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蓝瑛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0991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753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8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王松姜琦1
出版说明1
导论 蓝瑛1
第一卷空想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3
第一章思想渊源3
第一节古代欧洲理想政治观6
黄金世界的憧憬6
柏拉图的《理想国》9
早期基督教的政治信念15
农民和平民的宗教异端18
第二节古代中国理想政治观19
大同思想19
农民起义的政治主张26
第二章早期乌托邦思想家29
第一节 莫尔35
羊吃人的社会38
纵盗办盗的王朝40
乌托邦的政治制度42
第二节闵采尔47
德国社会是人间地狱50
接近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51
大震荡的道路54
第三节康帕内拉55
培养罪恶的学校58
太阳城的政治制度60
哲学家推理发现的国家64
第四节温斯坦莱66
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首次批判68
自由共和国的政治制度70
勿以恶抗恶76
第五节维拉斯77
立法者创建的理想国家79
塞瓦兰的政治制度83
第三章承上启下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88
第一节梅叶93
法国社会的六大祸害96
自由公社联盟的政治制度99
以暴力推翻暴政102
第二节摩莱里103
违背自然状态的现存社会106
《自然法典》规定的政治制度108
通过理性教育恢复自然状态113
第三节马布利114
违背自然秩序的社会制度116
斯巴达式共产主义119
以立法改革社会121
第四节 巴贝夫125
法国大革命建立了新的奴隶制130
阶级斗争和人民革命132
过渡时期和人民专政136
平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39
第四章三大空想家142
第一节圣西门145
文明的进步决定政治的进步147
现有政治体系的三个主要弊端155
实业制度是人类的黄金时代159
建立实业制度只能采用和平手段164
圣西门主义者168
第二节傅立叶172
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运动175
商业是政治界中真正的暴君184
和谐制度是无限幸福的制度188
建立新制度要靠舆论193
傅立叶主义者195
第三节 欧文198
人类一切努力在于获得幸福202
现存政府是使用暴力和欺骗的政府209
理性制度是人间天堂213
用和平方法实现社会变革219
欧文主义者221
第五章法德空想共产主义者225
第一节卡贝227
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批判229
过渡时期和伊加利亚的政治制度232
有条件的和平过渡论236
第二节德萨米238
资本主义是现代奴隶制240
《公有法典》规定的政治结构243
革命是社会改造的必由之路245
过渡时期的革命措施248
第三节布朗基249
资产阶级国家是富人压迫穷人的宪兵251
全面协作的平等共和国255
少数人的革命和专政257
第四节魏特林262
现存国家是恐怖和压迫的工具263
自由、共有共享的和谐社会267
革命是对私有财产作战271
过渡时期是革命转变时期275
第六章俄国村社社会主义者277
第一节 赫尔岑280
人类历史是一种解放导致另一种解放283
不走向社会主义的共和国一钱不值286
俄罗斯社会主义的设想288
民族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是狂妄行为290
第二节 别林斯基292
人类在有机变革中前进295
资本主义是历史现象298
铲除农奴制昏庸王国300
没有贵贱贫富的理想社会302
第三节车尔尼雪夫斯基304
社会进步取决于智力进步307
法律对国家社会生活的限定作用310
农奴制和沙皇政制是最大祸害314
村社是未来社会的胚胎316
第四节杜勃罗留波夫320
人类的自然追求321
俄罗斯黑暗王国324
政治权利的物质保证326
第七章近代中国大同理想代表人物329
第一节洪秀全330
共享太平的平均主义理想332
具有朴素民主精神的一些规定334
第二节康有为337
据乱世的众生苦难339
去苦求乐的社会政治理想342
实现大同之世的改良道路344
第三节孙中山346
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和持有特权349
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352
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355
第八章马克思和恩格斯(1842—1847)361
(19世纪中至十月革命前)361
第二卷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流派的政治学说361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365
有远大前途的阶级365
无产阶级不解放全人类就不能最后解放自己370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新论证373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基本形成377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国家379
唯物主义国家观的萌芽379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381
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是国家的现实基础386
无产阶级的统治和专政390
第三节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392
政治革命的局限性392
社会革命的前提和根源396
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区别与联系398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革命观401
第九章《共产党宣言》406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10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的全面阐述410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416
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421
组成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425
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429
自由人的联合体432
第二节 政治学说史上的伟大变革434
对一切剥削阶级政治学说的扬弃434
对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的改造435
对其它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的批判436
指引国际工人运动前进的航程438
第十章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1871)440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443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443
各种类型的资产阶级革命447
资产阶级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的转变451
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453
资产阶级国家管理形式与实质内容457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457
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466
第三节 民族解放运动471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民族解放运动471
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476
欧洲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481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发展484
建立独立的革命政党484
鲜明的纲领和策略487
正确的组织原则和结构493
第十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1871—1883)497
第一节社会革命的两种形式498
社会革命形式的全面论述498
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手段取决于各国的条件501
政治暴力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502
第二节 巴黎公社的新鲜经验506
工人阶级的政权506
无产阶级民主制508
劳动者获得经济解放的政治形式511
第三节未来国家513
过渡时期的国家513
国家的社会职能516
国家的自行消亡519
第四节平等观521
平等的实现是历史过程521
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524
平等不是平均526
第十二章恩格斯(1883—1895)528
第一节 目家学说的系统论述529
国家的起源529
国家权力对经济运动的反作用533
民主共和国536
第二节革命策略和同盟军539
策略是根据经常变化的条件制定的539
普选权与议会民主541
农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544
第三节 落后国家的革命进程548
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命运548
超过历史上一切先例演变的条件552
第四节 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独立的553
工人阶级政党553
必须建立工人阶级的独立政党553
明确而积极的纲领556
独立自主是国际联合的基础557
第十三章列宁(1887—1917)560
第一节 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562
党的先锋队性质562
党的统一的理论基础565
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568
第二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72
无产阶级领导权572
工农联盟576
革命转变论579
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582
第三节新的社会主义革命论582
暴力革命和多种形式的革命587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591
第四节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革命592
民族问题比工人问题只具有从属意义592
民族自决权597
民族运动中分离和联合的两种趋向600
第五节 国家学说的新发展602
无产阶级专政是最高类型的民主602
工农民主专政606
半国家、非政治国家和国家完全消亡609
第十四章其他马克思主义者615
第一节 德国616
考茨基(前期):616
无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和遏止(617) 无产阶级统一行动的最高点是夺取政权(618) 帝国主义战争和革命620
革命的中心正在从西方移向东方623
威廉·李卜克内西:624
没有民主是假社会主义(626) 党的政策的基础627
倍倍尔:629
议会斗争是一种手段(630) 现代国家的阶级本质632
广泛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法则”之一633
卢森堡:634
社会改良和革命(635)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637
军国主义的实质639
卡尔·李卜克内西:642
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642) 军国主义的主要罪恶644
拉法格:646
第二节 法国和意大利646
资本主义道德和政治的虚伪性(647) 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648)过渡时期的三个阶级与三项任务649
拉布里奥拉:650
在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不能实现社会主义(651) 把握各国特点无产阶级运动才能成功(652) 党是夺取政权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角653
第三节 俄国和保加利亚654
普列汉诺夫(前期):654
阶级斗争是政治斗争(655) 暴力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使用657
布拉戈耶夫:659
保加利亚存在社会主义胜利的基础(661)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662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665
第一节 无政府主义者665
施蒂纳:668
个人绝对自由观(668) 向任何国家宣战670
蒲鲁东:671
公平是最高的法律(672) 无政府状态是高度完善的政治形式(673) 第三种社会形式674
巴枯宁:676
绝对自由和反对权威(677) 必须废除国家(678)废除继承权是社会革命的起点(679) 以自治联邦制替代国家680
克鲁泡特金:681
互助论(682) 废除强权与法律(684) 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结构686
第二节 国家社会主义者688
勃朗:690
协调是万物的法则(690) “人民国家”论692
拉萨尔:693
全民法学观(695) “国家帮助”论(696)绝对普选权697
第三节 费边社会主义者698
韦伯:700
循序渐进的社会进化原则(702) “和平长入”的宪政道路(703)市政社会主义的蓝图705
肖伯纳:707
非暴力的政治观(708)未采政府论(710)废除政党712
制度712
第四节 社会民主主义者714
伯恩斯坦:717
国家是实现“共同意志的社会组织”(718) 论议会民主制(721) 地方自治机关是改造社会的工具723
第五节 革命的工团主义者725
索列尔:728
总罢工论(729)斥政党政治(731) 无政府工团主义733
拉布里奥拉:734
工团的契约形式是社会组织的基础(735)社会革命论737
第六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者738
霍布逊:741
公民自主权论(742)国家最高主权说745
柯尔:746
职能的民主政治(747)多元权力结构(749) 基尔特社751
会中的权力结构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