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国秦汉社会经济形态新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战国秦汉社会经济形态新探
  • 张金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9760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中国-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中国-秦汉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战国秦汉社会经济形态新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问题的新思维1

一、走出外来学术话语体系的困境,回归中国历史境域,构建独立的理论分析系统1

二、关于构建中国历史社会经济形态新坐标体系的设想——国家权力中心论5

三、关于中国土地关系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国历史地权本体论11

四、周—清间社会形态四期说26

第一章 总论54

第一节 实践历史学:历史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问题54

一、入于史:回归历史境域55

二、出于史:从原历史中,发现实践历史逻辑,提炼和建构普遍性理论分析系统57

三、历史的“有限”性与“无限”性62

第二节 官社经济体制模式概说65

第二章 官社经济体制的根基:普遍土地国有制度与国家普遍授田制70

第一节 西周春秋时代,“王土”“封建”下的多级占有制70

一、封邦建国与赐田作采70

二、周金文中所见土地转移问题78

三、邑共同体组织的顽固性84

第二节 从“王土”到“皇土”:战国秦普遍的真正的土地国有制的高度发展84

第三节 扩大国营耕地、牧场及圈占山林川泽86

一、国营农耕地86

二、国营牧地88

三、山林川泽等资源89

第四节 战国、秦国家普遍“制土分民”授田制91

一、授田总则——“为户予田宇”、“乡田同井”、定量份地、定期还授、制辕田93

二、授田对象与授田类别104

三、家内受田人口之身份与资格106

四、国家授田制的历史渊源111

第五节 龙岗秦简中的土地国有制度诸问题112

一、“行田”之律113

二、“阡陌疆畔”、“畴企”等“为田”格局115

三、“行田”中的诸违法行为119

四、“实田”活动133

五、国家授田制下,官社份地农生产的强制性及其趋向136

六、“假田”问题137

七、苑囿的保护和综合开发问题140

八、个体莱田为公共牧场144

九、结语145

第六节 秦从孝公“为田开阡陌封疆”到始皇“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其普遍土地国有制的法权形式与经济内容147

一、国家对土地拥有普遍的最高所有权147

二、租税合一制160

三、户籍与人口控制163

第七节 战国、秦土地国家所有制的二重性166

第八节 传统国家普遍授田制的延续和终结以及私有地权的形成167

一、汉初土地国有制与国家授田制的延续168

二、“名田宅”辨191

三、传统国家普遍授田制的终结与私有地权的形成210

第三章 官社经济体制下的田间布置规划标准化体系制度——“为田开阡陌封疆”225

第一节 “田有封洫”225

第二节 “开阡陌”226

第三节 “修封埒,正疆畔”与畎亩标准化规划239

一、畛、亩、顷、阡陌及其相互间的关系240

二、封埒及其与阡陌的关系249

第四节 “为田”因时、地而制宜257

第四章 邑的社会政治经济实体性——官社国野体制新说264

一、邑为传统共同体组织265

二、邑(国)野一体274

三、由邑(国)野一体到城乡对立279

四、乡吏政社合一的职掌283

五、实体邑举例:《田法》、《周礼》中的邑285

第五章 周代的邑社组织287

第一节 西周的村社组织287

第二节 说《诗·豳风·七月》:对一个典型村社模式的分析291

第三节 春秋时期各国对村社的整理活动及其向战国典型官社经济体制的过渡294

第六章 《周礼》中的官社经济体制302

一、土地国有制及国家授田制302

二、政社合一制305

三、兵农合一311

四、强制性与激励机制313

五、施救施惠314

第七章 银雀山汉简中的官社经济体制317

第一节 银雀山汉简中的普遍土地国有制及国家授田制318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强制性与生活的集体公共联系性332

第三节 社会人口的生产分工与养用问题337

第四节 产品分配关系338

第五节 综论《田法》等篇中的社会经济体制340

第八章 孟子“井田”为官社经济体制说344

一、孟子“井田”为国家份地授田、官社经济体制说344

二、汉人所理解的井田制349

三、说“以提封田解开井田之谜”说之谬352

第九章 商鞅变法后秦的官社经济体制361

第一节 秦官社体制下乡村聚落内的共同经济联系362

一、乡邑的经济实体性362

二、以“公作”——集体耕作——为基础的集体生产过程与劳动协作形式366

三、乡之“公仓”370

第二节 乡邑政社合一的职能371

第三节 “野禁”、“四时之禁”与秦《田律》375

第四节 邑里村落内的共同社会精神生活380

第五节 强宗豪民——官社体制下的民间领袖387

第十章 战国、秦官社经济体制模式典型举例388

一、秦简《厩苑律》“以四月”条型388

二、青川秦牍《更修为田律》型394

三、孟子井田型397

四、《礼记·月令》型398

五、银雀山汉墓竹简《田法》型399

六、书社400

第十一章 战国秦汉的“社”与“社”会活动403

一、置社403

二、里社407

三、县社410

四、郡社411

五、州社411

六、私社411

七、书社411

第十二章 官社遗风——汉代的乡里社会组织——弹、僤412

第一节 里父老僤413

第二节 “正弹”425

第三节 “街弹”432

第四节 附:“中服”436

第十三章 官社经济体制下的农民道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438

第一节 生存权利第一:一个根本的道德律令441

一、追求生存安全:官社体制下农民家庭经济预算的平衡问题441

二、“仁政”——生存政府保障论449

三、建立一个对官社政治经济制度和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体系454

第二节 官社土地产品分配法则457

一、分配法则的核心——国家索取制度458

二、均平第一——土地资源配置与产品分配中的道德铁律461

三、税率法则466

四、地租的支付方式及其对农民生存权利和生计的影响468

五、分配法则的发展历程及其实践问题472

六、重评助、贡、彻法476

七、战国秦汉土地税、人头税的困境479

第三节 官社的社会施救制度480

一、官社的救助组织系统与措施481

二、评产定税485

三、“耕三馀一”——备荒求生存的生存经济目标486

四、市场风险与农民生存经济488

第十四章 官民二元对立:官社下及中国古代社会阶级结构的基本格局489

第一节 官社体制下的国家索取制度489

第二节 “君子”与“野人”的对立格局493

一、以皇(王)为首的统治主阶级493

二、权力转变为财富的不替铁律494

第三节 官逼民反:中国古代官民博弈的收盘结局495

后记4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