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书法一本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书法一本通](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046771.jpg)
- 青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021653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汉字-书法-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书法一本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书学基础技法2
笔法2
执笔法2
五字执笔法2
执笔高低3
捻管法4
提斗法4
腕法4
枕腕、提腕和悬腕5
回腕法6
执笔运腕和字的筋与骨6
用笔法7
逆势起笔7
运笔法8
收笔的方法9
常用笔法介绍10
疾与涩10
万毫齐力10
换笔心10
接笔10
搭锋11
丝牵11
笔法十二意11
笔法十门11
浓与淡12
笔锋12
八锋12
正锋13
中锋13
偏锋13
藏锋13
隐锋14
露锋14
方笔与圆笔14
筑锋14
过笔14
暗过15
出锋15
缩锋15
抢笔15
衄笔15
挫笔16
顿笔16
蹲笔16
驻笔16
提笔16
按笔17
转笔17
绞锋17
翻笔17
断笔17
裹锋18
折笔18
簇锋18
絮锋18
淹留18
揭笔18
打笔19
战笔19
蹙笔19
息笔19
憩笔19
押笔19
结笔19
捺满19
提飞20
轻重20
藏度20
圆扁20
迟急20
曲直20
虚实21
笔势21
取势22
蓄势22
“永”字八法23
点法23
横法24
竖法26
钩法27
挑法30
撇法30
捺法32
折法33
楷书的基本笔画34
字的基本结构37
字形结构37
字的结构规律38
点画呼应38
形成对比39
重心平稳40
怎样写楷书41
欧、颜、柳、赵四家比较41
欧体字的学习方法42
欧体字笔画的标准写法42
欧体结构特点48
颜体字的学习方法48
颜体字笔画的标准写法50
颜体字结构特点55
柳体字的学习方法56
柳体字笔画的标准写法57
柳体字结构特点62
赵体字的学习方法63
怎样学习赵体字63
赵体书法的用笔63
赵体字的结构63
赵体字的偏旁63
赵体字笔画的标准写法64
赵体字结构特点69
楷书的结构70
独体字的结构70
上下结构的字70
上中下结构的字71
左右结构的字71
全包围结构的字71
上三面包围的字72
左三面包围和下三面包围的字72
左上面包围的字73
左下面包围的字73
右上面包围的字74
楷书的书写要“贯气”74
楷书的章法75
以颜真卿《自书告身》为例的楷书写法76
颜真卿《自书告身》笔画的标准写法85
怎样写魏碑105
掌握魏碑的基本常识105
以《始平公造像记》为例学习方笔魏碑105
以《郑文公碑》为例学习圆笔魏碑107
怎样写隶书109
隶书的特点109
隶书的笔画与结构110
隶书的笔画110
楷书的八种笔画在隶书中的写法112
隶书的结构113
隶书规范写法举例115
隶书的特殊写法121
隶书减省笔画121
隶书增加笔画122
隶书与楷书同字笔画不同123
隶书的偏旁混用借用124
隶书的变异125
汉隶名碑的临习126
临习《乙瑛碑》126
临习《礼器碑》127
临习《张迁碑》129
临习《曹全碑》131
怎样写篆书133
从金文入手133
写好《石鼓文》133
小篆的规范写法136
掌握小篆基本笔画用笔法136
篆书的笔顺138
篆书的中轴定位法138
篆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139
篆书的基本部首的写法146
学篆书要学习篆书名家的作品174
怎样写行书175
行书的源流175
行书基本技法176
怎样写草书210
草书的用笔特点和基本写法210
草书的特殊写法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及《草诀歌》211
第二篇 中国书学基础知识240
中国书法是高级艺术240
写字是技术,书法是艺术240
书法四体的源流242
篆书242
甲骨文243
金文243
石鼓文244
小篆245
汉篆246
唐篆246
玉箸篆246
铁线篆246
古篆246
古文246
草篆246
隶书247
古隶247
秦隶247
今文248
楷隶248
草隶248
八分248
魏隶249
晋隶249
楷书249
正书249
大楷250
中楷250
小楷250
魏碑250
草书251
大草251
小草251
狂草251
标准草书252
行书252
行押书252
行狎书253
符信书253
刻符书253
摹印篆253
署书253
题署253
擘窠书253
榜书254
殳书254
飞白254
台阁体255
经生书255
学习书法的步骤255
怎样临帖256
选帖256
临摹256
临摹古代大家法书260
先精通一种书体262
有了基础,广学百家262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264
毛笔264
毛笔的起源264
毛笔的品种265
毛笔的制法269
笔求四德:尖、齐、圆、健270
如何保护笔270
从书体上选笔的注意事项271
墨271
墨的源流271
墨的种类272
墨的使用275
选择墨的标准276
纸277
纸的源流277
纸的品种277
怎样选纸279
砚280
砚的品种280
选砚和用砚的方法284
书法鉴定知识285
金石刻285
石刻285
碑学285
南北书派285
拓本286
临本286
善本286
珍本286
孤本286
重刻本287
影印本287
乌金拓287
蝉衣拓287
扑拓287
擦拓287
椎拓287
篆刻技艺288
墓志288
摩崖288
法书与法帖288
帖学289
碑帖用纸289
款式289
题款289
书法品类290
阴阳向背290
大小疏密291
力感291
笔力遒劲291
筋脉相连292
书法韵律292
字体神态292
用笔精妙293
笔中有物293
用笔千古不易293
九势293
内气外气294
意在笔前294
沉着痛快294
疾涩二法294
行笔之要295
方圆并用295
屋漏痕296
垂悬之锋296
存筋藏锋296
游丝牵带296
壁坼296
折钗股296
操纵法297
刷字297
五合五乖297
八病297
春蚓秋蛇297
枯骨断柴298
斗环298
字匠298
书奴298
信笔298
墨法298
用墨浓淡299
燥润相杂299
筋骨血肉299
体肉适均299
画中墨痕300
肖形印300
印色300
子母印300
套印300
六面印301
回文印301
花押印301
关防301
闲章301
铸印301
缪篆印文302
九叠篆302
阳文篆刻302
阴文篆刻302
印钮302
边款302
第三篇 中国书学基础理论304
中国书法五千年304
汉字的起源与甲骨文304
金文之美305
从向鬼神问卜到礼乐文明305
金文风格变化的三个时期306
《利簋铭》306
《大盂鼎》306
《墙盘铭》307
《散氏盘铭》307
《虢季子白盘铭》307
《毛公鼎铭》308
大篆与石鼓文308
《秦公簋铭》308
《石鼓文》309
秦书八体310
秦代小篆311
秦刻石311
《秦诏版》与先秦货币313
秦以后篆书的简史与技法演变313
汉隶:通古今之变314
《居延汉简》315
《五凤二年刻石》315
《褒斜道刻石》316
《石门颂》316
《张迁碑》316
《礼器碑》317
《曹全碑》317
《史晨碑》317
《朝侯小子残石》318
《乙瑛碑》318
《鲜于璜碑》318
《华山庙碑》319
《衡方碑》320
《天发神谶碑》320
《熹平石经》320
继承与孕育——汉代篆书和草书321
《袁安碑》321
东汉“草圣”张芝322
魏晋书法艺术和晋书尚韵322
《上尊号碑》323
《正始石经》323
“正书之祖”钟繇和他的《宣示表》《荐季直表》324
三国吴的“书圣”皇象324
陆机与《平复帖》325
“书圣”王羲之和他的书法326
王珣与《伯远帖》329
王献之和他的书法330
东晋南北朝碑刻331
《爨宝子碑》332
《爨龙颜碑》333
《瘗鹤铭》333
《张猛龙碑》334
《龙门二十品》334
《石门铭》337
《张玄墓志》337
《刁遵墓志》338
《崔敬邕墓志》338
隋唐书法338
隋唐书法艺术的繁荣338
《龙藏寺碑》339
《董美人墓志》340
智永和《真草千字文》341
虞世南和他的书法342
欧阳询与《九成宫醴泉铭》343
褚遂良和他的书法艺术344
颜真卿和他的书法艺术345
柳公权和他的书法艺术351
《书谱》352
张旭和《古诗四帖》353
唐代草圣怀素354
杨凝式书法356
宋代书法358
才华横溢的苏轼359
雄放奇肆的黄庭坚363
八面出锋的米芾366
蔡襄和他的书法艺术369
一代文宗欧阳修370
南宋书法370
爱国诗人陆游370
理学家、教育家朱熹370
田园诗人范成大371
心昭天日的英雄——岳飞371
忠愤词人张孝祥372
楷书清劲的张即之372
浩然正气写丹青的文天祥372
书家姜夔373
开创米书新面貌的吴琚373
赵佶与瘦金书373
元代书法375
艺术大师赵孟頫376
有燕赵豪气的鲜于枢378
精于章草的邓文原379
俊逸清赡的道士张雨379
山林逸韵的书家倪瓒379
铁崖种梅的杨维桢380
书写神速的康里巙380
明代书法381
擅古今草书的宋克382
台阁体与沈度382
书画兼长的沈周383
草书大家祝允明383
精勤艺事的文徵明384
以拙取巧的王宠385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385
笔墨纵横的徐渭385
俊骨逸韵的书画大家董其昌386
一意横撑的张瑞图387
节义千秋的黄道周388
劲拔超逸的倪元璐388
清、近代书法389
清前期书法389
清中期书法390
清中后期书法391
近代书法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