一、新药临床前研究51

二、新药临床研究54

第五节 新药评价60

一、新药药学与生物学评价60

二、新药药学各学科之间的协调61

三、新药药学评价工作的安排62

四、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63

五、新药上市后再评价65

第六章 新药审批与药品管理67

第一节 新药申报与审批67

一、新药申报与审批程序67

二、批准新药临床研究和生产67

三、新药证书68

四、新药的试生产与正式生产68

第二节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和安全性评价规范69

一、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和机构69

二、我国药品安全性评价规范69

第三节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71

一、实施GCP的目的71

二、GCP的主要内容71

第四节 国家基本药物75

一、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75

二、推行国家基本药物的意义75

三、国家基本药物的制订76

四、处方药与非处方药76

第七章 围生期药理学79

第一节 围生期药物代谢动力学79

一、胎盘药物代谢动力学79

二、胎儿药物代谢动力学80

三、新生儿药物代谢动力学80

第二节 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81

一、药物的致畸作用81

二、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81

三、药物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85

第三节 分娩期及哺乳期用药85

一、分娩期用药85

二、哺乳期临床用药86

第八章 老年人的临床用药87

第一节 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特点87

一、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87

二、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88

三、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88

四、肾功能的改变88

五、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89

六、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变90

七、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90

八、脂肪组织与非脂肪组织的变化90

第二节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90

一、药物吸收90

二、药物分布91

三、药物代谢92

四、药物排泄92

第三节 老年人药效动力学93

一、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与药效学93

二、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与药效学93

三、药物耐受性减低93

四、老年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下降94

第四节 老年人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94

一、心血管系统常用药95

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97

三、抗生素98

四、消炎止痛药和镇痛药98

五、关于抗衰老药物使用问题98

六、药物相互作用98

第九章 遗传药理学100

第一节 遗传药理学的基本概念100

第二节 遗传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01

一、临床观察101

二、家系或双生的研究101

三、遗传多态性102

四、基因克隆和重组DNA研究技术102

第三节 遗传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03

一、遗传因素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03

二、遗传因素对药理效应的影响109

第四节 药物反应和代谢的种族差异112

一、可待因和吗啡112

二、三环抗抑郁药和神经安定药113

三、β-受体阻断药113

四、苯妥英113

五、钙通道阻断药114

第十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115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115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115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构成115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116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118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118

一、常见的药源性疾病119

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122

第十一章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123

第一节 药物滥用123

一、药物滥用概念123

二、药物滥用的危害123

第二节 药物依赖性124

一、药物依赖性概述125

二、依赖性药物分类125

三、常见依赖性药物的中毒症状、戒断症状与依赖性的治疗126

第三节 药物滥用的管制131

一、国际药物滥用的管制131

二、中国药物滥用的管制132

第十二章 药物相互作用134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34

一、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吸收134

二、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分布135

三、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代谢136

四、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排泄137

第二节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动力学方面的影响138

一、影响药物与受体结合138

二、对神经递质的影响139

三、改变靶位的敏感性139

第三节 食物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139

一、乙醇对药物的影响139

二、茶对药物的影响140

三、吸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40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40

一、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141

二、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141

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41

四、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142

五、肾脏的不良反应142

第五节 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142

一、相互作用引起沉淀或析出结晶142

二、相互作用引起药物失效143

三、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143

第十三章 抗菌药物147

第一节 抗菌药物发展概况147

一、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发展147

二、抗菌药物现状147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与临床用药148

一、选择药物148

二、估算抗菌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148

三、抗菌药物的监测149

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149

一、变态反应149

二、肾毒性150

三、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150

四、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51

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51

六、其他不良反应151

第四节 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152

一、病原菌耐药性的现状152

二、细菌耐药性的机制152

三、防治细菌耐药性应注意的问题155

第五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55

一、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156

二、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158

三、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158

四、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的确定160

第六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60

一、青霉素类160

二、头孢菌素类168

三、新型β-内酰胺类177

第七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82

第八节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其它类抗生素187

一、四环素类187

二、大环内酯类及其它抗生素189

第九节 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药195

一、抗结核病药195

二、抗麻风病药202

第十节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204

一、抗真菌药204

二、抗病毒药205

第十四章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208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208

一、概述208

二、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208

三、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209

四、抗高血压药209

五、抗高血压药的选药原则220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221

一、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221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225

三、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226

四、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临床评价及选药原则234

第三节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236

一、概述236

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239

三、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248

第四节 抗急性心肌梗死药249

一、一般治疗249

二、溶栓治疗250

三、其它药物治疗253

第五节 抗心绞痛药254

一、硝酸酯类255

二、β-受体阻断药257

三、钙拮抗药259

四、心绞痛的联合用药262

第六节 抗休克药263

一、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264

二、糖皮质激素类274

三、其它抗休克药275

第十五章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281

第一节 镇痛药281

一、疼痛和镇痛药281

二、麻醉性镇痛药281

三、解热镇痛药288

第二节 镇静催眠药293

一、失眠293

二、镇静催眠药294

第三节 抗焦虑药303

第四节 治疗癫痫的药物304

一、概述304

二、常用抗癫痫药物305

三、抗癫痫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316

第五节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316

一、拟多巴胺类药物317

二、中枢性抗胆碱药322

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323

第十六章 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325

第一节 性激素类325

一、雌激素类325

二、孕激素类327

三、雄激素类328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330

第三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335

一、甲状腺激素335

二、抗甲状腺药336

第四节 降血糖药339

一、胰岛素340

二、口服降血糖药342

第十七章 治疗肿瘤的药物345

第一节 烷化剂346

第二节 抗代谢药349

第三节 抗肿瘤抗生素353

第四节 抗肿瘤植物药358

第五节 其他抗肿瘤药362

第六节 联合化疗365

第十八章 基因治疗理论及在疾病治疗中的前景368

第一节 基因治疗基本理论368

一、基因治疗的定义及基因病的分类368

二、基因疾病的诊断与基因突变鉴定369

三、基因治疗实施的基本前提与几个关键问题373

第二节 基因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382

一、第一例基因治疗——腺苷脱氨酶缺乏症382

二、肿瘤的基因治疗382

三、反义技术与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策略385

四、其他疾病的基因治疗386

第三节 基因治疗问题与展望388

一、目前存在的几个共同问题388

二、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所面临的挑战及分析388

三、克隆羊的启示389

四、展望389

英文索引391

中文索引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