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河南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简明河南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139881.jpg)
- 张文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14332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河南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远古与先秦时期的河南1
第一节 历史的遗迹与神话传说时期1
一 南召猿人1
二 新郑裴李岗文化3
三 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5
四 河南龙山文化7
五 神话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时期10
一 伊洛河流域夏奴隶制国家的形成12
第二节 建都河南的夏商奴隶制国家12
二 “少康中兴”与还都阳翟13
三 建都商丘的商前期14
四 盘庚迁殷后的商后期15
第三节 西周春秋时期的河南18
一 周公东征与洛邑的营建18
二 西周时期的卫宋陈许诸国20
三 迁都洛邑的东周王室21
四 宋国与襄公争霸22
五 郑国与子产改革25
六 春秋时期的陈卫许蔡诸国27
七 西周春秋时期河南的社会经济31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河南34
一 七雄逐鹿下的中原形势34
二 迁都大梁后的魏国35
三 迁都新郑后的韩国37
四 韩魏诸国的社会经济38
第五节 先秦时期的河南文化40
一 老子与庄子的道家思想40
二 墨子及其思想43
三 申不害、韩非的法家思想44
四 庄子、韩非的散文48
五 《诗经》中的河南民歌49
六 科学技术51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河南54
第一节 秦朝时期的河南政治54
一 秦灭河南诸国54
二 秦朝在河南建立的郡县57
三 陈胜起义军在河南的战斗历程59
一 楚、汉荥阳相争66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河南政治66
二 西汉在河南的行政设施67
三 颍川铁官徒尉氏樊并起义69
四 刘秀南阳起兵与昆阳大捷71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河南政治73
一 首都洛阳的营建73
二 东汉时期的豪强统治75
三 南阳、颍川黄巾大起义77
一 南阳郡的水利事业80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80
二 鸿隙陂水利工程81
三 农业生产的发展83
四 豪强地主经济84
五 冶铁、纺织等手工业的发展86
六 洛阳与南阳的商业89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河南文化91
一 洛阳太学91
二 汉代河南经学家92
三 贾谊、蔡邕与汉赋93
四 晁错、桓宽的散文94
六 李斯、刘德升与书法95
五 许慎与《说文解字》95
七 河南汉墓画像石和壁画艺术96
八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起源98
九 张衡与天文、地震学的发展99
十 张仲景与《伤寒论》101
十一 造纸、翻车与渴乌的发明102
第一节 曹魏西晋时期的河南政治104
一 董卓之乱10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104
二 迁都许昌与官渡之战106
三 繁阳受禅和定都洛阳108
四 温县士族司马氏与高平陵之变109
五 八王之乱110
六 魏晋时期河南的行政设置113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的河南政治115
一 永嘉之乱115
二 祖逖北伐与前赵、后赵的角逐117
三 前燕军队南下与桓温北伐120
四 丁零人举兵反秦与翟魏政权122
五 刘裕北伐124
第三节 北魏时期的河南政治126
一 北魏与刘宋、萧齐的战争126
二 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改革129
三 河阴之变131
第四节 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在河南的争夺132
一 东西魏河桥、邙山、长社之战132
二 北齐、北周在河南的角逐134
三 洛阳的废兴136
第五节 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137
一 魏晋时期经济的恢复137
二 十六国时期社会经济的残破140
三 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141
第六节 魏晋北朝时期的河南文化145
一 阮籍、向秀与玄学145
二 范缜与《神灭论》146
三 建安时期河南文学147
四 西晋河南诗人阮籍、潘岳148
五 东晋南北朝时期河南文学149
六 史学家与史学名著151
七 佛教的兴盛与道教的改革152
八 绘画书法与石窟艺术154
九 科学技术的进步156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河南157
第一节 隋朝时期的河南政治157
一 隋炀帝营建洛阳和开凿运河157
二 杨玄感黎阳起兵160
三 隋末瓦岗军起义161
四 王世充在洛阳的短期统治163
第二节 唐朝时期的河南政治165
一 唐前期的河南形势165
二 安史之乱中的河南形势168
三 割据河南的藩镇170
四 唐末农民起义军四进河南172
第三节 五代时期的河南政治175
一 后梁的建国175
二 夹河大战与后梁灭亡176
三 后唐的兴亡178
四 后晋的兴亡180
五 河南人民的抗辽斗争182
六 后汉的建立与速亡183
七 后周的建立与改革184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繁荣187
一 农业的恢复发展187
二 发达的手工业189
三 城市商业和草市191
四 河南经济地位的下降193
一 姚崇、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195
第五节 隋唐五代的河南文化195
二 初唐时期的河南诗人196
三 盛唐诗人岑参、崔颢与诗圣杜甫197
四 白居易、元稹和新乐府运动198
五 中晚唐诗人李贺、李商隐199
六 韩愈与古文运动200
七 传奇文学与词的兴起200
八 河南史学家李延寿201
九 画圣吴道子与河南书画家202
十一 道教学者成玄英、司马承祯203
十 佛门高僧智■、玄奘与神秀203
十二 摩尼教、袄教与景教204
十三 天文学家一行与地理学家尚献甫205
十四 河南著名医学家206
十五 建筑与雕刻206
十六 雕板印刷术的发展207
第五章 宋金元时期的河南208
第一节 北宋时期的河南政治208
一 陈桥兵变与北宋建都开封208
二 澶渊之盟210
三 包拯在河南的良法善政211
四 熙宁新政在河南的推行214
五 蔡京等六贼对河南人民的压榨218
六 开封的陷落与河南人民的抗金斗争219
七 宗泽守汴时的河南形势220
第二节 伪齐政权和金王朝统治时期的河南政治224
一 伪齐政权移驻开封224
二 河南人民反抗伪齐的斗争225
三 岳飞收复河南六郡226
四 宋、金郾城与朱仙镇之战228
五 金迁都开封231
第三节 元代的河南政治233
一 元军占领汴京233
二 宋、元联军克蔡州237
三 宋、元对河南的争夺239
四 元朝对河南地区的统治240
五 红巾军在河南的战斗242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鼎盛243
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43
二 汴河漕运和水陆交通245
三 手工业的繁荣247
四 商品经济和集镇贸易的兴起249
五 宋代开封城市的发展250
六 黄河、贾鲁河的修治253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河南文化255
一 程颢、程颐建立伊洛理学255
二 诗文革新运动中的河南文坛258
三 开封画院及河南画家260
四 音乐、戏曲及河南民间文学的兴起262
五 应天书院与嵩阳书院264
六 医学的发展266
七 印刷技术的进步268
八 建筑技术的提高270
九 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272
十 火药的制造与使用273
第六章 明、清(前中期)时期的河南275
第一节 明代的河南政治275
一 徐达进军河南275
二 河南省的军政设置276
三 洪洞移民277
四 明代分封的河南藩王278
五 于谦治豫279
六 刘六、杨虎和师尚诏起义281
七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的战斗282
第二节 清前中期的河南政治284
一 清代河南政权机构284
二 田文镜抚豫285
三 尹会一在河南的政绩286
四 波及河南的文字狱案288
五 白莲教在河南的反清活动289
六 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290
七 卢镗抗倭和史可法抗清292
第三节 封建经济的停滞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92
一 黄河水患与治理292
二 卫河漕运294
三 怀庆、洛阳地区的农田水利295
四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倾向297
五 手工业的发展298
六 商业的发展与会馆的兴起300
七 开封、洛阳商业的繁荣302
八 府州县城和集镇贸易304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河南文化308
一 进步思想家王廷相、高拱、吕坤308
二 维护传统的河南理学家309
三 文坛之秀李梦阳、何景明、侯方域310
四 王铎、周亮工的书画艺术313
五 豫剧的兴起314
六 科学巨星朱载堉、吴其濬314
七 语言文字学家吕维祺、刘淇317
九 地方志的编纂318
八 目录学家张宗泰318
十 书院、社学和义学320
十一 建筑艺术321
第七章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河南323
第一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河南社会323
一 洋教传入与河南人民的反抗斗争323
二 太平军三入河南325
三 联庄会反清斗争327
四 河南捻军328
五 举办新政330
六 收回路矿权斗争332
七 农民抗粮抗捐斗争333
八 活跃在河南的秘密会社335
九 城镇人民的爱国斗争336
十 立宪运动337
十一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河南的活动338
第二节 近代农工商业与新型城镇的形成340
一 王鼎、林则徐治河340
二 丁戊奇荒340
三 缓慢发展的农业341
四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342
五 姗姗来迟的近代工业344
六 不发达的商品经济345
七 河南的洋务347
八 福公司掠夺河南矿权348
九 铁路的修筑350
十 新型邮电网络的建立351
十一 近代开封的工商业352
十二 新兴的城镇353
一 西学在河南的传播356
第三节 新旧文化的交替356
二 近代报纸的创办358
三 河南大学堂361
二 张镇芳督豫361
四 图书事业的发展362
五 新文学的代表人物蒋湘南363
六 金石考古学的发展364
七 耕作技术的进步364
一 开封的两次起义366
第一节 新旧军阀在河南的统治366
第八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河南366
三 白朗起义368
四 吴佩孚驻洛与直奉之战370
五 国民军在河南的发展371
六 奉军入豫与国民政府的北伐372
七 冯玉祥治豫与反蒋战争373
八 蒋、冯、阎中原大战374
九 河南省县机构的设置375
十 行政专署的设立及其职能376
十一 乡村保甲组织377
第二节 工农革命运动及红军战争379
一 震惊中外的郑州铁路工人大罢工379
二 红枪会的活动与农民协会的建立380
三 确山刘店秋收起义381
四 四望山暴动和豫南游击战争382
五 柴山堡革命根据地的开辟383
六 商(城)南起义384
七 鄂豫皖红军的反围剿战争386
八 鄂豫皖苏区的政权建设387
九 鄂豫皖边区的红军游击战争389
十 豫鄂边区的红军游击战争390
第三节 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391
一 日军侵占河南及其暴行391
二 汪伪政府在河南的统治392
三 花园口扒堤393
四 国民党军队在河南的抗战394
五 中原革命摇篮——竹沟395
六 河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396
七 日军发动的中原战役398
八 河南沦陷区的收复与抗日战争胜利399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400
一 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400
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401
三 陈谢兵团南下豫西402
四 陈粟大军转战豫东403
五 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的崩溃404
六 永城歼灭战406
七 河南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国民党统治的崩溃407
八 省人民政府的成立408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410
一 抗战前河南的外国企业410
二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411
三 陇海铁路的续修412
四 公路的修筑413
五 邮电事业的发展414
六 鄂豫皖苏区的土地革命415
七 日本侵略对河南经济的破坏416
八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417
九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土改418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河南文化教育事业419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19
二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传播420
三 河南大学的兴衰421
四 河南教育的发展422
五 殷墟发掘与河南考古424
六 河南地方戏剧425
七 新闻出版事业426
后记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