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生物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神经生物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1060175.jpg)
- 许绍芬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873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人体生理学:神经生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经生物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神经元的生物学基础3
第一章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3
第一节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3
一、细胞体3
二、突起5
第二节 神经细胞骨架与细胞骨架蛋白7
一、微管及其亚基管蛋白7
二、中等纤维与神经丝蛋白8
三、微丝及其亚基肌动蛋白8
四、细胞骨架功能与胞质结构化9
第三节 胞质转运9
一、神经元胞质转运的基本特征和生理意义9
二、神经元胞质转运机制与转运蛋白10
第四节 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特征11
一、分类11
二、形态特点11
三、电生理特性13
四、星形胶质细胞的受体14
第五节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4
一、支持作用14
二、隔离与绝缘作用14
三、引导发育神经元迁移15
四、屏障作用16
五、修复与再生作用19
六、免疫应答19
七、调节神经元的功能19
第六节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21
第二章 神经元的电活动和神经元间信息的传递23
第一节 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23
一、静息电位23
二、动作电位24
第二节 神经元间信息的传递28
一、经典突触28
二、非突融性化学传递33
三、电突触34
第三章 G蛋白介导的跨膜信息传递36
第一节 概述36
第二节 受体门控离子通道39
第三节 通过G蛋白调节效应体系的受体40
一、G蛋白的结构及调节机制40
二、G蛋白参与调节的跨膜信息转导体系43
三、广义的G蛋白调节机制47
四、G蛋白βγ亚单位的结构和功能48
第四章 跨膜传递的分子机制54
第一节 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系统54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结构54
二、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调控55
第二节 蛋白磷酸化和细胞内信息传递机制57
一、蛋白磷酸化在生物功能调节中的重要意义57
二、蛋白激酶的分类及其功能57
三、磷酸蛋白磷酸酶的分类及其功能58
四、系列磷酸化调节机制和多点磷酸化58
第三节 癌基因与跨膜信息传递机制59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与癌基因59
二、src样激酶与癌基因61
第四节 信息转导体系之间的相互调节62
第五章 神经元的钙信号转导66
第一节 神经元钙信号形成机制66
一、Ca2+进入神经元的方式66
二、Ca2+缓冲67
三、Ca2+外排68
第二节 神经元钙信号的区域性69
第三节 钙敏感信使70
一、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70
二、钙调蛋白依赖的腺苷酸环化酶72
第四节 钙信号向胞核传播73
一、Ca2+激活核内CaMK73
二、Ca2+激活Ras信号通路73
第五节 钙调节基因表达73
一、钙调节即早基因表达74
二、钙调节效应基因表达75
第六节 钙信号转导的空间特异性76
第六章 神经系统发育80
第一节 神经轴模式化80
一、中胚层对早期神经轴的区域化作用81
二、后脑在神经轴上分节82
三、中脑发育与峡部信号区83
四、前脑发育与模式化84
五、脊髓发育与模式化84
第二节 神经管背腹轴的多元化与模式化84
一、神经管腹侧分化的多元化和模式化85
二、神经管背侧分化的多样化和模式化85
三、脊髓内神经元的多元化86
四、神经元发生87
五、神经发生与模式化机制的整合87
第三节 轴突生长机制88
一、轴突生长的导向88
二、引导轴突生长的配体和受体89
三、中枢神经系统轴突跨中线生长91
四、复杂的轴突束化92
五、靶的选择92
第四节 神经环路的建立93
一、神经冲动参与早期的神经环路形成94
二、LTP与神经营养因子参与突触调整94
第七章 神经再生96
第一节 损伤反应与再生过程96
一、神经系统对损伤的炎症免疫性反应96
二、神经元退变97
三、再生过程99
第二节 再生物质的胞体合成与轴浆转运100
一、即早反应基因与胞体蛋白合成100
二、再生过程中的轴浆转运100
三、再生过程中的细胞骨架蛋白和细胞骨架101
第三节 胶质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双相效应102
一、小胶质细胞的防御和毒性效应102
二、轴突髓鞘化与胶质瘢痕形成102
三、分泌促进和抑制性神经因子103
第四节 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104
一、细胞黏附分子104
二、细胞外基质与基膜105
第五节 神经因子106
一、神经因子的分类和命名106
二、神经营养素家族及其受体106
三、胶质细胞源性神经因子108
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细胞因子109
第六节 生长锥与轴突生长导向110
一、生长锥的结构和功能110
二、生长锥的前伸运动110
三、轴突生长导向111
第二篇 神经递质与神经肽115
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的通路115
第一节 概述115
第二节 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116
一、胆碱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116
二、胆碱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117
第三节 单胺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119
一、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和纤维投射119
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123
三、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和纤维投射125
四、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分布和纤维投射126
第四节 氨基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和纤维投射127
一、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和纤维投射127
二、兴奋性氨基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和纤维投射129
第九章 乙酰胆碱131
第一节 生物合成131
一、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131
二、影响乙酰胆碱生物合成的药物132
第二节 储存和释放133
一、囊泡储存和量子释放133
二、两类囊泡133
三、乙酰胆碱的储存和释放134
四、影响乙酰胆碱储存和释放的药物135
第三节 酶解失活135
一、乙酰胆碱的酶解失活135
二、胆碱酯酶抑制剂136
第四节 胆碱受体137
一、胆碱受体的分型137
二、胆碱受体的纯化138
三、胆碱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141
第五节 生理功能142
一、学习和记忆142
二、镇痛和针刺镇痛142
三、觉醒和睡眠143
四、体温调节143
五、摄食和饮水143
六、感觉和运动功能143
七、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44
八、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144
第十章 去甲肾上腺素146
第一节 生物合成146
一、合成酶146
二、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酶系的调节148
第二节 储存148
一、囊泡的种类148
二、囊泡的来源149
三、囊泡的组成149
四、去甲肾上腺素在囊泡储存的原理150
第三节 释放150
一、胞裂外排学说150
二、释放的调节151
第四节 消除151
一、重摄取151
二、酶解失活152
第五节 对受体的作用154
一、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分类154
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原理155
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纯化156
第六节 各种药物的影响158
一、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合成的药物158
二、影响摄取和储存的药物159
三、影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药物161
四、影响降解酶的药物161
五、神经末梢化学切断剂162
六、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162
第七节 生理功能164
一、调节心血管功能164
二、镇痛中的作用165
三、情感障碍患者脑内单胺类代谢的变化166
四、体温调节167
五、摄食167
六、有助于觉醒的维持168
第十一章 多巴胺170
第一节 多巴胺的代谢170
一、合成170
二、储存171
三、释放171
四、失活172
五、更新率173
第二节 多巴胺受体174
一、受体分型174
二、多巴胺受体mRNA的分布174
三、功能175
四、多巴胺受体的分子生物学175
五、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原理175
六、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176
第三节 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177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影响177
二、调节躯体运动178
三、参与精神情绪活动179
四、调节垂体内分泌功能179
五、调节心血管活动179
六、在痛和镇痛中的作用180
第四节 多巴胺和疾病180
一、运动性疾病180
二、精神分裂症183
第十二章 5-羟色胺185
第一节 生物合成185
一、前体185
二、合成酶186
三、合成的调节186
第二节 储存和释放187
一、储存187
二、释放187
第三节 消除188
一、重摄取188
二、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的降解代谢188
第四节 5-羟色胺受体189
一、5-羟色胺受体分类189
二、5-羟色胺受体亚型的分布和功能190
三、作用途径191
四、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192
第五节 作用于5-羟色胺能系统的药物192
一、合成酶抑制剂193
二、5-羟色胺能神经的化学切断剂194
三、影响储存和释放的药物195
四、影响消除的药物195
第六节 生理功能196
一、痛和镇痛196
二、焦虑作用198
三、睡眠198
四、体温调节199
五、性活动199
六、内分泌功能199
七、精神活动和某些精神疾病199
八、呕吐200
第十三章 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202
第一节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202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202
二、合成和储存202
三、释放和摄取203
四、降解代谢203
五、对神经元的作用204
第二节 其他兴奋性氨基酸204
一、兴奋性氨基酸受体204
二、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206
三、兴奋性氨基酸与疾病208
四、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208
第十四章 抑制性氨基酸类递质210
第一节 γ-氨基丁酸210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210
二、生物合成211
三、储存212
四、释放212
五、摄取213
六、降解213
七、受体213
八、生理功能216
九、γ-氨基丁酸的病理生理学意义218
第二节 甘氨酸218
一、甘氨酸在脊髓和脑干中的分布218
二、甘氨酸的合成和代谢218
三、甘氨酸受体219
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19
第十五章 其他可能的神经递质221
第一节 组胺221
一、脑内组胺能神经通路221
二、生物合成和降解代谢221
三、储存222
四、释放和摄取223
五、组胺受体223
六、生理功能224
第二节 前列腺素225
一、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226
二、降解和失活227
三、生理功能227
第三节 嘌呤类228
一、嘌呤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合成、释放和失活228
二、嘌呤受体229
三、生理功能231
第四节 一氧化氮232
一、脑内NO的生物合成232
二、NO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233
第十六章 神经肽总论237
第一节 分类237
第二节 生物合成、储存、释放及失活239
一、生物合成及储存239
二、释放与失活241
三、作用方式242
第三节 分布及递质共存242
一、分布242
二、递质共存及其生理学意义242
第四节 神经肽与血-脑屏障247
第五节 神经肽的作用方式248
第六节 神经肽的信号转导249
一、细胞膜受体249
二、第二信使系统249
三、第二信使的相互作用249
第十七章 神经肽各论252
第一节 速激肽252
一、合成252
二、储存、释放和失活252
三、受体254
四、功能256
第二节 胆囊收缩素257
一、合成与化学258
二、分布258
三、CCK受体258
四、作用259
第三节 内膜素261
一、内膜素的结构和合成261
二、内膜素受体262
三、内膜素的神经作用262
第十八章 内阿片肽264
第一节 分类和生物合成264
一、前阿黑皮原264
二、前脑啡肽原265
三、前强啡肽原266
四、前孤啡肽原266
第二节 分布、释放和失活267
一、分布267
二、释放267
三、失活269
第三节 阿片受体及其分型270
一、阿片受体分型及其配体270
二、阿片受体的分布273
第四节 生理功能276
第十九章 神经甾体279
第一节 引言279
第二节 神经甾体的合成代谢及其调节279
一、神经甾体的合成途径280
二、与神经甾体合成代谢有关的受体和酶及其特性281
第三节 神经甾体的作用机制282
一、GABAA受体282
二、NMDA受体283
三、甘氨酸受体284
四、乙酰胆碱受体284
五、σ型阿片受体284
六、催产素受体284
七、钙离子通道284
第四节 神经甾体在神经精神活动中的作用284
一、应激反应284
二、忧郁和焦虑285
三、攻击性行为285
四、癫癎发作285
五、与性行为、月经周期及妊娠的关系285
六、昼夜节律286
七、学习和记忆功能286
八、睡眠286
九、个体性格286
十、心血管疾病287
十一、食欲287
第三篇 脑的功能291
第二十章 视觉291
第一节 视觉神经科学的发展阶段291
一、心理物理学291
二、综合电反应291
三、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单细胞记录291
四、视皮质神经元的功能特性和功能筑构292
五、高技术的应用292
第二节 视网膜292
一、视网膜的结构292
二、视网膜神经元及其电反应293
第三节 视觉传入通路294
一、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294
二、外膝体294
三、P-通道和M-通道295
第四节 视网膜和外膝体神经元的感受野296
一、同心圆式感受野296
二、同心圆式感受野对亮度信息的加工297
三、同心圆式感受野对颜色信息的加工297
四、视网膜和外膝体神经元的感受野外区——去抑制区298
第五节 视皮质299
一、视皮质的结构和分区299
二、初级视皮质神经元的功能特性300
三、初级视皮质的功能筑构302
四、其他视皮质区的功能特性305
第二十一章 听觉308
第一节 声音的特性308
一、声音的主要参量和术语309
二、听觉研究中常用的刺激声309
第二节 听觉器官310
一、听觉器官结构310
二、听觉的传入途径312
第三节 耳蜗的感音过程和换能机制312
一、声波在中耳和耳蜗中的传播313
二、声-电换能及听神经的兴奋过程313
三、耳的声发射及毛细胞的动性314
四、耳蜗的主动调控机制315
五、听觉信息在周边的编码及听觉学说315
第四节 听觉信息的中枢处理317
一、双耳听觉及声源定位317
二、部位机制和时间机制在听觉中枢的表达317
三、中枢的信息整合及分辨率的敏化318
四、复杂声的信息处理319
五、听觉中枢上级至下级的调控319
第五节 听觉电生理319
一、听觉神经元单位活动的一般特性320
二、耳蜗电位320
三、听性脑干电位322
四、皮质诱发电位323
五、听觉系统的其他诱发电位323
六、“派生”诱发电位324
七、诱发电位处理技术的一些新进展324
第六节 听觉的基本特性325
一、听觉灵敏度及听阈曲线325
二、声音的频率、强度与听觉反应三者的关系325
三、听觉的辨别功能326
四、听觉的掩蔽、适应、疲劳和损伤327
第七节 听觉的若干热点应用研究327
一、语音识别与通讯工程327
二、强噪声对听觉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护328
三、电听觉与电子耳蜗328
四、毛细胞的再生328
第二十二章 痛与镇痛330
第一节 概述330
第二节 痛觉的解剖生理基础331
一、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331
二、疼痛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332
三、疼痛信号由脊髓传递入脑334
第三节 痛觉的调制336
一、脊髓水平的调制336
二、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338
三、间脑和端脑的调制341
第四节 疼痛的治疗342
一、药物镇痛343
二、外科手术镇痛343
三、刺激疗法镇痛344
四、应激镇痛344
第五节 针刺镇痛345
一、针刺镇痛规律345
二、针刺信号的传导途径345
三、针刺镇痛的中枢神经整合机制346
四、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基础348
五、提高针刺镇痛效应的一些措施349
第二十三章 运动的调节351
第一节 运动的分类和运动的基本功能单位351
一、运动的种类351
二、运动的基本功能单位352
第二节 基底节354
一、基底节的结构与功能354
二、病理生理356
第三节 运动皮质357
一、皮质运动区357
二、第Ⅰ运动区357
三、运动前区358
四、运动辅区359
五、扣带运动区361
第四节 小脑361
一、解剖和生理361
二、小脑与运动调节363
第五节 脑干364
一、躯体运动365
二、呼吸运动365
三、眼球活动366
四、姿位运动366
第六节 随意运动的神经过程367
一、反应时间367
二、运动方向367
三、运动幅度368
四、启动368
第二十四章 认知和情绪370
第一节 认知370
一、联合皮质370
二、顶叶联合皮质371
三、颞叶联合皮质372
四、额叶联合皮质373
第二节 情绪374
一、概述374
二、中脑中央灰质375
三、下丘脑377
四、边缘系统379
五、新皮质384
第二十五章 学习和记忆386
第一节 学习和记忆的类型386
一、学习的分类386
二、记忆的过程和分类387
第二节 神经系统突触的可塑性389
一、长时程突触(传递)增强389
二、长时程突触(传递)抑制397
第三节 学习的神经机制400
一、习惯化和敏感化的机制400
二、条件反射建立的机制400
第四节 记忆的神经和生化机制403
一、记忆的脑功能定位403
二、短时和长时记忆的机制405
三、陈述记忆和非陈述记忆的机制406
第五节 神经肽和递质对学习记忆的调制408
一、神经肽408
二、中枢递质408
第二十六章 睡眠和昼夜节律411
第一节 睡眠和觉醒411
一、睡眠的两种状态及生物意义411
二、睡眠的发生机制413
三、内源性促眠物质414
四、睡眠和临床416
第二节 昼夜节律和生物钟417
一、生物节律的种类417
二、昼夜节律417
三、超长和超短节律419
四、生物钟420
第二十七章 神经内分泌的调节422
第一节 激素概念的演变和神经内分泌422
一、激素422
二、神经内分泌和神经激素422
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424
一、乙酰胆碱425
二、多巴胺425
三、去甲肾上腺素426
四、5-羟色胺427
五、内阿片肽428
第三节 激素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429
一、神经激素429
二、ACTH相关肽431
三、甾体类激素432
第二十八章 神经免疫调节434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434
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免疫分子及受体434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436
第二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442
一、免疫细胞产生的神经肽和激素442
二、免疫细胞表面的神经肽、激素和递质受体443
三、细胞因子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444
第四篇 脑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449
第二十九章 癫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449
第一节 癫癎的病因及表现449
一、癫癎的病因449
二、癫癎发作的表现449
第二节 癫癎的脑电变化450
一、正常脑电的变化450
二、癎样放电的基本波形451
三、癎样放电的发生机制451
第三节 癫癎发病机制的形态与功能基础452
一、形态结构基础452
二、功能基础452
第四节 某些神经递质及调节因子在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453
一、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与癫癎453
二、神经肽与癫癎454
三、一氧化氮与癫癎455
第五节 癫癎的分子遗传学研究456
第三十章 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凋亡和修复基因457
第一节 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坏死457
第二节 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458
一、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现象458
二、参与神经元的凋亡因子458
第三节 缺血后神经元的代偿性修复462
第三十一章 锥体外系统疾病的分子病理464
第一节 震颤麻痹464
一、PD的分子病理学464
二、PD的转基因治疗研究466
第二节 Wilson病467
一、WD的基因生物学与病理学467
二、WD的分子病理机制469
第三节 Huntington舞蹈病471
一、HD的基因病理学471
二、HD发生的分子病理472
三、HD的遗传早发现象与动态突变473
第三十二章 阿尔茨海默病475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的脑病理475
一、老年斑475
二、神经原纤维变性476
三、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与痴呆症状476
四、神经细胞的丧失与突触改变477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病理学478
一、β淀粉样蛋白和老年斑478
二、神经原纤维缠结和Tau及其病理机制479
第三节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遗传学480
一、APP基因突变与21染色体遗传480
二、载脂蛋白E的ε4等位基因与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481
三、早老蛋白基因突变482
第四节 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展的其他因素483
一、炎症反应483
二、氧化代谢性应激、线粒体、自由基与钙离子484
三、神经递(调)质485
第五节 多因素会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486
第三十三章 阿片类药物的依赖488
第一节 概述488
第二节 依赖的机制488
第三节 依赖的诊断490
第四节 依赖的治疗490
一、脱毒491
二、康复492
第五节 依赖的预防492
一、美沙酮维持疗法493
二、纳曲酮预防复吸493
三、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治疗494
第六节 中医药戒毒494
第三十四章 紧张、应激致心血管病的中枢机制496
第一节 应激与应激反应496
一、应激的概念形成和发展496
二、应激源496
三、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497
四、应激时行为的变化498
五、应激的致病作用499
第二节 持久紧张致心血管病的机制与防治途经499
一、紧张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499
二、紧张导致心脏病的实验研究500
三、防御警觉反应与交感紧张的研究500
四、紧张致心血管病时中枢递质的变化501
五、紧张致高血压的机制分析501
六、针刺的降压效应与rVLM内阿片肽受体的激活503
七、防治途径的探讨503
附录 神经生物学英汉词汇表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