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图说 5 秦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苏振申主编;马先醒编撰 著
- 出版社: 世新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图说 5 秦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秦的统一1
一、始皇帝1
图:1 秦人着铠武士像1
政治演变1
2 秦始皇画像2
3 秦代书体「始皇帝」2
4 秦始皇泗水捞鼎图2
5 咸阳城墙3
6 咸阳与渭水3
二、改建郡县集权中央4
图:7 秦代疆域图4
9 秦代官印5
8 秦代虎符5
10 秦律竹简6
11 秦代竹简文书6
三、划一制度7
图:12 秦之文字7
13 秦诏铁权8
14 秦代铜权8
15 铜权9
16 陶量与铜量9
17 商鞅量9
图:21 焚书坑儒图10
四、焚书坑儒10
19 秦之金货10
20 秦之权泉10
18 秦半两钱10
五、国防建设11
图:22 灵渠11
23 灵渠风光12
24 灵渠图12
25 秦代万里长城图13
26 万里长城13
27 长城城壁14
28 群山上之万里长城14
图:29 秦帝国水陆交通与始皇巡游图15
六、巡行天下15
30 峄山刻石16
31 泰山刻石16
32 琅邪台刻石17
33 崂山风光18
34 之罘古庙18
35 五大夫松19
36 会稽刻石19
七、阿房宫与骊山陵20
图:37 徐福像20
41 骊山陵碑亭21
40 骊山陵远眺21
39 蓬莱山想像图21
38 徐福墓21
42 骊山陵的下水道管22
43 骊山陵建筑遗址平面图22
44 守陵卫队俑23
45 骊山陵发掘现场平面图23
46 坑道内发掘时陶马放置情形23
47 着铠武士24
48 兵士之鞋25
49 陶俑所持矛与殳25
51 兵士铠甲26
50 兵士之各种发型26
52 弯形兵器27
53 弩机27
54 扁茎剑27
55 寺工矛28
56 陶女坐俑28
57 镞28
58 陶马雄姿29
59 陶马的尾部29
60 秦阿房宫遗址30
61 阿房宫遗址30
64 兰沱宫瓦当31
63 阿房宫瓦当31
62 阿房村31
八、群雄起事32
图:65 秦末群雄起事图32
66 秦世系表32
67 「张楚」国号33
68 帛书「五星占」33
69 陈胜吴广起义图33
70 刘邦入关图34
71 刘邦进军图34
一、鸿门宴35
图:72 项羽刘邦破秦路缐图35
楚汉相争35
73 刘邦像36
74 亭长画像石36
75 新丰鸿门故址37
76 函谷关37
77 鸿门宴壁画38
78 项王像38
二、项羽分封39
图:79 项羽分封诸王图39
80 张良像40
81 张良祠40
84 井陉口景色41
83 韩信背水之阵故址41
82 韩信像41
三、垓下自刎42
图:85 楚汉相争图42
86 西楚霸王楚宫故址43
87 霸王楼正门43
88 乌江渡口44
89 虞美人墓44
图:90 皇帝、皇后信玺封泥45
91 「汉井天下」瓦当图45
一、郡国并行制45
汉帝国的开建45
92 汉初封建图46
93 前汉长安实测图47
94 未央宫遗址48
95 长安城门遗址48
96 宣平门遗址48
97 萧何像49
98 汉丞相府漏壶49
99 长陵50
100 菑川王玺、菑川丞相封泥50
101 曹参像50
图:102 吕后像51
二、吕后专政51
三、文景之治52
图:103 汉文帝像52
104 群臣上寿刻石53
105 景帝像53
106 文帝诏书木简54
107 景帝诏书木简54
108 皇帝诏书目录54
109 长乐宫钟55
110 长信宫灯56
图:111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图57
四、七国之乱57
112 营垒58
113 楚大营糟钟59
114 淮阳相印章60
115 太原守印60
116 御史大夫印60
117 奉常之印60
118 汉武帝时代亚洲形势图61
118-1 烽燧遗址62
宣扬国威的汉武帝63
一、太初历63
图:119 汉武帝像63
122 武帝诏书木简64
121 大司马印64
图:120 丞相及御史大夫印章封泥64
二、改革内政64
123 汉郡国图65
124 刺史与郡守封泥66
125 汉司隸校尉印66
126 步兵、射声校尉印66
127 「始乐安民三老、西都三老」印67
128 安国乡印67
129 元鼎四年砖67
图:130 步兵战士俑68
三、变兵制充实国防68
131 刀楯兵69
132 金镶嵌镦及矛70
133 金镶嵌匕首70
134 屯田兵71
135 屯田简72
136 天汉三年简72
137 北部候长简73
138 候迹簿简73
139 神爵四年简73
140 马食简74
141 军犬简74
143 兵器记录簿简75
142 大始三年简75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6
图:144 董促舒像76
145 古代太学授业图77
五、新经济政策78
图:146 武帝三币78
147 汉代货币铸型78
148 汉初之钱币79
149 盐官铁官分布图79
150 郢称、半两(泥制品)79
151 齐铁官印与铁铸型80
152 「盐铁论」书影80
153 汉宫图81
154 茂陵——汉武帝陵寝82
155 茂陵远跳82
前汉晚期政局83
一、霍光辅政83
图:156 霍光像83
157 有关霍光木简83
158 有关昌邑国木简84
159 汉宣帝像84
160 传送楼兰王首级汉简85
161 弹劾人名簿85
162 丞吉简85
164 五凤三年砖87
163 宣帝年间诏书木简87
二、外戚得势88
表:166 前汉帝系表88
165 公辅简88
图:167 元始四年漆盘89
168 汉尺90
169 竟宁元年砖90
170 建昭三年行镫90
171 宣帝杜陵陪冢91
172 元帝之渭陵91
173 平帝之康陵91
174 前汉末年之人口密度92
图:175 王莽像93
新莽代汉93
一、王莽的新政93
176 王莽时之铜镜94
177 「大司空印章」等封泥94
178 始建国元年铭文漆器94
179 始建国二年规矩兽带镜95
180 新莽权铭96
181 新莽剑铭96
182 敦德新简97
183 兵器记录簿97
185 王莽时代的铜量98
图:184 王莽尺98
二、解决经济、社会问题98
186 新莽之货币铸型99
187 王莽之货币100
188 马与牵马奴俑及其铭文101
189 嘉量铭101
190 汉简有关奴婢之记录102
191王莽时代的嘉量102
三、政治的失策102
四、新莽的败亡102
一、光武中兴103
图:192 光武帝像103
后汉103
193 昆阳之战图104
194 东汉初年群雄据地图105
195 更始简105
公孙述铁钱105
196 王郎城位置图106
197 汉魏洛阳城遗址106
198 邓禹像107
199 耿弇像107
200 马援像108
201 严子陵像109
202 严子陵钓台109
203 举孝廉(出行图)110
205 建武军官到任简111
206 代仲民领粮简111
204 领粮简111
207 后汉银铤112
208 后汉五铢钱112
209 后汉骑马俑113
210 尚书114
211 建武三年简114
212 光武帝陵114
图:213 汉明帝像115
214 汉章帝像115
二、明章之治115
215 白虎通德论116
216 永平十一年简117
217 领粮简117
218 支付粮食简117
三、宦官外戚之冲突118
图:219 宦官之木俑118
四、党锢之祸119
图:220 李膺像119
221 张俭像120
222 范滂像120
223 圉令赵君残碑121
224 执金吾丞武荣碑122
226 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123
225 「久斿大学」汉碑字123
227 泰山都尉孔君碑124
五、黄巾贼125
图:228 曹全碑125
六、凉州军阀126
表:229 后汉世系表126
对外关系127
匈奴的战争127
一、秦北击匈奴127
图:230 蒙恬像127
232 包头市128
231 包头市之土城128
233 秦代中国与边疆民族形势图129
234 秦代长城残壁129
二、冒顿的崛起130
图:235 鸣镝的故事130
236 匈奴势力扩展图131
237 银制匈奴人131
238 塞北民族风貌132
239 刺绣匈奴人肖像断片132
240 铜俑133
243 匈奴的头盔134
241 匈奴骑士像134
242 匈奴人的马面134
244 匈奴人之马135
245 匈奴人之头骨135
246 匈奴之武器136
247 触角式铜剑136
248 匈奴银制饰牌137
249 梨形银制饰牌137
250 匈奴式铜器饰片138
251 斗兽纹毛织毡139
252 斗兽纹部分放大139
254 植物、龟、鱼刺绣纹毛毡140
253 植物、鸡、鱼刺绣纹毛毡140
255 云气神仙纹锦141
256 青铜炊事用器142
三、和亲政策143
图:257 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碑143
258 昭君墓144
259 昭君图144
四、九次出塞145
图:260 卫青像145
261 汉代之战士145
263 霍去病墓前石马正面146
264 霍去病墓146
262 霍去病墓前石马侧面146
五、五道北伐147
图:265 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名木简147
266 五凤元年简148
267 汉匈奴恶适尸逐王印148
六、勒石燕然山149
图:268 阿尔泰山图149
269 天山山脉149
西域的经营151
一、两关以西151
图:270 玉门关图151
272 张骞像152
271 汉代西域地图152
二、大月氏153
图:273 大月氏钱币153
三、西域各邦154
图:274 罗布泊湖154
275 居延城址154
276 楼兰故城址155
277 楼兰出土汉绢等物155
278 车师交河城风光156
279 交河寺院的佛龛156
280 龟兹将军刘平国磨崖刻文157
283 楼兰故址出土遗物158
281 于阗附近的风景158
282 楯形莲花纹木版158
四、张骞行程159
图:284 张骞行程图159
五、东西文化交流160
六、大宛汗血马160
图:285 汗血马160
七、班超的功业161
图:286 班超像161
287 后汉时代西域图162
290 汉归义羌长印163
289 汉归义夷仟长印163
图:288 羌族作乱图163
一、平定西羌163
藩属的交往163
二、经略西南夷164
图:291 滇王金印164
292 铜俑165
293 纳贡铜贮贝器166
294 四牛饰铜贮贝器167
295 牛饰铜锥168
296 玛瑙象嵌铜剑168
297 猿饰铜钺169
299 鸳鸯饰铜斧170
298 鸳鸯饰铜盒170
301 虎牛格斗铜饰171
300 群猿镀金铜饰171
三、百越纳入版图172
图:302 沈府君神道阙拓本172
四、朝鲜设置郡县173
图:303 古代朝鲜人像173
304 乐浪郡治址173
305 乐浪出土封泥174
306 瓦当174
五、汉倭奴图王印175
图:309 汉委奴国王印175
308 祈神碑175
307 王光墓发掘前景色175
六、海外经略176
图:310 楼船图176
311 楼船176
社会与生活177
社会结构177
一、大家族观念177
图:312 大家族的门楣177
313 大家族住宅177
314 祭祀图178
315 莱子侯刻名179
316 三老讳字忌日记180
二、社会观念181
图:317 大家族的房屋181
318 庄园图182
三、重农政策183
图:319 汉代农业生产工具183
320 司禾府印183
323 代田仓之记录汉简184
324 汉代灌溉之法184
322 代田法汉简184
321 汉代农民184
325 秋获图185
326 汉代农业机械186
327 打鼓农民186
328 播种与收割187
329 牛耕图187
330 采桑图(一)188
331 采桑图(二)188
332 牧马图189
333 农民耕由图189
334 耧耕图190
335 耧耕图部分放大190
336 农耕图191
337 牧马图192
338 牧牛图193
339 牧羊图194
340 榖物之收纳与进仓图195
341 采莲图195
342 榖仓196
343 洛阳西郊仓库遗址图197
344 仓前榖物197
345 农庄模型198
346 榖物处理机199
347 榖仓模型200
图:348 井盐的生产情形201
四、工业与生产201
349 汉代之织布机202
350 滑输纺纱图202
351 纺锤203
352 铁镰203
353 汉代铸铁工场204
354 汉代斧之铸型205
355 汉代之弩205
356 铜弩机206
357 铜刀207
358 金象嵌铜奁207
360 铁锛208
359 木槌208
361 彩陶壶209
362 彩陶罐210
五、繁荣的商业211
图:363 后汉时代之市场211
364 市场一角211
365 前汉末期的产业交通图212
366 酒店213
367 上林杯与汉绢214
368 汉绢214
369 前汉货币变迁215
图:370 汉代男子的服装216
生活216
一、衣饰216
371 汉代女子的服装217
372 彩绘黄色纱棉袍218
373 戒子218
374 万世如意锦袍219
375 彩衣女俑220
376 彩衣女俑背影220
377 深红色绢「长寿绣」221
378 锁绣复原图221
379 锁绣运针图221
382 锁绣运针图222
381 锁绣复原图222
380 黄色绢「茱萸纹绣」222
383 麻布223
384 白色麻布223
385 「乘云绣」香囊224
386 香囊底部224
387 起绒锦编织图224
388 素色绢图225
389 黄对鸟菱文绮地「乘云绣」226
390 腊染棉布227
391 人兽葡萄纹罽228
392 装置衣物行李竹笥229
393 汉代的绢缣230
394 罗绮手套231
395 袜231
396 汉人的鞋232
397 汉代贵人之靴232
二、饮食233
398 厨师土俑233
399 共官掾吏234
400 厨炊235
401 烹饪图236
402 烫鸡237
403 持钟殺牛237
405 厨房烹饪图238
404 酒宴与厨房238
406 种子及果实239
407 豆豉与乌梅240
408 食盘中的食物240
409 加彩豚241
410 加彩羊241
412 加彩牛242
411 绿釉犬243
413 灶与菜料243
414 汉代之灶243
415 炉灶复原图243
417 有烟凸之灶244
416 褐彩灶244
418 手磨245
419 杓245
三、房屋246
420 繁阳令官寺246
421 立官桂树247
422 铜屋248
423 家屋配置图248
424 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墓249
425 官寺之仓库250
427 长乐未央瓦当251
426 汉并天下瓦当251
428 汉「上林」瓦252
429 汉「延寿宫」瓦252
430 绿釉陶仓253
431 绿釉陶水榭254
432 绿釉三层陶望楼255
433 绿釉陶楼256
434 有阙的阁楼257
435 墓室隔墙之内面258
436 墓室之隔墙表南侧部分258
438 墓室之裹壁壁画259
437 墓室隔墙表面259
439 朱雀门图260
440 营城子古填261
441 画像石墓构造261
442 沂南画像石墓261
443 鲁灵光殿址刻石262
444 水管(陶?)263
445 秦的瓦当263
446 阶石263
447 梳妆楼的回廊遗迹264
448 方砖的出土状况264
449 汉代砖筑法264
图:450 秦直道图265
四、交通265
451 武城图266
452 开通褒斜道磨崖字267
453 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268
454 李翕析里桥郙阁颂270
455 司隸校尉杨孟文石门颂272
456 汉代陶船274
457 驿使图274
458 吏马驶行木简275
459 问候信简275
461 督燕简276
460 书信简276
462 三峡之险277
463 汉代的轺车277
464 地下通行证竹简277
465 斧车图278
466 过桥马车图278
467 输车图278
468 妇人用容车图278
469 牛车279
五、娱乐280
图:470 竽280
471 木瑟280
472 乐队281
473 竹制十二音律管282
474 宴舞图283
475 宴集图284
476 釉陶六博俑285
477 博奕图286
478 加彩乐舞杂伎俑群287
479 汉代的杂技表演288
480 杂技图288
481 杂伎289
六、日常器具290
图:482 云纹漆钫290
483 镀金绿松石象嵌兽形砚盒291
484 中山内府铜钟292
485 中山内府铜钫293
486 中山内府铜镬294
487 中山内府铜鋗294
488 铜罍295
489 鱼形扁壶296
490 提梁铜壶297
491 提梁壶298
492 铜链子壶298
493 鸟饰铜灯299
494 铜魁300
495 镀金车马具300
496 鼎形薰炉301
498 三足铜盘302
497 雁足铜灯302
499 「长生大寿」银盒303
500 银盒盖顶文字拓本303
501 鎏金环耳铜杯304
502 料耳杯304
503 镀金卧虎形器座305
504 镀金车马具(轭饰)306
505 镀金车马具(?)306
506 镀金隅金具307
507 镀金隅金具307
509 铜铺首308
508 鎏金铜铺首308
510 铜镜309
511 铜镜310
512 铜博山炉311
513 彩绘陶盘312
514 陶壶313
515 陶罐313
516 彩绘陶熏314
517 彩绘陶钫314
518 黑陶壶315
519 陶罐316
520 陶盆317
521 云纹漆勺318
522 「君幸食」漆盘318
523 云气纹漆盒319
524 云纹双层漆奁盒319
525 竹笥320
526 藤奁及梳妆用具321
527 木篦322
528 木梳322
529 枕头323
530 春雨图324
532 彩绘黑漆棺(一)325
531 汉代遗物325
533 彩绘黑漆棺(二)326
534 彩绘漆棺局部图案326
学术思想327
一、五经博士327
二、郡国学327
图:535 春秋繁露327
536 汉代的讲坛328
537 长安南郊礼制建筑遗址329
538 明堂复原图329
539 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暨后碑330
541 说文解字331
540 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部分)331
542 觚332
三、今古文之争333
543 伏生传经图333
544 石经断片333
545 熹平石经334
546 河南献王祠335
547 鲁壁335
548 河间毛公祠336
549 诗考336
551 孔褒碑337
550 「仪礼」汉简337
552 王充论衡338
科技339
一、工业技术339
553 汉代组合车输想像图339
554 汉代输匠之工作场所339
555 水排鼓风冶铁340
556 水碓340
557 距离测定器341
558 规与距342
559 水时计342
图:560 最古之纸343
二、纸的发明343
561 楼兰遗址发现的抄件和笔344
三、医学345
图:562 导引图345
563 华佗基346
564 华佗像346
565 金针347
566 张仲景像347
567 显明?药函药方简348
568 显明?药函348
570 水运浑天仪349
图:569 汉代历349
四、天文和历算349
571 候风地动仪350
572 磁式350
573 指南针351
574 汉九章算法351
575 浑天说352
576 浑天仪352
577 星座图353
578 汉星座石刻图353
579 汉代长沙国南部地图354
580 驻军图354
一、佛教355
图:581 中国最古的寺庙355
宗教355
582 白马寺356
583 白马寺入口357
584 白马寺前的石马357
二、道教358
图:585 符?木简358
文学359
一、秦代散文与汉赋359
二、古诗359
图:586 汉代九家文集目录359
588 卓文君故宅360
587 子虚赋360
589 扬子法言361
590 扬雄像361
591 东方朔像362
592 汉诗简362
三、史记与汉书363
593 司马迁像363
594 史记书影363
595 司马迁写史记图364
596 太史公祠正门365
597 司马迁墓365
598 汉书书影366
599 班昭像367
600 后汉书书影368
艺术369
一、绘画369
图:601 飞鹤图369
602 门下功曹画像370
603 门下贼曹画像371
604 门下吏画像372
605 门下小吏画像373
606 辟车伍佰八人374
607 骑马人376
608 跑车376
609 地下守卫者377
610 砖壁画378
611 四神陶壶379
612 陶楼人物画379
613 乐浪出土之彩箧380
614 彩漆箧短侧的部分380
615 漆绘画381
616 彩箧?出土汉代绘画381
617 汉舞乐漆奁382
618 汉车马漆奁382
619 漆盆细部(一)382
620 漆盆细部(二)382
622 帛画左上段部分383
621 帛画383
623 帛画部分放大384
624 画象石385
625 武?祠第一石386
626 武氏石室第三石387
627 武氏前室第三石388
628 武氏前室第六石388
629 武氏右室第八石389
630 武氏前室第十二石390
631 灵界图391
633 张弩的方法392
632 孝堂山石室画象石(一)交战图392
634 孝堂山石室画象石(二)393
635 孝堂山石室画象石(三)393
636 取鼎、宴乐图394
637 歌舞宴乐图395
638 宫殿燕居图395
639 画象石396
640 彩绘墓砖397
641 骑虎图398
642 双人图399
643 马舞图400
644 舞龙图401
645 前汉带饰玉璧402
二、雕刻402
646 石俑403
647 前汉玉人404
648 前汉玉马404
649 琫、璲、珌405
650 陶鹰搏兔406
651 朱雀浮雕407
652 石狮浮雕407
653 汉代印章408
三、铸造与工艺409
图:654 铜鼎409
655 青铜牛虎祭盘410
656 马踏飞燕411
657 鸟兽饰铜杯412
658 袭鹿斗兽透雕413
659 当户灯414
660 朱雀灯415
661 羊灯416
662 铜制玩偶417
663 金缕玉衣418
664 玉衣缀合状418
665 金缕玉衣出土情形418
666 金缕玉衣正面图419
667 窦绾金缕玉衣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