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1181209.jpg)
- (日)山内正弥主编;程天德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35156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4
1 分组交换技术概述4
1.1 分组交换技术的历史4
1.2 分组交换的原理5
1.2.1 传输质量高8
1.2.2 可靠性高9
1.2.3 不同种类终端间通信9
1.2.4 分组多路通信9
1.2.5 按信息量比例计费9
1.3.1 国际标准化的经过10
1.3 国际标准化动向10
1.2.6 多样化的业务功能10
1.3.2 标准化的基本方针11
1.3.3 CCITT中的标准化11
1.3.4 ISO中的标准化17
2 分组交换网的基础理论23
2.1 排队论基础23
2.1.1 泊松分布23
2.1.2 M/M/n的排队系统25
2.1.3 任意分布的排队系统(M/G/1)29
2.2 分组交换网中的排队队列32
2.2.1 M/M/n的多段排队系统32
2.2.2 分组交换网中的迟延解析36
2.2.3 缓冲器容量38
2.3 图论基础42
2.3.1 最大流量问题42
2.3.2 最短路径问题46
2.4 分组交换网中的路由选择48
2.4.1 静态路由选择48
2.4.2 系统运行中的路由选择52
2.5 网络设计58
2.5.1 容量和流量的设计58
2.5.2 拓扑设计61
2.6.1 流量控制的原理64
2.6 流量控制64
2.6.2 Isarithmic控制67
2.6.3 端—端流量控制69
3 分组交换的基础技术79
3.1 网络构成79
3.1.1 网络结构79
3.1.2 用户线的集中方法和规模82
3.1.3 交换机的规模84
3.1.4 路由选择和网络管理85
3.2 交换方式89
3.2.2 分组交换机和接口设备的功能分配90
3.2.1 分组交换方式90
3.2.3 分组交换处理91
3.2.4 呼叫控制存储器92
3.2.5 交换机的处理能力评价94
3.3 分组多路复用方式96
3.3.1 多路复用方式和多路访问方式96
3.3.2 多路复用方式和网络构成101
3.3.3 分组多路复用方式103
3.3.4 分组多路复用方式举例106
3.4 传输方式和信令方式108
3.4.1 传输方式108
3.4.2 数字数据传输方式109
3.4.3 信令方式113
3.4.4 用户线信令方式114
3.4.5 局间信令方式115
3.5 网内控制方式117
3.5.1 路由选择117
3.5.2 顺序控制121
3.6 业务量控制方式122
3.6.1 业务量控制的目的和功能122
3.6.2 业务量控制的分类123
3.6.3 端—端流量控制方式的选择124
3.6.4 窗口控制方式125
3.6.5 网—端流量控制方式的选择126
3.6.6 拥挤控制129
3.7 网络质量130
3.7.1 网络质量的种类130
3.7.2 传输质量130
3.7.3 接续质量130
3.7.4 稳定质量132
4 分组交换网络协议136
4.1 帧级协议136
4.1.1 帧结构137
4.1.2 命令和响应138
4.1.3 数据链路控制的操作142
4.2 分组级协议144
4.2.1 接续控制规程144
4.2.2 数据传送规程152
4.2.3 流量控制158
4.3 PAD-PT协议163
4.3.1 呼叫建立规程163
4.3.2 呼叫的释放规程166
4.3.3 用户数据传送规程166
5.1.1 X.75的构成175
(CCITT-X.75)175
5.1 国际分组交换网间接续的信令方式175
5 国际接续175
5.1.2 电气物理级接口(X.75第一级)176
5.1.3 帧级逻辑接口(X.75第二级)177
5.1.4 分组级逻辑接口(X.75第三级)178
5.1.5 网间接续控制信息字段(NUF)184
5.2 国际数据编号方案(CCITT-X.121)186
5.2.1 编号方案的基本原则186
5.2.2 数据网识别代码(DNIC)187
5.2.3 国际数据编号188
5.2.4 路由选择189
5.2.5 子地址190
5.3 国际计费190
5.3.1 国际通信费用的构成190
5.3.2 分组通信的国际费用191
5.4 国际接续中的终端间协议问题192
5.4.1 标准的终端间协议192
5.4.2 现有终端协议192
5.4.3 统一高级协议的必然性193
5.4.4 国际业务和国内业务193
6.1.1 基本构成196
6.1 无线分组网的构成196
6 无线分组网196
6.1.2 ALOHA系统的构成198
6.1.3 无线分组网的设备200
6.2 对无线分组网的要求205
6.3 无线分组网的应用206
6.3.1 无线分组网的适用范围206
6.3.2 无线分组网的应用系统207
6.4 无线信道的访问方式208
6.4.1 随机访问方式208
6.4.2 CSMA(载波检测)方式212
6.4.3 BTMA(忙音)方式215
6.4.4 SRMA(信道分割预约)方式216
6.4.5 MSAP(小时隙交互优先权)方式218
6.5 卫星信道的访问方式221
6.5.1 基于时分多路复用方式的访问方式222
6.5.2 分组预约方式222
6.5.3 卫星访问方式的比较223
7 世界上的分组交换网230
7.1 TELENET230
7.1.1 业务概述232
7.1.2 网络构成233
7.2.1 业务概述236
7.2 TYMNET236
7.2.2 网络构成237
7.3 ACS238
7.3.1 业务概述240
7.3.2 网络构成244
7.4 DATAPAC246
7.4.1 业务概述246
7.4.2 网络构成248
7.5 TRANSPAC249
7.5.1 业务概述250
7.6 EURONET252
7.5.2 网络构成252
7.6.1 业务概述254
7.6.2 网络构成255
8 分组交换网的利用技术257
8.1 用户看到的分组交换网257
8.1.1 数据通信系统中分组交换的特征258
8.1.2 分组交换网在数据通信系统中的适用范围260
8.2 中心软件技术263
8.2.1 网络软件265
8.2.2 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层266
8.2.3 分层协议269
8.3.1 DDX分组交换网的访问方法271
8.3 接口技术271
8.3.2 用户速度类型272
8.3.3 接续条件…273
8.3.4 接续形式和接续时间274
8.3.5 各种业务功能的有效利用276
8.4 利用分组交换网的系统构成举例277
8.4.1 询问应答系统277
8.4.2 分时系统279
8.4.3 信息交换系统280
8.4.4 计算机间通信系统281
8.4.5 企业内的复合通信系统282
9.1 充实通信处理功能286
9 分组交换网的未来展望286
9.2 充实协议变换功能287
9.3 同其他业务网接续290
9.3.1 网间接续290
9.3.2 国际接续290
9.4 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结合293
9.5 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结合295
附录 分组交换术语298
一、术语解释298
二、英日汉对照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