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形成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形成史
  • 熊子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ISBN:3427·004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形成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2

绪 论2

一 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概况及其不同阶段的特点2

二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

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10

第一节确立新世界观的探索时期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大学生时期12

四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在其统一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经济研究在其中的理论基础作用21

五 马克思与恩格斯参加现实斗争对于创立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决定性作用26

第三节反对蒲鲁东改良主义的斗争。《哲学的贫困》第一次公开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科学的、论战性的全面阐述 (328

六 恩格斯对于创立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可与马克思媲美的伟大贡献28

七 马克思主义形成史研究的方法与意义29

上 编32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酝酿阶段32

第一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故乡—莱茵省的经济政治状况对32

他们思想发展的影响32

第一章 马克思与恩格斯成长的社会环境32

第二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道路37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是国际的产物38

第二章 马克思成为唯物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41

的转变过程41

一 转入柏林大学学习是马克思确立新世界观的探索时期42

的真正开端42

二 诗歌习作展现出青年马克思备勇进取的形象43

过程 (144

第三章 恩格斯成为唯物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的转变44

三 世界观最初确立的真实写照——《给父亲的信》45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48

四 吸取古代哲学精华用于确立新世界观的历史纪录——48

五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反宗教反专制制度的宣言书54

第二节马克思向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转变过程的开端——《莱茵报》时期62

一 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第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62

二 在《莱茵报》的现实斗争中马克思开始向唯物主义和64

共产主义转变64

第三节把哲学批判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为实现向唯物主义78

和共产主义转变直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克罗茨纳78

赫时期78

一 历史研究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和转向共产主义准备79

了思想前提79

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转到唯物主义立83

场的标志83

第四节 转向系统的经济学研究和同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巴黎时期99

一 在《德法年鉴》的文章中马克思转到了共产100

主义立场100

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学106

说的雏形106

第一节批判正统神学和接受白尔尼与施特劳斯的思想影响。恩格斯的无神论与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来梅时期144

一 把文学当作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145

二 参与“青年德意志”文学—政治运动和接受白尔尼的民主主义思想影响147

三 通过施特劳斯转向青年黑格尔派运动150

四 向宗教虔诚主义的进击和无神论的确立152

五 青年恩格斯成为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155

第二节参加青年黑格尔派运动,批判谢林启示哲学和开始接159

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恩格斯的革命民主主义发展阶159

段的结束二柏林时期159

一 率先批判谢林的启示哲学159

二 开始接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积极参加青年黑格尔166

派运动166

三 给报刊撰稿,积极投身反宗教反专制的斗争。恩格斯的唯心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发展阶段的结束169

第三节实地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加深理论研究,关注并175

参加工人运动,实现了向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转变175

—曼彻斯特时期175

一 继续给《莱茵报》撰稿,提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176

力问题,并开始科学地认识无产阶级176

二 首次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全面评述179

三 在《德法年鉴》的文章中,从经济理论上对共产主义185

的历史必然性进行初步论证185

四 研究英国产业革命史,认清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197

五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奠立199

了坚实基础199

一 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209

始209

第一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巴黎会晤。他们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奠基石——《神圣家族》209

下 编209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的开209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阶段209

二 清算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错误思潮211

的必要性211

三 《神圣家族》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214

第二节对布·鲍威尔的思辨哲学的批判和对唯物主义哲学原理的阐发216

一 对布·鲍威尔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深刻批判216

二 对英国与法国近代哲学史的简要述评222

三 对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的阐发225

四 关于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论述232

第三节从哲学与经济学上对共产主义原理的阐述233

一 对蒲鲁东经济理论的评论234

二 接近于承认劳动价值论235

三 对共产主义原理的论证237

第四节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的共产主义宣传活动244

第五章 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完成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249

中最重要的里程碑249

一 围绕撰写第一部准备出版的经济学著作所进行的经250

济理论研究250

第一节经济学研究的继续深八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旧唯物主义的纲要性的批判250

二 马克思在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进步253

的显著特征257

三 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257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二部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对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彻底清算265

一 对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代表人物进行彻底批判的必要性265

二 对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哲学思想的268

批判268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全面283

一 论述了历史的基本前提,划清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的界限283

制定283

二 创立了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288

普遍规律288

第四节与制定唯物史观原理紧密相联的经济理论上的显?298

进步298

第五节在唯物史观和新的经济理论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的科304

学论证304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工人运动的初步结310

合及其在反对错误思潮斗争中继续发展310

一 魏特林主义的产生及其在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地应312

第一节反对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的斗争312

二 1845年德国共产主义者在伦敦开展关于共产主义315

问题的讨论。魏特林主义遭到摒弃315

三 科学理论同空想思潮的一次重要论战。318

魏特林主义的败北318

第二节反对以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斗争320

一 必须批判象瘟疫一样流行的真正的社会主义320

二 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上彻底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321

斗争324

三 《反克利盖的通告信》和恩格斯直接同格律恩的324

一 根本分歧的暴露和反对蒲鲁东主义的必要性328

二 对蒲鲁东的“经济矛盾体系”的批判和关于剩余价值331

理论萌芽思想的表述331

三 批判蒲鲁东滥用黑格尔的辩证法,阐发唯物辩证法的335

核心思想335

四 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阐发339

第一节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343

一 正义者同盟的改组及其作为第一个国际性工人政党的343

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343

第七章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43

二 《共产主义原理》是正式制定共产主义者同盟政治纲347

领的直接准备347

三 在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为正式制定353

工人政党纲领进行策略思想方面的准备353

了经济理论基础358

四 《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讲演为制定工人政党纲领奠定358

五 《宣言》标志着工人运动与理论运动的融合365

第二节 《宣言》全面阐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366

一 《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述366

二 《宣言》对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评论与批判374

结束语388

附 录388

马克思主义形成史大事记3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