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的科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灸的科学基础
  • 朱兵编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ISBN:754361737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64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6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的科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西医学的起源、发展、沟通与隔离1

1 西方医学发展过程及模式5

1.1 本能医学阶段5

1.2 经验医学阶段6

1.3 朴素理论医学阶段8

1.4 实验医学阶段10

1.5 现代医学科学11

1.6 血液循环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完善13

2 中医学的建立和发展19

2.1 中医学实践和理论的创立19

2.2 西方医学传入及中西医汇通22

2.3 针灸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4

第二篇 针灸效应的传入系统31

3 躯体外周感受系统33

3.1 觉神经的轴突33

3.2 械感受器40

3.3 度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47

3.4 关节感受器50

3.5 肌肉感受器51

4 与针灸效应有关的神经装置60

4.1 经穴部位外周神经的分布60

4.2 穴位的组织学特征63

4.3 涉及到产生针感的感受器65

4.4 针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67

4.5 针刺的传人途径69

4.6 针刺效应与植物神经系统71

4.7 经穴与体表反应点76

4.8 穴位探讨80

第三篇 针灸触发的反应系统87

5 针灸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89

5.1 免疫功能概述89

5.2 针灸对特异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活动的调节91

5.3 针灸对非特异免疫细胞活动的调节94

5.4 针刺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95

5.5 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机理97

6 针灸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102

6.1 针灸对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102

6.2 针灸对迷走—胰岛系统功能的调节105

6.3 针灸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107

6.4 针灸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调节109

6.5 针刺抗衰老的效应111

7 针灸效应与应激反应116

7.1 应激效应与应激刺激116

7.2 应激激素118

7.3 应激状态下心血管系统功能反应122

7.4 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123

7.5 应激引起的镇痛效应125

7.6 针灸作用涉及到应激效应128

第四篇 针刺镇痛的神经科学基础137

8 疼痛生理学139

8.1 疼痛概念的起源和发展140

8.2 痛觉学说的创立143

8.3 伤害感受器153

8.4 痛觉传人脊髓的通路及位置161

8.5 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上行通路169

8.6 痛中枢173

8.7 延髓背侧网状亚核175

9 疼痛的生理学控制216

9.1 疼痛的生理学控制疗法史216

9.2 伤害性信息的节段性控制219

9.3 内源性镇痛系统222

9.4 脑干下行性正反馈和易化控制系统235

9.5 强刺激引起的身体广泛区域的镇痛效应237

10 针刺镇痛的机制276

10.1 针刺激活外周传人神经纤维谱278

10.2 针刺镇痛的脊髓机制284

10.3 脊髓上中枢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289

10.4 伤害性信号和针刺信号在丘脑水平的相互作用292

10.5 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理294

10.6 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的一些因素297

10.7 针刺镇痛的穴位相对特异性298

10.8 针刺引起全身性镇痛效应的机制299

第五篇 经脉脏腑相关论319

11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323

11.1 一脏(腑)多经司控323

11.2 多病症一经(穴)司控326

11.3 一脏(腑)受多条经脉穴位调控339

12 中西医内脏结构与功能比较341

13 体节353

13.1 胚胎发育过程中内脏与体节的位置关系355

13.2 皮肤的神经节段性分布357

13.3 肌肉的神经节段性分布368

13.4 内脏器官的神经节段性分布376

14 躯体-内脏联系386

14.1 躯体-内脏的联系形式389

14.2 躯体-内脏冲动向脊神经节的传递和整合作用390

14.3 躯体-内脏冲动向脊髓的传递400

14.4 内脏-躯体传人在脊髓的整合作用403

14.5 体表传人引起的交感反射427

14.6 体表-内脏(或交感)反射的脊髓节段性或节段间控制436

14.7 针灸对内脏功能活动的调节444

第六篇 针灸疗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85

15 内关穴治疗高血压病的探讨487

15.1 历代医书对内关穴主治的描述487

15.2 内关穴与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关的解剖学基础489

15.3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491

15.4 内关穴效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493

15.5 内关穴对血压的调节497

15.6 内关穴不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理由499

16 脑卒中后的针灸康复治疗506

16.1 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理506

16.2 沿躯体同侧走行的传导束在脑卒中康复中的意义508

16.3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和町塑性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510

16.4 针灸疗法的选择514

第七篇 经络现象的研究523

17 经络学说的创立525

17.1 经络系统的起源及发展525

17.2 经脉图·经穴图·循经感传轨迹529

18 循经感传的机制研究549

18.1 循经感传的观察549

18.2 经脉循行线的一些生物物理学特性552

19 循经感传形成的中枢机制565

19.1 幻肢感传现象566

19.2 椎管内麻醉和神经根阻滞对循经感传的影响570

19.3 人静诱导可以显著提高循经感传的出现率571

19.4 循经感传的“皮层模式扩延两段完成论”572

19.5 近邻接通假说与循行性立体反射573

19.6 循经感传路线与大脑皮层体觉分域定位关系578

20 循经感传激发的外周动因588

20.1 以外周循经过程为主导的外周中枢统一论588

20.2 轴突反射接力联动591

20.3 循经感传现象与淋巴管系统的机制593

21 骨骼肌链-运动神经元柱与循经感传599

21.1 骨骼肌的电生理特性602

21.2 循经感传与肌肉活动的关系605

21.3 经络穴位的电现象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活动的关系605

21.4 “骨骼肌链’与“循经感传”的跨神经节段传递的感觉和运动反应606

21.5 运动神经元柱与循经感传机制630

名词索引641

后记6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