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预防保健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预防保健学
  • 朱启星,杨永坚主编(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环系)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2606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77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预防医学-高等学校-教材;保健-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预防保健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预防医学及预防策略1

第一节 预防医学定义及其发展简史1

一、预防医学定义与内涵1

二、预防医学的形成与发展2

第二节 预防医学战略地位和面临的挑战3

一、预防医学战略地位3

二、我国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4

第三节 中国卫生工作指导方针5

一、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5

二、卫生工作的新方针6

第四节 三级预防保健措施8

一、健康与疾病的连续谱8

二、三级预防保健措施8

第二章 卫生保健与卫生保健措施12

第一节 健康概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12

一、医学模式转变对健康观的影响12

二、健康的概念12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13

第二节 卫生保健策略15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5

二、中国卫生保健的主要成就18

三、中国卫生保健战略目标20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21

一、初级卫生保健21

二、社区卫生服务22

第四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5

一、健康教育25

二、健康促进27

第五节 卫生监督28

一、卫生监督概念28

二、卫生监督依据29

三、卫生监督的性质29

四、我国的卫生监督内容30

第二篇 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31

第三章 医学统计方法31

第一节 概述31

一、医学统计学在医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31

二、统计工作的步骤31

三、统计资料的类型32

四、统计中的基本概念32

第二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33

一、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33

二、平均数34

三、离散程度的统计描述38

第三节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40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40

二、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41

三、正态分布的应用42

第四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42

一、总体均数的估计42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43

三、t检验45

四、u检验47

五、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48

第五节 相对数48

一、相对数的概念48

二、常用相对数48

三、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49

第六节 卡方检验50

一、卡方检验的基本概念50

二、卡方检验方法50

第七节 直线回归与相关55

一、直线回归55

二、直线相关59

第八节 死亡统计与疾病统计的常用指标62

一、死亡统计常用指标62

二、疾病统计常用指标63

第九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64

一、统计表64

二、常用统计图64

第四章 预防保健常用研究方法67

第一节 流行病学绪论67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67

二、流行病学的用途和作用67

三、疾病的分布68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71

一、病因学的研究与评价71

二、诊断试验92

三、疾病的防治性研究94

四、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97

第三篇 环境与健康99

第五章 人类与环境99

第一节 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99

一、环境99

二、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99

三、环境因素100

四、人和环境的关系101

五、生态平衡103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04

一、污染物来源及其转归104

二、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108

第六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112

第一节 空气与健康112

一、空气物理因素和健康112

二、大气污染与疾病118

三、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25

第二节 水与健康133

一、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133

二、水污染与疾病142

三、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147

第三节 地质环境、土壤与健康155

一、地质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55

二、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61

三、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167

第七章 食物与健康169

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169

一、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 s)169

二、各种营养素170

第二节 合理营养192

一、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192

二、我国膳食营养的现况和存在的问题193

三、改善居民营养的政策和措施194

第三节 特殊人群的营养198

一、孕妇营养198

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201

三、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202

四、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204

五、特殊条件下人群的营养与膳食206

第四节 营养与疾病208

一、医院膳食208

二、营养与肥胖212

三、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218

四、营养与糖尿病223

五、痛风229

第五节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230

一、食物中毒概述230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231

三、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239

四、化学性食物中毒241

五、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243

六、其他常见食物中毒244

七、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245

第六节 食品污染的慢性危害及其预防247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247

二、N-亚硝基化合物249

三、苯并(a)芘251

第七节 食品的安全性问题252

一、食源性疾病与食品的安全252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253

三、保健食品及其安全性253

四、街头食品的安全性问题254

五、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254

第八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256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256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256

二、职业性损害257

第二节 职业性毒物与职业中毒262

一、概述262

二、铅中毒274

三、汞中毒277

四、苯中毒279

五、刺激性气体281

六、窒息性气体285

七、农药289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296

一、概述296

二、矽肺299

三、硅酸盐肺302

四、防尘措施305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307

一、高温作业与中暑307

二、噪声312

三、射频辐射316

四、电离辐射318

第四篇 疾病预防321

第九章 疾病预防概述321

第一节 疾病预防的概念321

一、疾病预防的概念321

二、疾病预防的主要特点321

第二节 疾病预防的内容和作用322

一、疾病预防的内容322

二、疾病预防的作用322

三、疾病预防的分类322

第三节 疾病预防的原则和要求322

一、疾病预防的原则322

二、疾病预防的要求323

第十章 各类疾病的预防325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325

一、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原因325

二、恶性肿瘤的病因325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326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328

一、心、脑血管疾病概述328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328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29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330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331

二、传染病的预防334

第四节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337

一、STD的种类及特点337

二、STD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流行因素338

三、STD的预防339

第五节 伤害预防341

一、意外伤害的预防341

二、故意伤害的预防345

第五篇 卫生保健348

第十一章 妇女保健348

第一节 女性青春期保健348

一、青春期生理发育348

二、青春期社会心理特点353

三、青春期保健355

第二节 围婚期保健359

一、围婚期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359

二、围婚期保健内容361

三、常见影响女性性生活质量问题的预防与控制366

第三节 围生保健367

一、孕产妇生理及社会心理特点368

二、孕产期保健服务内容371

第四节 生殖健康及节育期保健376

一、生殖健康概念的形成与发展376

二、生殖健康的内容377

三、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378

四、世界生殖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379

五、节育期保健380

第五节 围绝经期保健384

一、围绝经期妇女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384

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内容385

第十二章 儿童保健388

第一节 结论388

一、儿童健康状况388

二、儿童保健工作390

第二节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393

一、体格发育监测393

二、心理和行为发育监测398

三、生长发育监测的意义401

第三节 儿童心理卫生402

一、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403

二、儿童心理卫生内涵406

三、儿童心理卫生保健407

第四节 儿童早期教育411

一、儿童早期教育的可能性411

二、儿童早期教育的原则与方法412

三、家长的作用414

四、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415

第五节 儿童伤害的预防与控制416

一、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416

二、儿童伤害预防和控制417

三、常见意外伤害家庭预防措施418

第六节 儿童各发育阶段的保健419

一、新生儿保健419

二、婴儿保健422

三、幼儿保健425

四、学前儿童保健430

第十三章 老年保健434

第一节 机体的衰老434

一、衰老的概念与特征434

二、影响衰老的因素434

三、人体衰老的理论学说435

四、人体衰老外观的解剖学改变437

五、各系统器官的解剖和功能改变439

第二节 老年保健概述443

一、老年人划分标准443

二、健康老年人的标准443

三、社会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444

四、老年人年龄划分方法的探索446

第三节 老年人心理保健447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447

二、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449

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反应450

四、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与疾病的关系451

五、老年人心理卫生452

第四节 合理用药与老年保健453

一、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453

二、老年人药效动力学特点455

三、老年人用药原则455

四、老年人常用药物应用原则456

五、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预防459

第五节 老年人性生活保健460

一、老年人性器官的变化461

二、老年人性功能的变化462

三、老年期的性行为462

四、老年期性生活常识462

五、老年期性功能障碍463

六、保持健康性生活的原则465

第六节 自我保健466

一、概述466

二、自我保健的重要性466

三、常用自我保健手段467

四、常用自我保健的内容和方法468

五、老年期常见病自我保健470

第七节 老年人护理475

一、老年人药疗护理475

二、老年人安全护理476

三、老年病康复护理476

四、老年人运动护理4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