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乡村医生中医学培训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乡村医生中医学培训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108211.jpg)
- 邓国清,裴毅,姚大贵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21723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乡村医生-技术培训-教材;中医学-乡村医生-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乡村医生中医学培训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2
一、整体观念2
二、辨证论治3
第三节 阴阳学说5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5
二、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6
第四节 五行学说8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8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0
第五节 藏象11
一、藏家理论的基本概念11
二、五脏12
三、六腑16
四、奇恒之腑17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18
第六节 气血津液20
一、气20
二、血22
三、津液22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23
第七节 经络23
一、十二经脉23
二、奇经八脉24
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25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经络学说的应用26
第八节 病因27
一、病因概念及分类27
二、发病原理28
三、致病因素28
第九节 发病33
一、邪正与发病33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34
第十节 病机35
一、邪正盛衰35
二、阴阳失调36
三、气血失常38
四、津液代谢失常40
五、内生五邪41
六、经络病机43
七、脏腑病机43
第十一节 治则49
一、治病求本49
二、扶正与祛邪50
三、调整阴阳51
四、调理气血51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51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53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的概念53
一、中医诊断学基本定义53
二、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53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53
第二节 四诊55
一、望诊55
二、闻诊64
三、问诊67
四、切诊72
第三节 辨证73
一、八纲辨证73
二、病因辨证75
三、气血津液辨证81
四、脏腑辨证83
第四节 预防和治则86
一、预防86
二、治则88
三、治法91
第三章 中药学93
第一节 总论93
一、中药的采收与贮藏93
二、中药的炮制93
三、中药的性能95
四、中药的应用97
第二节 常见中药99
一、解表剂99
二、清热药泻火药105
三、泻下药118
四、祛风湿药123
五、芳香化湿药126
六、利水渗湿药128
七、温里药132
八、理气药135
九、消食药138
十、驱虫药140
十一、止血药141
十二、活血祛瘀药144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49
十四、安神药155
十五、平肝息风药157
十六、开窍药160
十七、补益药162
十八、收涩药176
十九、涌吐药180
二十、外用药及其他182
第四章 方剂学187
第一节 总论187
一、方剂的概念187
二、方剂与治法187
三、方剂的组成原则187
四、方剂的变化规律188
五、常用剂型(制剂)188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190
二、解表剂190
二、泻下剂195
三、和解剂198
四、清热剂202
五、温里剂209
六、补益剂212
七、固涩剂219
八、安神剂221
九、开窍剂222
十、理气剂224
十一、理血剂226
十二、治风剂231
十三、治燥剂233
十四、祛湿剂236
十五、祛痰剂240
十六、消食剂242
十七、驱虫剂243
十八、涌吐剂244
第五章 中医常见病证246
第一节 中医内科246
一、感冒246
二、咳嗽247
三、肺痈248
四、哮病249
五、喘证250
六、血证252
七、心悸255
八、胸痹256
九、失眠258
十、郁证259
十一、癫狂260
十二、痫证261
十三、胃痛262
十四、呕吐263
十五、泄泻264
十六、痢疾265
十七、腹痛266
十八、便秘268
十九、胁痛269
二十、黄疸270
二十一、积聚271
二十二、臌胀272
二十三、头痛273
二十四、眩晕275
二十五、中风病276
二十六、腰痛277
二十七、水肿278
二十八、淋证279
二十九、消渴281
三十、痹证281
三十一、痿证283
三十二、内伤发热284
第二节 中医外科285
一、痈285
二、疖286
三、疗286
四、瘰疬287
五、乳痈287
六、乳癖288
七、肠满289
八、缠腰火丹289
九、瘾疹290
十、湿疮291
十一、扁瘊291
十二、白疕292
十三、粉刺293
十四、油风293
十五、肠痈294
十六、痔295
十七、肛裂296
十八、肛痈296
十九、肛瘘297
二十、水火烫伤297
二十一、脱疽298
二十二、臁疮299
第三节 中医妇科300
一、月经先期301
二、月经后期301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302
四、月经过多303
五、月经过少303
六、痛经304
七、闭经305
八、崩漏306
九、带下病306
十、妊娠恶阻307
十一、妊娠腹痛308
十二、胎漏、胎动不安308
十三、堕胎、小产、滑胎309
十四、妊娠肿胀310
十五、难产310
十六、产后恶露不绝311
十七、产后发热311
十八、产后身痛312
十九、产后缺乳312
二十、不孕症313
二十一、阴痒314
第四节 中医儿科315
一、肺炎喘咳315
二、厌食316
三、惊风317
四、水痘320
五、痄腮320
六、紫癜321
七、遗尿322
八、夜啼323
九、疳证323
第五节 中医骨伤科325
一、上肢骨折325
二、下肢骨折327
三、上肢脱位330
四、下肢脱位331
五、颈椎病333
六、肩关节周围炎334
七、内伤概论335
八、化脓性关节炎337
九、骨肿瘤338
第六章 针灸学339
第一节 针灸的基本知识339
一、针法339
二、灸法344
第二节 腧穴346
一、取穴法346
二、十四经穴347
三、经外奇穴363
第三节 常见病的针灸治疗366
一、牙痛366
二、胃痛366
三、腹泻腹胀366
四、便秘366
五、遗尿366
六、高血压366
七、心绞痛366
八、心悸366
九、头痛366
十、偏头痛366
十一、前头痛367
十二、后头痛367
十三、眩晕367
十四、面瘫(口眼歪斜)367
十五、中风367
十六、不寐367
十七、落枕367
十八、痹证367
十九、腰痛368
二十、痛经368
二十一、胎位不正368
二十二、耳鸣368
二十三、近视368
第七章 中医推拿369
第一节 推拿的一般常识369
一、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369
二、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369
三、推拿对调整气血及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369
第二节 推拿的治疗原则及治法370
一、推拿的治疗原则370
二、推拿基本治法370
第三节 推拿注意事项371
一、成人推拿注意事项371
二、小儿推拿注意事项371
第四节 推拿手法372
一、成人推拿手法372
二、小儿推拿手法372
第五节 常见病的治疗373
一、肱骨外上髁炎373
二、肩关节周围炎373
三、颈椎病373
四、落枕373
五、急性腰扭伤373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373
七、慢性腰肌劳损373
八、退行性脊柱炎374
九、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374
十、胃痛374
十一、头痛374
十二、高血压374
十三、半身不遂374
十四、失眠375
十五、痛经375
十六、乳痛(急性乳腺炎)375
十七、婴儿腹泻376
十八、(小儿)呕吐376
十九、(小儿)腋痛376
二十、(小儿)便秘376
二十一、小儿疳积376
二十二、小儿发热377
二十三、小儿感冒377
二十四、小儿咳嗽377
二十五、小儿遗尿377
二十六、小儿肌性斜颈377
二十七、夜啼378
附件一379
方剂汇编379
附件二392
卫生法规392
第一章 卫生法392
第二章 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394
第三章 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398
第四章 医疗与妇幼保健监督管理法规401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414
第六章 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法规417
第七章 血液与药品监督管理法规425
第八章 传染病防治管理法规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