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 1900-198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 1900-1980
  • 杜瑜,朱玲玲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 ISBN:11201·16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71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7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 1900-198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通论1

(一)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1

(二)历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3

(三)地理学史4

二、历史政治地理6

(一)疆域6

1、通论6

①中国国家及其名称起源6

②疆域问题理论综述8

③历代边政9

④历代边防与边患10

⑤书评、书目和论文索引11

2、历代中原王朝疆域12

①历代疆域概述12

②夏商周疆域12

③春秋战国疆域14

④秦汉疆域16

⑤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疆域17

⑥宋辽金元疆域18

⑦明清疆域19

⑧近代疆域20

3、历代边区政权疆域21

①渤海21

②西夏23

③高昌、于阗25

④巴蜀26

⑤夜郎27

⑥南诏28

⑦吐蕃29

4、边区开发与边界形成30

①东北地区30

A、与历代中原王朝关系及其开发30

B、外国入侵与东北人民保卫边疆斗争37

C、边界形成42

D、边界问题43

江东六十四屯43

间岛44

库页岛44

其他45

E、中东铁路45

F、满蒙问题45

G、边区旧地考47

H、书评、书目及论文索引47

②北部地区48

A、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关系48

B、蒙古问题50

C、蒙新边界问题52

D、乌梁海、科布多及恰克图会议53

E、边区旧地考53

A、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关系及其开发54

③西北地区54

B、外国入侵与西北人民保卫边疆斗争59

C、边界形成61

D、边界问题61

帕米尔61

伊犁事件62

E、边区旧地考62

A、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关系63

④康藏地区63

F、书评、书目和论文索引63

B、外国入侵与当地人民保卫边疆斗争67

C、西藏问题68

D、康藏问题68

E、中印边界与“麦克马洪线”69

F、书评、书目和论文索引70

⑤广西云贵地区71

A、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关系及其开发71

C、中缅边界73

B、外国入侵与当地人民保卫边疆斗争73

D、中越边界75

E、片马、江心坡、班洪75

F、边区旧地考75

G、书评、书目和论文索引76

⑥东南地区76

A、港澳地区76

B、南海诸岛77

C、琉球79

D、钓鱼岛83

⑦台湾地区84

A、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关系及其开发84

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关系84

台湾与祖国统一87

台湾与大陆88

台湾的开发89

B、外国入侵与当地人民反抗斗争91

台湾行政建置91

C、郑成功收复台湾94

D、兰屿98

E、澎湖列岛、金门、马祖98

F、书评、书目及论文索引99

5、中外边界条约100

①中俄条约100

⑥其他102

①一般论著102

1、综论102

(二)政区102

③中巴边界协定102

⑤中阿边界条约102

④中尼边界条约102

②中缅边界条约102

②历代地方行政区划103

③省制概述104

④县制概述105

⑤历代地方官制106

⑥地方自治107

2、历代政区108

①九州与夏商周108

②春秋战国时期郡县109

③秦郡县110

④汉代(十三部刺史、郡国县、都护府)111

⑤魏晋南北朝(包括侨置州郡县、六镇)114

⑥隋唐五代时期115

⑦宋辽金时期117

⑧元118

⑨明119

⑩清121

(11)民国121

3、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122

4、历代县级以下行政单位124

①建都条件与原因127

(三)历代首都与陪都127

1、综论127

②历代都城位置考释130

2、分论(六大古都)133

①长安(西安)133

A、综述133

B、周丰镐134

C、秦咸阳134

D、汉长安134

E、唐长安135

F、古迹137

G、书评138

②洛阳139

③开封140

④临安(杭州)141

⑤南京143

A、综述145

⑥北京145

B、辽以前146

C、辽金都城147

D、元大都147

E、明清都城148

F、水道与水源149

G、名城古迹149

天安门150

故宫150

团城、北海151

圆明园151

寺庙152

其他153

H、文献资料155

3、陪都155

(四)历代军事地理157

1、古代战争与战地158

2、古代战争行军路线159

3、历代险要160

①长城160

②关隘162

③边墙、边堡、边寨、界壕、柳条边163

三、历史经济地理164

(一)综论164

1、历代经济状况165

2、区域开发与区域划分167

(二)农、牧、副、渔业169

1、历代农业状况169

2、农作物的生产与分布172

稻、麦、粟172

高林、棉173

茶174

其他175

畜牧业176

3、历代牧、副、渔业状况176

养蚕业、蜂业、渔业177

4、义仓设置178

(三)工矿业179

1、历代手工业179

2、历代各种手工业生产状况180

冶金业180

纺织业182

陶瓷业184

造船业185

其他手工业(染业、漆器、制茶、制粮、酿酒、制纸等)186

3、矿业186

4、各地矿产187

金属矿(金、银、铜、铁)187

燃料(煤、石油、天然气)188

盐188

1、历代商业189

(四)商业都市与港口189

2、工商业组织机构(草市、虚市、市舶司、行会、海关、茶马市等)191

3、历代都市发展概况194

4、各地城市发展197

华北地区197

东北地区199

华东地区200

西南地区204

中南地区204

西北地区206

台湾地区206

5、城市与乡村209

6、历代港口210

①综述210

②各地港口211

旅大211

天津211

葫芦岛、青岛212

上海213

宁波215

福州、泉州、厦门216

广州218

(五)国内交通运输219

1、历代交通概况(包括铁路史)219

2、历代邮驿状况221

3、著名通道224

4、河运状况226

5、运河与漕运227

①运河概况227

②历代运河228

③历代漕运229

④书评230

6、海上交通与海运230

1、历史气候变迁232

(一)气候232

四、历史自然地理232

2、历代气候研究233

3、历史区域气候233

4、物候234

(二)地貌235

1、平原(三角洲)与盆地235

2、沙漠236

3、山脉237

五岳238

昆仑238

火山238

(三)土壤与生物239

1、土壤239

2、森林与植被240

3、动物、生物240

A、河源241

①黄河241

(四)水文241

1、主要河流241

B、历代改道242

C、历代治理244

②长江246

③淮河247

2、其他河流247

华北地区247

华东地区(包括台湾)248

东北地区248

中南地区249

西南地区250

西北地区250

3 古河道考251

4 湖泊251

云梦泽252

洞庭湖252

罗布泊253

太湖253

滇池253

(五)水利254

1、历代水利事业254

2、各地水利工程256

3、历代人工灌溉工程(附:圩田)258

都江堰259

芍陂259

灵渠260

郑国渠、成国渠260

附:圩田260

4、历代治水人物261

大禹261

西门豹261

李冰261

李仪祉262

陈潢、张謇、高超262

郭守敬、左光斗、任仁发、贾鲁262

王景262

潘季驯、徐贞明262

5、水利著作263

(六)海洋、海岸、海岛、海塘264

1、海洋与海岸264

2、海岛264

3、海塘265

(七)历代自然灾害265

1、水、旱灾265

2、冰、雹、霜灾267

3、地震267

华北地区268

东北地区268

华东地区(包括台湾)268

西南地区269

西北地区269

中南地区269

五、历史民族、人口地理270

(一)一般论著270

1、文化起源270

2、民族问题研究272

(二)民族关系与民族迁徙274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74

2、民族融合275

3、历代民族关系(包括和亲)276

4、历代民族迁徙280

(三)中国民族281

1、中华民族的形成与特点281

2、汉民族的形成与特点285

3、古民族研究286

①华夏族286

②戎狄蛮夷287

③三苗、楚、胡288

④古民族289

(四)中国民族史290

1、东北地区291

肃慎292

女真292

满294

其他294

2、北部地区296

匈奴296

东胡、乌桓、鲜卑、室韦300

契丹301

蒙古302

3、西北地区306

?狁、西胡307

月氏、羯胡307

铁勒、丁零308

突厥308

阻卜、鞑靼310

回纥、回鹘、回回、缠回、维吾尔311

哈萨克313

其他314

4、青藏地区315

氐羌315

吐谷浑316

藏族317

其他317

5、西南地区318

夷319

蛮320

苗321

僚、仡佬322

罗罗、彝323

摆夷、傣323

白族324

其他325

濮、僰、爨、325

徭327

6、华南地区327

僮(壮)328

黎329

其他329

7、东南沿海地区329

越(百越、山越)330

畬民330

蛋(?)民331

“客家”331

高山族332

台湾土著民族及其他民族333

(五)历代人口地理334

1、历代人口问题334

2、历代人口统计334

②三国魏晋至隋唐335

①先秦至两汉335

③宋至明336

④清至近代337

⑤历代地方人口338

3、历代人口迁移338

①内地移民338

②边地移民340

东北地区340

西北地区341

西南地区341

台湾地区341

③海外移民--华侨342

(六)各地人文344

1、文化与地理344

2、人物与地理346

1、历代中外关系概述347

(一)综论347

六、历代中外关系347

2、历代中外贸易348

3、中西文化交流350

(二)中西交通352

1、总述352

2、西域354

3、丝绸之路362

4、法显及其发现美洲问题(附:扶桑问题讨论)363

5、玄奘及其《大唐西域记》(附:义净事迹)365

6、郑和及其下西洋366

7、中国与南洋交通369

8、各地出土外国金银币与文物371

9、中外史地考372

10、人物、著作、书评376

A、历代中日关系378

①日本378

1、东亚地区378

(三)中国历代与世界各国的关系378

B、中日文化交流382

C、中日交通贸易385

D、书评、书目和论文索引386

②朝鲜387

2、东南亚地区390

①越南(安南、占城、林邑)391

②缅甸394

③泰国(暹罗)395

④柬埔寨(扶南、真腊)396

⑤老挝(寮国)397

⑥印度397

⑦尼泊尔399

⑧孟加拉、巴基斯坦400

⑨菲律宾(苏禄、吕宋)400

⑩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苏吉丹、加里曼丹)401

(12)锡兰(斯里兰卡)、马尔代夫403

(11)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勃泥)403

3、中亚地区404

①阿富汗、伊朗(波斯)404

②土耳其、伊拉克405

③阿拉伯(大食)、叙利亚、也门405

4、北部地区(苏联)406

5、非洲地区408

6、欧洲地区409

③西班牙410

①东罗马(拜占庭)410

②葡萄牙410

④英国411

⑤法国411

⑥德国、意大利(希腊、罗马)、丹麦、荷兰412

7、美洲地区412

①美国412

8、大洋洲413

④其他国家413

②古巴413

③墨西哥413

七、考古遗址与名胜古迹414

(一)考古遗址414

1、古城址414

华北地区414

东北地区415

华东地区416

中南地区417

西南地区417

西北地区417

2、窑址418

华北、东北地区418

华东地区419

中南地区420

1、石窟421

西南、西北地区421

(二)名胜古迹421

2、陵墓422

3、园林424

4、寺庙425

华北地区425

东北地区425

华东地区(包括台湾)426

中南地区426

西南地区427

西北地区427

5、塔427

6、桥428

7、各地名胜428

华北地区429

华东地区(包括台湾)429

中南地区430

西南地区431

西北地区431

八、历史地图学与地图学史432

(一)编绘历史地图理论与方法432

(二)历代所绘地图433

(三)地图学史436

(四)古代地图学家--裴秀、贾耽、朱思本437

(五)有关地图史籍及评述437

九、历史地名学438

(一)地名学概说438

(二)历代地名考与地名更改439

(三)各省市地名来源与解释440

华北地区441

东北地区441

华东地区(包括台湾)442

中南地区443

西北地区444

西南地区444

(四)区域地名解释445

(五)地名要籍与辞书445

十、历代地理著作研究及地理学家传略446

(一)古代地理名著446

1、禹贡446

2、山海经447

3、穆天子传449

4、职方450

5、管子450

6、水经注450

(二)历代地理志453

1、汉书地理志453

2、东汉、三国、魏晋至五代454

3、宋至清455

(三)历代地理总志456

1、方志学457

(四)地方志457

2、各地方志研究460

华北地区460

东北地区461

华东地区462

中南地区464

西南地区465

西北地区468

台湾地区470

3、各地方志收藏与目录472

(五)游记474

1、马可波罗游记474

2、徐霞客游记475

3、其他游记477

(六)其他地理著作477

(七)历史地理学家传略479

十一、历代地理沿革与位置考释480

(二)天津市(参见211页)481

(一)北京市(参见145页)481

(四)山西省482

(三)河北省482

(五)内蒙古自治区483

(六)辽宁省483

(七)吉林省484

(八)黑龙江省484

(九)上海市(参见213页)484

(十)江苏省484

(十一)浙江省485

(十二)安徽省485

(十三)福建省486

(十四)江西省486

(十五)山东省486

(十六)河南省487

(十八)湖南省488

(十九)广东省488

(十七)湖北省488

(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489

(二十一)四川省489

(二十二)贵州省490

(二十三)云南省490

(二十四)西藏自治区491

(二十五)陕西省491

(二十六)甘肃省492

(二十七)青海省493

(二十八)宁夏回族自治区494

(二十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94

(三十)台湾省495

补遗(1981--1982年)496

附录663

本索引所收杂志一览表663

本索引所收报刊一览表702

本索引所所论文集一览表7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