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 主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 主报告](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127629.jpg)
- 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4166·679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 主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提要和重点1
第一章 增长和变化32
一、目标32
二、宏观经济变化33
从国际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33
正文附图34
1.1 需求总额构成34
1.2 生产结构35
中国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情况36
1.3 就业结构36
三、微观经济变化39
正文附表40
专栏40
1A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规范和发展40
1.1 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的分布40
四、不平等问题42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不平等问题42
1.2 农村收入分配43
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平等趋势44
1.4 正规教育入学率,中国(1965-1983及2000年指标);其他发展中国家(1965-1980年指标)45
增长47
第二章 说明性预测47
一、对于模型的说明47
结构48
翻两番方案49
二、三种预测49
中速发展方案50
平衡方案50
2.1 1981-2000年总计增长率52
三、增长和需求52
2.2 最终需求的构成53
2.3 1981-2000年各部门总产值的增长55
四、生产和投资55
2.4 资产总量构成57
2.5 各部门就业所占比重58
五、就业和收入58
2.1 农业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1960-1982)60
2.6 各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61
2A 工资、利润和价格61
六、预测和预言62
第三章 农业的前景和政策63
一、增产的可能性63
主要作物的生产前景64
畜牧业的前景64
二、潜在的供需差距65
2000年时几种可能的结果66
供需不平衡随着时间推移的演变67
3.1 粮食进出口预测68
农业内部的产品构成68
3A 过去与今后的世界粮食贸易69
三、食品需求的变化70
几种食品消费格局71
3.2 1960-1981年若干国家和地区相对于收入的人均食品摄入量72
3.3 1960-1980年若干国家和地区畜产品在食品总摄入量中所占比重及人均收入73
对食品需求的管理73
四、对农户生产的管理74
产品的定价与销售74
投入物的定价与分配76
国家和集体应加强活动的一些方面77
五、农业收入政策77
一、供应和需求:趋势和均衡问题80
第四章 能源发展问题80
能源密集问题81
供需前景81
煤炭开采82
4.1 2000年能源供需情况82
二、煤炭生产、运输和利用82
煤炭运输83
煤炭利用84
4.2 固体燃料在商品能源利用中的比重85
4A 为工业和分区集中供暖实行热电联产86
环境问题87
天然气88
三、石油和天然气88
石油生产88
石油提炼89
四、电力工业90
对需求的预测90
投资计划91
五、农村能源和生物燃料92
4.3 1986-2000年能源部门投资需求的估计93
投资需要93
六、投资、计划和价格93
计划和协调94
需求管理和定价95
技术转让和开发95
第五章 布局问题97
一、专业化和贸易97
5.2 1982年按省和分部门分类的国营工业总产值和利润率98
5.1 1982年省际和省内生产活动分布状况98
农业专业化99
5.3 1982年按地区和重点城市分类的工业集中比率99
地图100
5.1 1982年各省人均物质生产净值100
5.1 1982年人均工农业产值的地区性差异101
工业专业化和布局103
5A 乳品生产的地理布局103
5.4 农村非农业活动的规模和构成104
5B 钢铁工业的布局问题105
5C 自行车工业布局问题106
二、运输、商业和其他服务业108
运输需要108
5D 水泥的贸易、定价和运输110
发展商业111
三、城乡发展113
5.5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113
城乡发展比例问题114
5.6 1982年城乡人均个人收入114
5.2 1981-2000年三种不同预测方案中就业、资产和总产值的城乡分布115
5.7 就业人数和人口的分布:1981-2000年的不同预测方案116
5.8 城乡收入增长率:1981-2000年的不同预测方案117
城镇发展117
5.9 城乡收入差距:1981-2000年的不同预测方案117
四、农村贫困和地区间不平等问题118
5.10 1982年农村和省范围内的贫困现象119
5.11 1983年甘肃定四县和江苏无锡县的 展120
5E 黄土高原上的农业120
5F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的效益和费用121
5.12 1982年省和部门工资水平差异122
5.13 1983年两个县的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123
5.2 1982年各省预算支出和收入124
第六章 国际经济战略125
一、中国与世界经济125
外部环境125
6.1 1978-1982年货物与非要素性劳务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26
对外经济往来的收益和代价127
6A 国际经济战略对比128
开放经济的管理128
6.1 对外贸易比率:1981-2000年的不同预测方案131
二、对外贸易的前景和政策131
初级产品132
6.2 1978-1983年货物与非要素性劳务的贸易132
制成品133
6.2 制成品占全部商品的出口比例134
6.4 对外贸易的年增长率:1981-2000年的不同预测方案135
6.3 各部门对外贸易的比例:1981-2000年的不同预测方案135
6.5 对外贸易的结构:1981-2000年的不同预测方案136
6.3 1983年中国外贸方向137
服务138
三、对外贸易差额和融资139
6.6 国际收支和债务:1981-2000年的不同预测方案139
6.4 1978-1984年对外贸易差额140
资本流动的结构141
四、地区问题142
第七章 工业技术的管理144
一、恰当地看待技术144
7.1 1952-1982年国营工业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145
决定效率与质量的其他因素145
7.1 各企业生产JA1-1型缝纫机的产量与成本146
在经济上有效能的技术147
7A 连续铸钢148
二、为技术发展进行规划148
7B 电站锅炉技术的战略性选择150
7C 电子工业的一个成功的战略151
引进技术152
三、决定自制还是购买152
研究与发展153
7.2 欧洲公司成功的革新建议来源154
四、鼓励革新与推广技术的办法155
技术推广155
小企业的作用158
五、过时和废弃158
教育的基本侧重点161
第八章 人力资源的开发161
一、教育和培训方面的问题161
8.1 按年龄组、水平和性别列出的若干国家的教育程度162
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165
人力规划的作用166
二、就业和生产率167
生产率与增长168
城市就业168
未充分利用的农村劳动力170
企业选择职工和职工选择就业172
三、劳力分配及鼓励其积极性172
决定工资的三要素:效率,公平待遇和稳定性175
四、公元2000年以后的人口问题179
8.1 1980-2100年的三个人口预测方案180
8.2 1980-2100年的三种人口预测181
年龄结构的变化182
8.3 根据三种预测方案得出的工作年龄(15-64岁)人口数:1980-2100年182
计划生育政策184
8.4 根据三种预测,1980-2100年65岁以上的人数185
8A 第二次卫生保健革命186
赡养老年人186
一、资金积累的几个来源190
第九章 筹集资金190
9.1 1981年国民经济中资金的来源和用途191
9.1 1976-1980年的国际积累率比较192
政府积累192
企业积累193
家庭积累194
9.2 1981年中国的补贴196
二、补贴和转拨196
正确看待中国的补贴196
9.3 其他国家的补贴和转拨197
价格补贴今后可以选择的办法198
转拨性支付今后的几种可供选择的办法200
9.4 补贴与转拨的几种设想201
9.5 对政府支出所作的说明性预测202
三、收入方面的需要和来源202
收入来源203
9.2 收入流动与税收204
9.6 为图9.2所作的说明性预测205
积累的涵义206
9.3 积累率和份额207
9.7 为图9.3所作的说明性预测208
四、税制改革209
间接税209
利润税和资产税210
个人所得税和工资税211
对农业征税212
一、国家与个人213
第十章 发展管理213
收入差距问题214
社会保障和福利215
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服务217
二、国家和企业218
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和管理219
竞争220
10A 西德所实行的分散的社会所有制221
职工和管理人员的动力问题222
多种所有制形式224
对战略性的和作为重点的企业的管理224
三、投资和价格改革227
投资决策和资金筹集227
10B 货币控制230
价格改革231
计划工作的新观念234
四、经济计划工作234
制订计划的工具238
五、概述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