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之评算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之评算方法
  •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之评算方法》课题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4738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156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赔偿-标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之评算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问题的提出1

第一章 精神损害的定义与内涵3

一、精神损害的定义3

二、精神损害的内涵10

第二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和原则及其对评算赔偿数额的影响21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21

(一)填补功能27

(二)抚慰的功能32

(三)惩罚功能36

(四)权利确认功能43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46

(一)补偿原则55

(二)抚慰原则57

(三)必要与适当加处原则59

(四)适当限制原则62

(五)法官自由裁量原则67

(六)区别对待原则68

(七)公平原则70

(八)个人负责与连带责任相结合的原则72

(九)吸收原则或合并原则73

第三章 精神损害可赔偿范围77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主体78

(一)自然人78

(二)法人85

(三)死者的近亲属90

二、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法律关系99

(一)民事法律关系99

(二)刑事法律关系103

(三)行政法律关系108

三、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受侵害权益范围109

(一)大陆法系109

(二)英美法系113

(三)我国116

第四章 评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困难之所在142

一、精神损害“严重”程度的认定143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可通约性158

第五章 境外评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163

一、大陆法系168

(一)法国168

(二)德国171

(三)瑞士175

(四)俄罗斯176

(五)日本177

(六)丹麦184

(七)秘鲁185

(八)我国台湾地区186

(九)荷兰、希腊和葡萄牙188

(十)比利时188

(十一)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捷克、墨西哥和瑞典188

二、英美法系192

(一)英国192

(二)美国200

第六章 国内理论界和司法界评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223

一、我国理论界评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224

(一)概算法224

(二)分类计算法225

(三)参照法228

(四)酌定赔偿法231

(五)中介法232

(六)限额分档概算法233

(七)简单式和复杂式精神损害赔偿法242

(八)数学公式法246

(九)综合法255

二、我国立法及司法实务界评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260

(一)全国性的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赔偿方法260

(二)各地方性法规、地方法院指导意见中确定的赔偿方法268

第七章 精神损害程度的等级划分302

一、评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统一标准的必要性302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额、最低额限制307

三、精神损害的应激反应等级329

(一)医学上认定精神损害程度的可能性336

(二)对临床病例的分析343

第八章 决定精神损害程度的诸因素分析356

一、侵权事件的刺激强度359

(一)刺激强度与应激反应临床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359

(二)构成刺激强度的因素363

二、受害人的敏感度(内稳态)380

(一)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易感性的差异性384

(二)脑部结构后天形成的差异性384

(三)属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性386

三、社会支持系统完善程度391

(一)社会支持系统的概念391

(二)社会支持系统的三个维度391

(三)社会支持系统完善程度在确定精神损害程度中的意义392

四、客观确定精神损害程度的方法393

(一)侵权事件的刺激强度评估393

(二)受害人的敏感性对精神损害程度的贡献度评估395

(三)社会支持系统完善程度对精神损害程度调整幅度的评估396

第九章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最终评算398

一、填补性精神损害各等级赔偿的金钱评价398

二、惩罚性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评算403

(一)惩罚性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合理性403

(二)惩罚性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评算方法406

三、评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时间与地点标准417

(一)评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时间标准417

(二)抚慰金算定之地点标准419

四、因果关系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评算的影响422

五、过失相抵在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评算中的应用425

(一)过失相抵制度概述425

(二)过失相抵的构成要件427

(三)过失相抵如何体现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429

六、评算精神损害赔偿金应注意的其他情形433

七、结语435

主要参考文献437

后记4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