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药业史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药业史 第3版
  • 唐廷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6224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200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制药工业-工业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药业史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药业的行业特色及地位1

一、中国药业的行业特色1

(一)医药结合 古代药业的显著特点1

(二)工贸一体 药业经营的基本模式2

(三)道僧卖药 零售药业的一个补充3

(四)济世活人 药业遵循的经营宗旨4

(五)庙会药市 药材批发的重要市场4

(六)对外开放 药材贸易有国际市场5

(七)分工精细 药业发展的深化要求5

(八)技术复杂 经营药业高素质要求7

(九)药业文化 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8

(十)中西并存 中国药业的独具优势10

二、中国药业的重要地位11

(一)为社会组织生产供应药品11

(二)为国家提供重要财政来源11

上编 药业通史 中国药业的形成与发展14

第一章 神农氏时代 发现药物漫长过程的开始14

一、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14

二、尝百草与日中为市15

三、尝百草传说的真实意义15

第二章 奴隶社会 漫长的药业孕育萌芽期17

一、夏代 无药业17

(一)邑中设市17

(二)初酿发酵酒17

二、商代 后期开始使用药物18

(一)商人与商业的出现18

(二)甲骨文中的医药卫生知识19

(三)商代后期开始使用药物19

(四)质疑伊尹发明中药汤剂的三点理由20

三、西周 初建国家综合医院与医院药房22

(一)城市商业开始规范22

(二)国家综合医院初建23

(三)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房24

(四)国家综合医院存在的真实性24

四、春秋时期 药业萌芽24

(一)迷信依然盛行25

(二)医药战胜巫术迷信的新胜利25

(三)庄子的合作共赢思想28

(四)药业处于萌芽之中30

(五)《诗经》中的植物与药用植物31

第三章 封建社会 药业的形成与发展33

一、战国时期 药业初步形成33

(一)初入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新气象33

(二)第一部医方书与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34

(三)流动医生与坐业医生35

(四)战国市场上的医药商品36

(五)李悝《法经》中的医药立法38

二、秦汉时期 统一后药业迅速发展40

(一)秦的崛起与统一中国40

(二)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与发展水陆交通41

(三)药物学与临床医学体系初步建立43

(四)秦始皇重奖巴郡女药商与追求仙人仙药44

(五)汉代的药材商品与城市药业48

(六)两汉著名药商51

(七)第一部药材商品学著作《范子计然》53

(八)第一部纲领性药学论著《神农本草经·序录》59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药三大类商品明确形成与医药开始分业64

(一)北方长期战乱与南方经济发展64

(二)医学药学向分科方向发展与纸用于书写66

(三)三国药业及互市67

(四)晋代兴起成药业与名药五石散68

(五)南北朝的救济药局与药材批零市场70

(六)医药开始分业75

(七)陶弘景对南朝苏南药业的评述77

(八)中药三大类商品明确形成79

四、隋唐五代 全国药业大发展79

(一)隋朝大力发展经济与医药80

(二)唐朝经济繁荣与全国特产物资大博览82

(三)第一部国家本草《新修本草》与孙思邈等个人医著84

(四)全国的优质药材与土贡药材85

(五)《千金翼方·药出州土》质疑的四点理由85

(六)城乡药业大发展出现的新情况86

(七)柳宗元《宋清传》记录长安伟大药商89

(八)西域高昌药市93

(九)孙思邈对业医营药之家用房修建的设计95

(十)唐代药房制药工具95

(十一)五代十国南方药业的大发展96

五、宋金元时期 药业体系全面建立97

(一)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97

(二)经济发展与医学昌盛99

(三)宋代发展商业重大措施101

(四)王安石变法与官营药业工商体系建立102

(五)官药局成药标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7

(六)官药局炮制规范《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110

(七)官药局重要药政文书《和剂局方·进表》113

(八)平江府官营药业与知府吴渊《济民药局记》116

(九)坊市制废除与民营药业大发展及建立行业组织118

(十)药材民族贸易123

(十一)金代药业在对峙中发展124

(十二)元代药业在发展中严格药品市场管理125

六、明代 官营药业衰亡与民营药业兴旺128

(一)商品经济发展与突出的药学成就128

(二)四大全国药市初步形成130

(三)官药局体制逐渐衰亡131

(四)民营药业蓬勃发展与名药龟龄集133

(五)民族地区药材贸易137

(六)《本草品汇精要》中的道地药材137

(七)炮制理论与炮制方法基本定型138

(八)宫廷用药与严酷的药材土贡140

(九)荣经知县张维斗写《黄连谣》141

(十)明代的制剂室与制药设备143

七、清代 封建社会药业鼎盛期144

(一)人口激增与争做良医145

(二)全国城乡药业大发展146

(三)三级药材市场全面形成153

(四)精细分工与草药业壮大158

(五)饮片加工繁琐受批评与徐大椿《制药论》160

(六)西药传入与西药业萌芽162

(七)跨行业资本投资给药业带来新气象165

(八)中西医药传入台湾与台湾早期药业166

第四章 民国时期 药业的困境与曙光169

一、歧视与反歧视斗争169

(一)北洋政府教育部《医学教育规程》未列中医药之争169

(二)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通过废止中医案之争170

(三)中药业的其他抗争171

二、帝国主义侵略使药业陷入绝境173

三、全国药材高级市场大转移174

(一)三大传统药市从极盛到衰落174

(二)药材高级市场向六大城市转移175

四、县以下中药业177

五、成都“七四”药工运动177

六、西药业迅速发展178

(一)抗战前迅速发展178

(二)抗战时期遭重创与上海重庆西药业畸形发展179

(三)县以下西药业180

(四)民国西药业基本状况180

(五)民国西药业缩影——民生药厂181

(六)项松茂与五洲药房181

七、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药业183

(一)封锁围剿药品奇缺184

(二)大力兴办公营药业185

(三)保护个体药业和发展集体药业187

(四)多渠道药品来源187

(五)发展中医药的一贯方针189

第五章 空前繁荣的新中国药业190

一、理顺管理关系与坚持中西医药团结发展190

(一)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与卫生工作三原则190

(二)中医药工作偏差与毛泽东主席重要指示190

二、计划经济体制与极左路线拉大药业差距192

(一)计划经济与文革冲击拉大药业差距192

(二)药品紧缺与药材生产经营分级管理192

三、初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药业193

(一)3次会议与3个文件推动改革开放193

(二)中国药业的改革目标193

(三)外资外企进入中国医药市场194

(四)20世纪末中国药业基本情况194

(五)大公司与小民企197

(六)药业凸显的4个问题199

(七)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及三大质量管理规范201

(八)医药法制建设不断完善202

(九)全国GMP、 GSP、 GAP认证204

四、3个民主党派对振兴中药事业建议206

五、新中国第一个化学新药青蒿素206

六、植物提取物形成新产业208

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药业面临机遇和挑战209

八、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目标迈进210

九、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纳入国策210

(一)百年论争未明发展方向210

(二)1996年国家确定中医药现代化目标21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的中医药现代化条款211

(四)中药现代化的一种表述1个理论加5个P213

十、海内外中药业界首次共祭始祖炎帝神农氏214

十一、参与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215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级别及评审条件215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医药项目216

下编 药业专题史 中国药业重要领域的形成与发展218

第六章 药材生产218

一、野生药材采集218

(一)采集人群218

(二)采集中形成的原则219

(三)野生资源保护220

(四)人参五千年采集史221

二、药材种植230

(一)历代药材种植数230

(二)清代形成药材种植业234

(三)动物药材人工养殖薄弱236

(四)养熊业与活熊取胆遭质疑237

三、药材产地加工与出售238

(一)产地加工一般方法与特殊方法238

(二)产地药材初级市场239

(三)浑源黄芪加工与祁州药市黄芪帮240

四、北宋县令杨天惠著《彰明附子记》242

(一)杨天惠其人242

(二)《彰明附子记》的原文与译文242

(三)对《彰明附子记》的六点评议245

五、新中国的药材种植业247

(一)恢复发展药材生产247

(二)282种人工种养药材名录248

(三)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50

第七章 对外交流与贸易255

一、汉代 对外交流贸易开始256

(一)张骞通西域开辟西北内陆商道丝绸之路256

(二)南方两条陆海丝绸之路258

(三)与朝鲜半岛及日本、越南的早期交流259

(四)两汉外贸管理机构260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 交流贸易逐渐扩大260

(一)魏明帝回赠日本女王珍珠铅粉261

(二)朝鲜半岛药材进入中国市场261

(三)与南海以西诸国交流贸易261

三、隋唐五代 交流贸易大发展262

(一)隋朝积极发展对外贸易262

(二)唐朝成为亚洲商业中心263

(三)五代十国的香药进口270

四、宋金元 交流贸易鼎盛期271

(一)空前增加的海上贸易271

(二)与朝鲜半岛的交流贸易新高及中日民间贸易273

(三)与东南亚及以西诸国药材贸易大发展273

(四)宋代输出的中国药材280

(五)宋廷对进口药材及舶船到港的管理281

(六)宋朝大量进口香药及其原因282

(七)泉州香药走私凶杀贿赂案286

(八)进口药材犀角象牙与玳瑁286

(九)元代药材进出口贸易与汪大渊《岛夷志略》288

(十)世界最大胡椒市场泉州290

五、明代 两闭两启的交流贸易291

(一)朱元璋海禁与朱棣下西洋开禁291

(二)明宣宗再次海禁与明穆宗隆庆开禁293

(三)郑和下西洋的药材贸易294

(四)薄来厚往的朝贡贸易与朝贡药材294

(五)海禁中药材走私与开禁后贸易增长296

(六)限贡中的搭附药材297

(七)中朝医药交流贸易向深层次发展298

六、清代 从限制对外贸易到外贸主权丧失299

(一)海禁停止药材正常外贸299

(二)限制外贸中的重要商品——大黄299

(三)朝贡贸易衰落与药材出口300

(四)东洋参与西洋参进入中国市场301

七、民国时期 殖民地性质原料药材大出口305

八、新中国 中药出口增长与徘徊307

(一)先国内、后国外的出口原则307

(二)改革开放促进中药进出口贸易发展307

(三)20世纪末中药出口萎缩的深刻原因311

(四)初订《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标准》314

(五)进口药增长强劲及原因315

(六)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315

(七)出口名药漳州片仔癀316

第八章 经营理念与促销措施317

一、药业的经营理念317

(一)经营理念五内涵317

(二)经营理念形成原因320

(三)传统经营理念的利与弊325

二、药业的促销措施325

(一)使用多种形式广告325

(二)使用自己的商品标志——商标332

(三)加强各种宣传333

(四)坚持药品质量336

(五)开展优质服务337

(六)开拓国内外市场339

(七)提高业务素质341

(八)严格内部管理344

三、新开业药房成都四川荣泰堂的新举措344

四、药都、药企博物馆345

第九章 行业管理与行业组织347

一、历史上的行业管理347

(一)药业纳入商业统一管理347

(二)帝王控制下的最高国务管理层——三公三省347

(三)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的六官、九卿、六部、九寺、五监348

(四)管理药业的中央机关348

二、历史上的行业组织348

(一)唐代的药行348

(二)宋代的药市350

(三)明代的药行商会351

(四)清代复杂的行业组织351

(五)药材批发商的帮会组织352

(六)民国后期的同业公会354

(七)药业行业组织的职能354

三、新中国的行业管理与行业组织355

第十章 药市与药王庙会357

一、庙会与庙会市场357

二、古代药市的形成357

(一)唐代梓州药市最早兴起357

(二)宋代成都药市地位大提高359

(三)宋蒙战争四川药市消亡361

(四)朱元璋促进药市发展与四大药市362

(五)民族地区最大的云南大理药市362

三、药王庙会与药材交易363

(一)药业建自己的药王庙363

(二)药业的盛大节日——药王庙会365

(三)同兴公药号的药王会366

(四)药王庙会促进药市发展367

四、药王庙中的15位药王367

(一)伏羲367

(二)神农367

(三)黄帝367

(四)岐伯368

(五)长桑君368

(六)扁鹊368

(七)华佗368

(八)张仲景369

(九)皇甫谧369

(十)王叔和369

(十一)葛洪369

(十二)雷?370

(十三)陶弘景370

(十四)孙思邈371

(十五)韦慈藏371

五、当代药材交流会与常年药材专业市场371

(一)继承传统药市的当代药材交流会371

(二)传统药材交流会面临挑战372

(三)全国药材专业市场373

(四)药材专业市场的禁售药品374

第十一章 假药防治376

一、历代都有假药376

二、防治假药种种措施378

(一)制定打假法律378

(二)制定国家药品标准378

(三)建立药材检验和成药生产销售监督制度378

(四)掌握药材鉴别加工制药技术379

(五)强调职业道德379

第十二章 古代药材开发利用381

一、保健食品381

(一)保健食品理论与市场形成381

(二)保健食品开发利用382

(三)著名的疗效型休闲小吃384

二、美容化妆品386

(一)先秦美容化妆品386

(二)汉代贱业不贱386

(三)魏晋男人涂粉胜汉代386

(四)南北朝卖胡粉女孩387

(五)唐宋化妆品及化妆品市场387

(六)明清化妆品生产与市场渐衰388

(七)牙粉与牙膏389

三、保健用品390

(一)汉代的香囊与香枕390

(二)唐代同昌公主的澄水帛390

(三)宋代的苏合香袋与屠苏袋及竹夫人390

(四)清代安息香葆元贡带391

四、染料391

(一)本草中的染料药材391

(二)红色染料 茜草 红花 苏木392

(三)紫色染料 紫草393

(四)黄色染料 栀子 槐花393

(五)蓝色染料 蓝实394

(六)黑色染料 五倍子394

(七)助染剂 矾石国家专卖与巨大效益394

五、洗涤剂395

(一)冬灰 石硷395

(二)皂荚 肥皂团395

(三)猪胰 澡豆 胰子396

(四)白垩块 其他洗涤剂396

六、香料397

(一)香口 香身397

(二)香室 香食398

七、防蛀药 农药 灭鼠药 灭蚊药398

八、火药 鞭炮 烟火400

九、颜料400

十、饲料添加剂401

十一、其他开发利用401

第十三章 药业基本名词探源403

一、药 药物 药品403

二、毒药404

三、本草405

四、医药406

五、官药 官料药406

六、中药 西药 现代中药407

七、国药408

八、药材 道地药材409

九、生药410

十、饮片 咀片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超微饮片411

十一、成剂药 成药 丸散 熟药 中成药412

十二、草药414

十三、伪药 假药 劣药415

十四、植物药 绿色药用植物及制剂416

第十四章 振兴老字号工程与著名百年老店417

一、商务部振兴老字号工程417

(一)认定机构及老字号七条件417

(二)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医药类44家名单418

二、著名百年老店418

(一)明代以前1家419

(二)明代7家420

(三)清代19家426

(四)民国1家439

附录444

附录一《千金翼方·药出州土》的药材与产地444

附录二《新唐书·地理志》中的土贡药材447

附录三《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77法与涉及药材450

附录四《本草品汇精要》268种道地药材品名与产地454

参考文献460

后记 答药业史研究如何为当代药业服务4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