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有多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有多坏?](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153476.jpg)
- 李希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2265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政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有多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有多坏?20
一、中国有多坏?20
他们为什么讨论中国有多坏?20
感到困惑的两张中国面孔25
“解妖魔化”中国29
“新中国”的背后32
二、重读中国37
摆脱陈旧的政治框框39
与中国共存41
认识中国:难解之谜46
北京现场:中国的新政治52
学习古老的中国59
三、进入后天安门时代65
白宫官员在北京三次坦言65
“结束中国的冷战形象”65
不再称中国为“极权国家”67
美国进入后天安门时代69
中美专家在华盛顿的6场讨论72
开场白:美国媒体中国报道的历史透视74
第一场讨论:美国人如何看美国媒体的中国报道75
第二场讨论:中国人如何看美国媒体的中国报道77
第三场讨论:报道中国的实际挑战80
第四场讨论:从事例看西方记者的兴奋点82
——香港回归报道82
——1996年台湾海峡导弹危机报道86
第五场讨论:美国媒体的中国报道对政策和舆论的冲击87
最后一场讨论:预测中国未来将发生的重大新闻91
《天安门》制片人的回答96
四、“不要相信你读到的中国的一切”99
绝望新闻学104
“他妈的!”新闻学105
揭开“深喉”身世之谜107
一个世界多种制度108
五、中美记者对话录:道德与责任116
美国记者的“闷闷不乐”117
笼中鸟与井底之蛙119
“我们美国记者没有道德责任”121
“我最不愿干的就是当中国领导人”122
“中国人总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126
“中国人不愿在公共场合洗内裤”127
“新闻报道不应该在民族之间制造仇恨”130
“西方记者是根据自己的假想报道中国”134
六、美国媒体为什么对北大学生失望了?140
“北大学生拷问美国总统”?141
“未来要认真对付的是北大学生”149
北大学生吐真情153
这种情绪是人民大众的心声155
七、亚当斯教授:结束媒体冷战158
把陈旧的思想撇在脑后158
改变天安门的固定形象160
不要再错过中国的重大热点新闻161
结束媒体冷战的迹象166
中国传媒正在发生一场重大变革167
观察一个新中国169
八、中美军队互解妖魔化173
九、“向中国敞开大门”184
——与美国右派保守组织领袖罗伯逊博士一席谈184
十、在长城上采访克林顿197
五个记者一张采访证197
中美30名记者拥挤在一个城台上200
“总统先生,请说几句话”203
挖掘更精彩的引语205
十一、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草根民主”210
现场感受“草根民主”210
“草根民主”的种子最初是如何播种的?223
克林顿与“草民”闲聊“草根民主”227
十二、与希拉里对话:中国开放精神的新迹象235
美国记者:“中国迈向自由表达的新趋势”235
关于挑战的自由发言238
中国很多妇女不知道有个《妇女法》244
卖驴的故事感动了第一夫人246
第二部分:你为什么当中国人?250
一、在新千年,中国人会依旧被称为中国人吗?250
——四位西方学者访谈录250
二、“我不是为自己活着”259
——中国记者采访何祚庥院士259
“要懂得怎么讲真话”259
新闻报道要讲科学性261
中国要不要搞马克思主义?263
“我反对政治一体化”265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在哪里?267
三、“请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民族主义情绪”273
——美国记者采访何祚庥院士273
中国的氢弹是从第一原理做起274
“你要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民族主义情绪”278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跟美国作战”282
中美科学家就禁止核武器定期交换意见283
四、“我不是新保守主义”286
——与胡鞍钢博士谈国事286
“我不是新保守主义”288
从北大荒到耶鲁大学博士后289
大胆发表独立见解292
中国可能再次出现“贞观之治”294
美国如何对待中国这样一个非西化国家的兴起?296
民主化和专家化297
中国面临的十大矛盾299
五、无声的革命305
电脑迷周光召说:不上网就没有出路308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10
一场无声的革命312
数字墨水:挡不住的大潮315
六、中国拥抱新经济322
新经济核心人物来中国布道323
中央王国进入网络世界329
美国模式能否成为世界典范?335
“不能简单模仿西方国家”338
创新,中国的希望所在340
七、两个北京记者侃改革新闻343
——与《中国青年报》副总编马役军的对话343
文字媒体记者在电视挤压下能否重新崛起343
根深蒂固的“宣传味”模式扼杀记者的创新精神347
把新闻写深350
成功的记者:一要观察,二要谈话,三要广泛阅读352
敏感问题,别人不敢碰,你敢去碰354
记者最大的财富在于了解社会355
第三部分:背景材料359
一、1997:中国“妖魔”依旧359
1997年春天:妖魔化上升为美国主流媒体的主旋律360
1997年秋天:百闻不如一见363
妖魔化的思想文化根源和社会心理需求366
妖魔化的手段分析373
妖魔化服务于什么目的?382
美国传媒能否摆脱妖魔化情结?388
二、1998:“新中国”千呼万唤始出来(于家娣)396
永恒的主题398
让中国站在闪光灯下直播410
阴暗心看香港414
平常心看中国417
对中国,媒体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424
多种声音的渠道432
美国媒体的中国报道客观性有多大?434
美国媒体分析中国的质量如何?438
影响美国媒体中国报道的因素是什么?443
三、后冷战时代的“冷思维”446
未名湖畔访刘康446
冷眼向洋看世界451
四、一家美国主流报纸编辑的来信458
五、“你说出了我们知识分子的心里话”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