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文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宋文通论
  • 曾枣庄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327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126页
  • 文件大小:195MB
  • 文件页数:1138页
  • 主题词:古典散文-文学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宋文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一“散文至宋人始是真文字”1

二 本书的研究范围4

三 本书撰写经过9

第一编 宋文总论11

第一章 宋文发展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11

第一节 宋代诸帝的嗜好与宋代文化的繁荣11

第二节 “不得杀士大夫”19

第三节 “三教之设,其旨一也”22

第二章 宋文风格的形成和发展25

第一节 “循五代之旧,多骈俪之词”(北宋前期)25

第二节 “学问议论文章之士莫盛于熙、丰、元、绍”(北宋后期)39

“熙、丰、元、绍”的作家群39

曾巩兄弟及其友生41

王安石兄弟及其友生47

三苏父子及其后代52

三苏师友及其门人57

史学家文善论时政得失70

理学家文多质直72

朔党之人长于章奏76

其他北宋后期作家77

第三节“文章之士”与“道学之儒”(南宋前期)78

南宋初年文坛的主流78

四六文名家辈出84

“文章之士”多崇苏101

“道学之儒”多崇程109

第四节“体格卑弱,好博务新”(南宋后期)119

庆元伪学之禁120

南宋后期的散文122

南宋后期的四六文138

第三章 宋人论文及其纷争143

第一节 文道之争143

第二节 骈散之争180

第三节 难易之争192

第四节 宋代科举与宋代文论208

宋初“但以诗赋进退”208

神宗朝罢诗赋而专以经义策论取士210

北宋后期的反复212

南宋恢复诗赋、经义取士,终宋之世未再变215

制科废置不常而得人较多216

宋代科举制度的功过219

第五节 宋代总集与宋人论文225

第六节 其他文论作品236

第二编 宋代辞赋通论252

第四章 宋代的骚体辞与骚体赋253

第一节 骚体辞的不同称谓253

第二节 骚体辞的丰富题材258

第三节 骚体辞的艺术特色264

第四节 辞与赋通:骚体赋266

第五章“事皆实录”的仿汉大赋279

第一节 宋人对汉代大赋的看法279

第二节 宋代仿汉大赋的内容283

第三节 宋代仿汉大赋的艺术特色291

第六章 骈赋仍为宋赋大宗295

第七章 “去取予夺”决于律赋322

第一节 “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322

第二节 “赋者古人规谏之文”325

第三节 “非学优才高不能当”327

第四节 “步武前贤,犹存唐人矩矱”331

第五节 “横骛别趋而偭唐人之规矩”336

第八章 “文赋尚理而失于辞”340

第一节 文赋是继俳赋、律赋之后的一种新兴赋体340

第二节 新兴文赋虽间用骚、骈,但以单行散句为主343

第三节 文赋是北宋古文革新的产物346

第四节 文赋从未成为赋的主体356

第五节 文赋未成气候的原因364

第三编 宋代四六文通论366

第九章 文章利病,不在奇偶366

第十章 宋代诏令372

第一节 诏373

第二节 诰378

第三节 制380

第四节 命令、戒敕与喻告391

第五节 赦文(德音)393

第六节 册文395

第七节 御札御笔396

第十一章 公牍399

第一节 国书399

第二节 羽檄402

第三节 露布403

第四节 移405

第五节 判407

第十二章 宋代的表409

第一节 表及其各种变体409

第二节 所用既殊,其辞各异411

上尊号表、庆贺表411

进文、进书表413

谢表417

辞免表428

乞表430

遗表435

游戏之作438

第三节 表以陈情,文贵得体439

第十三章“开陈其意”之启444

第一节 书启之异同444

第二节“无一事不用启,无一人不用启”448

求见449

致谢449

祝贺451

答启454

第三节 宋启风格之演变455

第四节 启贵直抒真性情461

第五节 用典贵贴切463

第六节 行文须得体470

第七节 语言贵平易流畅476

第十四章 其他各体四六文479

第一节 乐语(致语)479

第二节 上梁文485

第三节 祈谢文488

青词488

祝文491

第四节 连珠492

第五节 楹联495

第四编 宋代韵文通论497

第十五章 箴是规讽之文497

第一节 官箴498

第二节 私箴501

第十六章 铭题于器,有戒有赞503

第一节 铭之题材无所不包503

第二节 铭文形式多种多样515

第十七章 颂惟典雅,辞必清铄522

第一节 颂与偈522

第二节 “立言不可不慎”523

第三节 借颂为讽526

第四节 东坡之颂多游戏之言528

第五节 山谷之颂多变体530

第十八章 赞贵赡丽宏肆533

第一节 先贤、名臣、隐逸赞533

第二节 画赞540

第三节 赞文形式多种多样546

第十九章 哀祭文549

第一节 祭文多为悼念亲友而作,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550

第二节 祭文有押韵、不押韵之别566

第三节 祭文有骚、骈、散的不同568

第五编 宋代散文通论576

第二十章 宋代的论说文576

第一节 政论577

第二节 经论605

第三节 史论612

第四节 说“与论无大异”627

第五节 “近世多尚字说”635

第六节 论说文的其他称谓644

第二十一章 宋代的杂记文653

第一节 总论653

第二节 杂记文“所以记杂事者”658

建筑物记658

学记720

山水记728

书画记735

第三节 宋代杂记文的艺术特色741

“形容之妙,如丹青画图”741

“如绮锦縠文,细细回环”749

语言“简古而多深沉之思”752

“小题从大处起议论”757

宋人常“破体为记”761

第二十二章 宋人书信779

第一节 受书对象779

第二节 书信内容790

论政790

论学801

书怀803

致谢805

第三节 宋代书信的艺术特色808

第四节 书信的其他称谓820

第二十三章 宋代的赠序文828

第一节 以序名篇的文章有多种文体828

第二节 赠序文的标题829

第三节 赠序文的内容832

第四节 赠序文的结构843

第五节 赠序文的婉转手法844

第二十四章 宋代的书序和篇序850

第一节 书序与篇序851

书序851

篇序863

第二节 自序与他序865

第三节 序的内容867

论文评文867

论诗评诗878

论词评词890

序人与评人893

第四节 序的艺术特色895

第二十五章 宋人题跋901

第一节 题跋的称谓901

第二节 专书题跋与单篇题跋905

第三节 题跋内容908

第四节 题跋的艺术特色929

第二十六章 宋人的传状碑志945

第一节 传945

自传946

他传951

传异962

史传966

第二节 行状968

第三节 碑973

第四节 墓志铭986

墓志铭及其变体986

墓志铭的是是非非多有争论987

墓志铭的形式多种多样996

砖铭、阡表、墓表与墓碣1015

第二十七章 宋人的诗话、词话、文话、笔记、小说、戏剧和语体文1021

第一节 诗话、词话与文话1021

第二节 笔记1036

第三节 宋代的文言小说与话本1043

第四节 宋杂剧与南戏1048

第五节 宋代的语体文1050

第六编 宋文的总体特征及其影响1052

第二十八章 宋人理想同现实的矛盾1052

第二十九章 宋人的忧患感、悲凉感、旷达感1065

第三十章 宋文的艺术特征1071

第一节 旧有文体的新变与新兴文体的开拓1071

第二节 结构严谨与自由驰骋1074

第三节 议论风生,形象生动1080

第四节 文派林立,风格多样1086

第五节 繁冗与简洁1092

第三十一章 宋文的影响1096

第一节 宋文对宋诗、宋词等其他文体的影响1096

第二节 宋文对元、明、清各代的影响1097

第三节 宋文的对外传播1103

主要参考书目11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