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茶艺师培训教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茶艺师培训教材
  • 江用文,童启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97875082525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茶-文化-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茶艺师培训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

第一章 茶艺师职业知识1

第一节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

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

二、茶叶行业职业工种2

第二节 职业道德3

一、职业道德基本知识3

二、茶艺师的职业道德规范4

第三节 法律、法规知识4

一、《食品卫生法》常识4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常识6

三、《劳动法》常识6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常识8

五、《劳动安全法》常识10

第二章 茶叶基础知识11

第一节 茶的发现11

第二节 茶树的特征11

一、茶树的学名11

二、茶树的种类12

三、茶芽12

四、叶片12

五、茶花、茶果14

六、茶的化学成分14

第三节 茶区14

一、江北茶区15

二、江南茶区15

三、西南茶区16

四、华南茶区16

第四节 茶的类别16

一、茶类的形成与发展16

二、茶的类别与品质特征17

第五节 茶的选购与贮存18

一、茶的选购18

二、茶叶品质变化的原因21

三、茶叶的贮存保质技术22

第三章 饮茶与健康24

第一节 茶的功能性成分24

一、茶多酚24

二、氨基酸与蛋白质24

三、茶多糖25

四、生物碱25

五、色素26

六、维生素与矿物质27

七、茶皂素27

第二节 茶的主要保健功效28

一、抗氧化、抗衰老28

二、抗癌29

三、增强免疫功能29

四、调节血脂、血糖、血压及预防心血管疾病29

五、抗辐射30

六、抑制有害微生物30

七、抗龋齿31

八、美容31

第三节 科学饮茶32

一、合理选茶32

二、科学饮用33

第二部分 初级茶艺师36

第一章 茶艺基础知识36

第一节 茶艺之深奥底蕴36

一、“神”乃茶艺之生命36

二、“美”乃茶艺之核心37

三、“质”乃茶艺之根本37

四、“匀”乃茶艺之功力38

五、“巧”乃茶艺之精深38

第二节 泡茶要素38

一、茶、水比例39

二、泡茶水温40

三、冲泡时间41

四、冲泡次数42

第三节 选择泡茶用水42

一、饮用水标准43

二、水质与茶汤品质43

三、泡茶用水预处理45

第四节 茶具选配45

一、茶具种类46

二、茶具选配50

三、茶具选购52

第五节 茶艺基本礼仪53

一、容貌修饰53

二、姿态53

三、风度55

四、礼仪55

第六节 泡茶基本手法57

一、取用器物手法57

二、提壶手法57

三、握杯手法58

四、翻杯手法59

五、温具手法59

六、置茶手法60

七、冲泡手法61

八、茶巾折叠法62

第二章 茶馆服务训练63

第一节 茶馆服务的基本要求63

一、基本素质要求63

二、仪容着装要求64

三、举止礼貌要求65

四、语言要求66

第二节 茶馆服务流程训练67

一、迎宾67

二、领座(引座)68

三、点茶(点单)69

四、沏茶(泡茶)69

五、上茶点70

六、巡台71

七、买单(埋单)71

八、送客71

九、收桌71

第三章 茶艺馆常用的茶叶冲泡方法73

第一节 名优绿茶玻璃杯冲泡方法73

一、茶具配置73

二、冲泡技艺73

第二节 花茶盖碗冲泡方法76

一、茶具配置76

二、冲泡技艺76

第三节 乌龙茶壶盅双杯冲泡方法78

一、茶具配置78

二、冲泡技艺79

第四节 泡茶练习82

一、名优绿茶茶杯冲泡法基本动作分解82

二、茉莉花茶盖碗冲泡法基本动作分解82

三、乌龙茶壶盅双杯冲泡法基本动作分解82

第三部分 中级茶艺师84

第一章 茶文化基本知识84

第一节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84

第二节 茶的最初发现和利用85

第三节 茶自秦汉间推广为饮用85

第四节 陆羽和他的《茶经》87

第五节 唐代的团饼茶和煮茶法89

第六节 宋代的龙凤团饼和点茶法90

第七节 明清的散茶和撮泡法92

第八节 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对外传播93

第二章 茶事艺文概论95

第一节 茶事艺文概述95

一、茶事艺文与茶文化95

二、茶事艺文与传统文化96

第二节 茶事艺文的表现形式97

一、金石文字97

二、文学98

三、书法100

四、绘画101

五、歌舞、戏剧102

第三章 茶的类别与制法104

第一节 茶的分类104

一、传统分类法104

二、以茶叶内含化学成分的变化分类104

三、以制茶工艺结合茶叶品质特征分类105

第二节 绿茶初制加工工艺与品质特点105

一、蒸青绿茶106

二、炒青绿茶107

三、烘青绿茶107

四、晒青绿茶108

第三节 红茶加工工艺与品质特点108

一、小种红茶108

二、工夫红茶109

三、红碎茶110

第四节 乌龙茶加工工艺与品质特点110

一、产地与种类111

二、加工工艺111

第五节 白茶加工工艺与品质特点112

一、加工工艺112

二、品质特点113

第六节 黄茶加工工艺与品质特点113

一、加工工艺114

二、品质特点115

第七节 黑茶加工工艺与品质特点115

一、加工工艺116

二、品质特点118

第四章 泡茶用具的性能要求119

第一节 主茶具的性能要求119

一、茶壶119

二、茶船121

三、茶盅121

四、茶杯122

五、杯托123

六、盖置123

第二节 陶瓷茶具的质地与选择124

一、陶与瓷的区别124

二、陶瓷器具质地选择125

第三节 陶瓷茶具的色彩选择126

一、陶瓷茶具色彩的种类126

二、泡茶时陶瓷器具色彩选择128

第五章 泡茶用水与中国名泉特点130

第一节 水的分类130

一、按来源分130

二、按硬度分130

第二节 水质与茶的关系131

第三节 泡茶用水的选择131

一、古人对水的选择132

二、现代人选择泡茶用水132

第四节 煮水133

第五节 中国主要名泉介绍134

一、虎跑泉134

二、龙井泉134

三、无锡惠山泉135

四、北京玉泉山玉泉135

五、中泠泉135

六、招隐泉135

七、玉液泉135

八、珍珠泉136

九、白沙井136

十、黄山温泉136

第六章 茶艺表演137

第一节 茶艺表演的礼仪137

一、仪容仪态和谐优美137

二、表情神态亲切感人137

三、高尚气质、完美技艺137

第二节 茶艺演示138

一、茶艺演示的场所布置138

二、茶艺表演对中级茶艺师的要求139

第三节 茶艺演示讲解词141

一、茶艺演示讲解词的作用141

二、茶艺演示讲解词的撰写及讲解142

第四节 茶艺演示练习142

一、个人小范围演示142

二、集体茶艺演示142

第七章 中级茶艺师应熟练掌握的茶叶冲泡方法144

第一节 绿茶的上、中、下投茶法144

一、茶具配置144

二、冲泡技艺145

第二节 绿茶壶泡法147

一、茶具配置147

二、冲泡技艺148

第三节 红茶冲泡法150

一、茶具配置150

二、冲泡技艺151

第四节 普洱茶冲泡法152

一、茶具配置152

二、冲泡技艺153

第五节 潮州工夫茶冲泡法155

一、茶具配置155

二、冲泡技艺156

第六节 配料茶及添加茶冲泡法158

一、杞菊茶冲泡法158

二、柠檬红碎茶(添加茶)冲泡法159

第七节 实地练习162

一、绿茶的上、中、下投茶法练习162

二、绿茶、红茶、普洱茶壶泡法练习162

三、潮州工夫茶冲泡法练习162

四、配料茶及添加茶冲泡法练习162

第八章 茶点的种类及组合技巧163

第一节 茶点的种类163

一、干果类163

二、水果类163

三、点心类164

第二节 茶点组合的基本要求169

一、口感要求169

二、色泽要求170

三、种类要求170

第三节 不同茶类的茶点组合170

第四部分 高级茶艺师172

第一章 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172

第一节 茶文化的涵义172

一、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广延度172

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173

第二节 茶文化的历史分期174

一、茶的起源时期(五帝至东周)174

二、茶文化的萌芽时期(秦至两汉)175

三、茶文化的形成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176

四、茶文化的兴盛时期(唐代)177

五、茶文化的繁荣奢华时期(两宋)179

六、茶文化的转型过渡时期(元代)181

七、茶文化的创新变革时期(明清两代)183

八、新时期的茶文化185

第二章 中国茶馆文化188

第一节 茶馆的千年历程188

一、唐代——邹齐沧棣开店卖茶188

二、宋代——汴京杭州茶坊集聚189

三、明清两代——茶馆再起,遍及城镇190

第二节 茶馆的社会功能192

一、消闲涤虑,调节生活193

二、品茗赏景,景长日远194

三、以茶会友,翰墨情深194

四、看戏听曲,艺术享受195

五、行帮集会,洽谈交易196

六、传播新闻,打探消息197

七、宣传教化,倡导文明198

八、民间法庭,调解纠纷199

第三节 品读不尽的茶馆文化199

一、茶馆文化,积淀丰富199

二、馆名联语,可以佐饮201

三、品味茶馆,享受生活202

第三章 茶事艺文赏析204

第一节 赏析茶事艺文的基本要求204

一、了解茶业发展的历史脉络204

二、把握艺术形式与审美特征204

三、理解艺文作品的文化地位204

四、力求独立思考与准确表达205

第二节 茶事艺文的价值205

一、人文价值205

二、历史价值205

三、技术价值205

四、艺术价值206

第三节 茶事艺文代表作品赏析206

一、记事、考证206

二、交游、谈艺207

三、咏茶、纪人210

四、寄兴、言志211

第四章 主要名茶与产地216

第一节 名茶概述216

一、何为名茶216

二、名茶的起源及历代名茶216

第二节 现代名茶分类218

一、按名茶产生的年代分类218

二、按加工工艺分类218

第三节 主要名茶及品质特征219

一、绿茶类名茶219

二、乌龙茶类名茶223

三、红茶类名茶224

四、黄茶类名茶225

五、黑茶类名茶226

六、白茶类名茶227

第五章 茶叶的质量标准228

第一节 茶叶的卫生安全质量228

一、卫生安全质量的基本内容228

二、茶叶的安全卫生标准229

三、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231

第二节 茶叶品质质量232

一、茶叶品质质量的基本内容232

二、感官品质指标233

三、理化品质指标234

第三节 茶叶品质质量的鉴定方法235

一、茶叶审评程序235

二、茶叶审评基本方法236

第六章 茶具沿革和欣赏238

第一节 茶具的沿革238

一、唐代以前的茶具238

二、唐代茶具238

三、宋元两代茶具239

四、明代茶具240

五、清代茶具241

第二节 茶具的欣赏242

一、茶具欣赏的基本内容242

二、紫砂茶具的认识244

三、瓷茶具的认识245

第三节 泡茶用具的组合技艺245

一、现代茶具的分类及其品种245

二、泡茶用具组合原则246

三、不同茶类泡茶用具的组合246

四、泡茶用具组合时的注意点247

第七章 茶艺与音乐、插花249

第一节 茶艺与音乐249

一、传统音乐概述249

二、茶馆背景音乐的选择254

第二节 茶艺与插花259

一、插花概述259

二、茶艺插花259

第八章 少数民族茶艺及地方习俗茶艺277

第一节 白族三道茶冲泡279

一、茶具配置279

二、冲泡技艺280

第二节 擂茶制作282

一、擂茶的由来282

二、擂茶的品种283

三、茶具配置283

四、擂茶工艺284

第三节 烘青豆茶制作286

一、防风茶的传说286

二、烘青豆茶的制作286

第四节 实地练习288

一、白族三道茶冲泡技艺练习289

二、擂茶冲泡技艺练习290

三、烘青豆茶冲泡技艺练习290

第九章 无我茶会291

第一节 无我茶会的准备291

一、茶与茶具等的准备291

二、服装准备292

三、阅读茶会公告292

第二节 无我茶会的基本方法292

一、会场地点选择292

二、抽签入场292

三、铺席293

四、备具293

五、茶具观摩与联谊293

六、泡茶293

七、奉茶293

八、收具294

第三节 无我茶会的基本精神294

附录:无我茶会实例介绍295

第十章 茶馆外宾接待常用外语及相关事宜300

第一节 接待常用外语300

一、茶馆日用英语300

二、主要茶叶的英文名称303

三、主要茶具的英文名称306

第二节 接待外宾的注意事项307

第十一章 茶馆管理与营销308

第一节 茶馆管理308

一、什么是茶馆管理308

二、茶馆管理人的基本素质要求308

三、当代茶馆的经营理念309

四、当代茶馆的管理理念313

五、当代茶馆管理的一般流程及实施方法315

第二节 茶馆营销316

一、什么是茶馆营销316

二、茶馆营销理念316

三、茶馆营销的形式与方法316

四、茶馆营销调研317

五、茶馆营销计划318

六、茶馆营销管理318

七、茶馆营销策略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