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利用规划学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学 修订版
  • 彭补拙,周生路,陈逸,谭俊忠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14095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利用规划学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1

1.1.1 土地利用的含义1

1.1.2 规划的概念1

1.1.3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2

1.2 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4

1.2.1 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4

1.2.2 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任务5

1.2.3 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主要内容5

1.3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6

1.3.1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6

1.3.2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8

1.4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科学中的地位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

1.4.1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科学中的地位8

1.4.2 土地利用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9

1.5 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与展望10

1.5.1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历史10

1.5.2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12

1.5.3 典型国家和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介绍13

2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16

2.1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16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16

2.1.2 人地关系理论17

2.1.3 地租地价理论19

2.1.4 土地区位理论21

2.1.5 生态经济理论25

2.1.6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27

2.2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29

2.2.1 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29

2.2.2 因地制宜原则30

2.2.3 动态平衡原则30

2.2.4 综合效益原则30

2.2.5 指标控制原则31

3 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介绍32

3.1 统计与计量分析32

3.1.1 相关分析法32

3.1.2 回归分析法32

3.1.3 主成分分析法33

3.1.4 因子分析法33

3.1.5 聚类分析法34

3.1.6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34

3.2 空间分析方法35

3.2.1 空间自相关35

3.2.2 元胞自动机36

3.2.3 人工神经网络37

3.2.4 遗传算法37

3.3 概念模型38

3.3.1 PSR模型38

3.3.2 系统动力学模型38

3.3.3 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均衡模型39

3.3.4 基于碳氧平衡的NSGA-Ⅱ与CLUE-S集成模型39

3.3.5 基于柔性决策的弹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模型40

3.4 代表性方法应用41

3.4.1 低碳导向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控制模型41

3.4.2 通州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均衡评价模型43

3.4.3 基于碳氧平衡的苏州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46

3.4.4 通州市弹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柔性决策模型49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1

4.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征51

4.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51

4.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征51

4.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与任务52

4.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52

4.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53

4.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54

4.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54

4.3.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程序56

4.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57

4.4.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及其相互关系58

4.4.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空间规划的关系59

4.5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62

4.5.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62

4.5.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与内容63

4.6 土地质量评价65

4.6.1 土地质量评价概述65

4.6.2 土地质量评价的方法66

4.6.3 土地质量评价程序67

4.6.4 土地适宜性评价69

4.6.5 土地的人口承载力69

4.7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71

4.7.1 土地需求量预测71

4.7.2 土地供给量分析79

4.7.3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81

4.8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81

4.8.1 土地利用供选方案的拟订82

4.8.2 供选方案的评价与效益分析83

4.8.3 各种用地的优化配置85

4.9 土地利用分区与用途管制87

4.9.1 土地利用分区概念和主要类型87

4.9.2 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89

4.9.3 主要土地用途区划分要求和管制规则90

4.9.4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93

4.9.5 土地用途管制96

4.10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变迁研究99

4.10.1 以保障建设用地为核心的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年)99

4.10.2 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100

4.10.3 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为核心的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2

4.10.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与展望103

5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105

5.1 居民点用地规划设计105

5.1.1 居民点用地105

5.1.2 居民点用地选择106

5.1.3 居民点用地规划设计107

5.2 交通用地规划设计114

5.2.1 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与结构114

5.2.2 交通用地的预测116

5.2.3 交通运输网的配置118

5.2.4 交通用地的类型与规划设计119

5.3 耕地规划设计127

5.3.1 耕地规划设计目的、意义与内容127

5.3.2 耕地组织形式与规划设计128

5.3.3 田间灌排渠系设计132

5.3.4 田间道路规划134

5.3.5 农田防护林设计135

5.3.6 耕地规划设计方案及其评价137

5.4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设计137

5.4.1 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与规划的内容138

5.4.2 水资源的类型与水土资源平衡138

5.4.3 供水工程用地规划设计142

5.4.4 输排水工程用地规划设计146

5.5 园地规划设计150

5.5.1 园地规划设计的内容150

5.5.2 果树树种的选择与配置150

5.5.3 果园小区设计151

5.5.4 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设计152

5.6 林地规划设计153

5.6.1 林地的功能与分类153

5.6.2 林地规划设计的内容154

5.6.3 林地规划设计的特点156

5.6.4 林地规划设计的评价157

5.7 牧草地规划设计157

5.7.1 牧草地规划设计的原理157

5.7.2 牧草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159

5.7.3 放牧地规划设计159

5.7.4 割草地规划设计163

5.7.5 牧草地规划设计的评价164

5.8 水产用地规划设计165

5.8.1 水产业用地及其分类165

5.8.2 人工养殖场规划设计166

5.8.3 其他水产用地规划设计169

5.8.4 水产用地规划设计的评价171

6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72

6.1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概述172

6.1.1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概念和特征172

6.1.2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主要类型173

6.2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74

6.2.1 基本农田及其相关概念174

6.2.2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75

6.2.3 基本农田划定规划177

6.3 土地整治规划179

6.3.1 土地整治与土地整治规划概述180

6.3.2 土地开发规划188

6.3.3 土地整理规划196

6.3.4 土地复垦规划204

6.3.5 土地治理规划211

6.4 土地储备规划218

6.4.1 土地储备规划的研究范畴218

6.4.2 土地储备规划的定位221

6.4.3 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内容223

7 土地生态规划228

7.1 土地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228

7.1.1 生态规划与土地生态规划概念辨析228

7.1.2 土地生态规划的内涵228

7.2 土地生态规划的产生与发展229

7.2.1 土地生态规划的萌芽阶段229

7.2.2 土地生态规划的发展与完善阶段230

7.2.3 土地生态规划的繁荣阶段231

7.3 土地生态规划的基础理论231

7.3.1 整体论、系统论与生态系统理论231

7.3.2 生态平衡理论232

7.3.3 生态适宜性理论232

7.3.4 环境容载力理论233

7.3.5 景观格局与过程理论234

7.3.6 地域分异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原理234

7.3.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235

7.4 土地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235

7.4.1 土地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235

7.4.2 土地生态规划的主要方法239

8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243

8.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概念和类型243

8.1.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概念243

8.1.2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类型243

8.2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245

8.2.1 国外规划实施评价的标准245

8.2.2 国外研究方法及案例245

8.2.3 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249

8.3 国内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249

8.3.1 国内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的研究249

8.3.2 国内规划实施评价指标研究250

8.3.3 国内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254

8.3.4 改进措施与方法254

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56

9.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56

9.1.1 基本内涵、评价目的与意义256

9.1.2 评价背景与进展256

9.1.3 评价的主要任务258

9.1.4 评价基本要求258

9.2 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识别259

9.2.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环境影响259

9.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260

9.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261

9.3.1 环境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61

9.3.2 规划协调性分析262

9.3.3 评价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262

9.3.4 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265

9.3.5 困难与不确定性分析267

9.3.6 评价结论与对策措施267

9.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68

9.4.1 通用技术方法概述268

9.4.2 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法269

9.4.3 生态绿当量评价法269

9.4.4 土地生态适宜度评价法270

10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设271

10.1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概述271

10.1.1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概念271

10.1.2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目标272

10.1.3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流程273

10.2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数据准备274

10.2.1 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274

10.2.2 建库的技术路线276

10.2.3 数据库建设的流程277

10.3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78

10.3.1 系统定义278

10.3.2 系统总体设计281

10.3.3 系统数据库设计286

10.3.4 系统详细设计288

10.3.5 系统实现292

参考文献293

后记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