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务会计违法违纪与法律责任认定实务全书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文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 ISBN:780155156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421页
- 文件大小:227MB
- 文件页数:7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财务会计违法违纪与法律责任认定实务全书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的认定701
第二十五章 会计法律责任总论701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述701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701
二、法律责任的特点和分类701
第二节 法律制裁的种类702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702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702
第三节 关于刑事责任703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703
二、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区别703
三、关于犯罪704
四、关于刑罚705
第四节 会计法律关系707
一、会计法律关系特征707
二、会计法律关系构成707
三、会计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708
四、会计法律事实分类708
第二十六章 会计执法710
第一节 会计执法概述710
一、会计执法的含义710
二、会计法执行行为的种类711
三、会计执法的重要地位712
第二节 会计执法的原则713
一、合法原则713
二、合理原则714
三、效率原则714
四、监督原则714
五、违法责任原则716
第三节 会计执法依据718
一、行政执法依据概述718
二、会计执法的依据718
三、会计执法依据的适用721
第二十七章 会计行政处罚723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723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723
二、行政处罚的特征724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725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原则727
一、行政处罚法定原则727
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29
三、公正、公开的原则729
四、违法行为与处罚相适应的原则730
五、无救济即无处罚的原则731
六、受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的原则731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适用732
一、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732
二、行政处罚的情节734
三、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735
四、一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处罚的规则736
第四节 会计行政处罚的程序738
一、行政处罚简易程序738
二、一般程序740
第五节 会计行政处罚的执行745
一、罚款的收缴745
二、银行收缴罚款的程序746
三、当场收缴的程序746
四、强制收缴的措施747
第二十八章 会计行政复议748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748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748
二、行政复议的程序749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原则749
一、复议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非法干预原则749
二、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原则750
三、复议机关依法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原则752
四、一级复议原则753
五、不适用调解原则753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作用754
一、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纠正和防止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754
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755
第四节 申请复议的范围756
一、申请复议范围概述756
二、可以申请复议的事项756
三、禁止申请复议的事项760
第五节 行政复议管辖762
一、行政复议案件的一般管辖762
二、行政复议案件的特殊管辖763
第二十九章 会计行政诉讼767
第一节 行政诉讼概述767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767
二、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区别767
三、行政诉讼的程序768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原则和诉讼管辖768
一、行政诉讼的原则768
二、诉讼管辖769
第三节 会计行政诉讼参加人769
一、原告769
二、被告770
三、共同诉讼人770
四、第三人770
五、诉讼代理人770
第四节 会计行政诉讼的起诉的受理771
一、会计行政诉讼的起诉771
二、会计行政诉讼的受理772
第五节 会计行政诉讼的审理和判决773
一、审理前的准备773
二、开庭审理774
三、应诉要求775
四、判决780
五、上诉782
六、申诉784
七、会计行政案件的执行785
第三十章 会计工作法律责任790
第一节 十种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790
一、本条规定的应予处罚的十种行为790
二、对上述十种违法行为的处罚792
三、对第一款所列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处理792
第二节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法律责任793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793
二、依法追究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刑事责任793
三、依法追究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行政责任793
第三节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法律责任795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795
二、依法追究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刑事责任795
三、依法追究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行政责任796
第四节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法律责任796
一、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797
二、依法追究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刑事责任797
三、依法追究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行政责任798
第五节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的规定798
一、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行为的会计人员不得进行打击报复798
二、依法追究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单位负责人的刑事责任799
三、依法追究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单位负责人的行政责任799
四、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799
第六节 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800
一、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依法履行其职责800
二、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表现800
三、依法追究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行为的刑事责任801
四、依法对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行为给予行政处分801
第七节 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行为的行政责任的规定802
一、单位和公民对会计违法行为有检举权802
二、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802
第八节 违反会计法规定的行为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如何处理的规定802
一、审计法的有关规定803
二、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803
三、证券法的有关规定803
四、保险法的有关规定804
五、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804
第九节 其他会计法规规定的会计法律责任805
一、《总会计师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805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807
三、《会计证管理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809
四、《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811
五、《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规定的会计法律责任814
第三十一章 单位负责人会计工作法律责任821
第一节 单位负责人应当掌握的会计基础知识821
一、会计的产生和作用822
二、财务会计报告824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837
四、会计报表分析842
第二节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846
一、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846
二、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的重要意义850
三、从国外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做来看,单位负责人也应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854
四、从单位负责人的素质来看,单位负责人应有能力对本单位会计工作负责,也应有能力管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854
第三节 违反《会计法》单位负责人将承担的法律责任856
一、单位负责人承担法律责任概述856
二、建账及有关法律责任860
三、会计凭证及有关法律责任861
四、会计账簿及有关法律责任863
五、财务会计报告及有关法律责任866
六、会计核算的依据、内容及会计资料与有关法律责任868
七、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及有关法律责任873
八、记账本位币、会计记录文字及有关法律责任875
九、会计档案及有关法律责任876
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有关法律责任877
十一、会计监督及有关法律责任882
第四节 单位负责人应当怎样防范违法违纪会计行为883
一、对本单位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管理883
二、积极配合外部有关方面依法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施的监督检查889
三、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898
第三十二章 会计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法律责任903
第一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程序罪903
一、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概述903
二、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适用906
(一)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罪906
(二)虚假出资罪和抽逃出资罪907
(三)非法募集资金罪910
(四)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912
(五)非法清算罪913
(六)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罪914
(七)对公司、企业工作人员行贿罪915
(八)非法经营获利罪915
(九)损公肥私罪916
(十)经商失职罪916
(十一)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罪917
(十二)非法处置国有资产罪917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918
一、侵犯财产罪概述918
二、侵犯财产罪的适用921
(一)侵占单位财物罪的概念921
(二)挪用单位资金罪922
(三)挪用特定款物罪923
(四)破坏生产经营罪923
第三节 贪污贿赂罪924
一、贪污贿赂罪概述924
二、贪污贿赂罪的适用925
(一)贪污罪925
(二)挪用公款罪928
(三)受贿罪930
(四)行贿罪934
(五)介绍贿赂罪936
(六)单位贿赂罪936
(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940
(八)隐瞒境外存款不申报罪942
(九)私分国有资产罪944
(十)私分罚没财物罪945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946
一、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概述946
二、破环金融管理秩序罪的适用948
(一)伪造、变造货币罪948
(二)故意出售、购买、运输、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罪950
(三)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952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953
(五)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953
(六)伪造、变造有价证券罪955
(七)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955
(八)内幕交易罪956
(九)妨害证券信息罪962
(十)操纵证券市场罪964
(十一)非法发放贷款罪967
(十二)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968
(十三)非法出具信用证明罪969
(十四)非法承兑、付款、保证罪969
(十五)逃汇罪970
(十六)洗钱罪970
(十七)套取信贷资金罪971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972
一、金融诈骗罪概述972
二、金融诈骗罪的适用974
(一)非法集资罪974
(二)贷款欺诈罪975
(三)票据欺诈罪978
(四)信用证欺诈罪979
(五)信用卡欺诈罪980
(六)政府债券诈骗罪981
(七)保险欺诈罪982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983
一、偷税罪983
二、抗税罪985
三、妨碍追缴欠税罪986
四、骗取出口退税罪988
五、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991
六、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罪993
七、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994
八、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995
九、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996
十、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罪997
十一、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普遍发票罪999
十二、非法出售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罪1000
第五编 注册会计师查处会计违法违纪的程序和方法1006
第三十三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和方法体系1006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和方法的演变1006
一、详细审计阶段1006
二、抽样审计阶段1006
三、制度基础审计阶段1007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和方法的构成1008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的构成1008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的构成1010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特点1012
一、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基础1012
二、提高审计效率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和方法的根本要求1013
三、保证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和方法的最终目标1013
第三十四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承接1016
第一节 业务承接的职业道德要求1016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1016
一、客户情况的了解与分析1016
二、对客户审计的理由、委托目的进行分析,确认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1018
三、客户的选定1018
第三节 评价专业胜任能力1018
一、独立性的评价1019
二、执行审计能力的评价1019
三、应有谨慎的评价1020
第四节 业务约定书1020
一、签约前与客户的沟通1021
二、业务约定书的内容1021
三、业务约定书的格式1022
第三十五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规划1024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规划的工作内容1024
一、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1025
二、执行分析程序1026
三、评估重要性水平1028
四、评估审计风险1029
五、制定初步审计策略1031
第二节 审计计划的编制和审核1031
一、审计计划的内容1031
二、审计计划的编制1033
三、审计计划的审核1034
第三十六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效率考虑1036
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判断1036
一、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1037
二、重要性在审计实施和终结阶段的运用1041
第二节 审计风险评估与控制1043
一、审计风险模型1043
二、审计风险的事前控制——审计计划阶段对审计风险的评估1043
三、审计风险的事中控制——审计实施阶段进一步评估审计风险并考虑其对审计程序的影响1045
四、审计风险的事后控制——审计终结阶段考虑审计风险对审计结论的影响1046
第三节 内部控制考察1047
一、对内部控制进行考察的一般考虑和基本策略1047
二、调查了解内部控制系统1050
三、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健全性评价1061
四、符合性测试1063
五、对内部控制的进一步评价——有效性评价1069
第三十七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抽样操作1072
第一节 抽样操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1072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与分类1072
二、抽样操作计划的确定1073
三、样本的选取1076
四、抽样结果的评价1078
第二节 符合性测试中的属性抽样操作1080
一、属性抽样的基本概念1080
二、属性抽样的方法1081
三、属性抽样的具体操作程序1085
第三节 实质性测试中的变量抽样操作1086
一、变量抽样的基本概念1086
二、变量抽样的方法1087
三、变量抽样的具体操作程序1089
第三十八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物监查1091
第一节 实物监查的一般方法1091
一、盘点法1092
二、函证法1093
三、询问法1094
四、观察法1094
五、鉴定法1094
第二节 现金及有价证券的监查1095
一、现金类资产的监查1095
二、有价证券的监查1099
第三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监查1100
一、应收账款的监查1100
二、应收票据的监查1104
三、预付账款的监查1105
第四节 存货的监查1105
一、存货的监盘1106
二、存货的函证1109
第五节 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监查1110
一、固定资产的监查1110
二、无形资产的监查1114
第六节 负债的监查1116
一、流动负债的监查1116
三、长期负债的监查1121
第三十九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账目核查1124
第一节 账目核查的一般程序与方法1124
一、账目核查的基本方法1124
二、账目核查的技术方法1126
第二节 会计凭证的核查1131
一、会计凭证核查的对象及主要内容。1131
二、会计凭证错弊的查证1132
三、案例分析1138
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核查1139
一、会计账簿核查的对象1139
二、会计账簿核查的主要内容1141
三、会计账簿错弊的查证1141
四、案例分析1146
第四节 会计报表的核查1147
一、会计报表核查的对象及主要内容1147
二、会计报表的核查1148
四、案例分析1153
第四十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账项调整1161
第一节 账项调整的一般程序与方法1161
一、对已经查证的会计错弊进行分析,确定应调整的错报或漏报1162
二、制订初步调整策略1163
三、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确定最终调整方案1163
四、考察调整方案的实施情况1164
第二节 账项调整案例1164
一、收入循环的账项调整1164
二、支出循环的账项调整1166
三、员工服务循环的账项调整1171
四、生产循环的账项调整1173
五、资与理财循环的账项调整1174
第四十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底稿制作1178
第一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及编制要求1178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1178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1179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技巧1180
一、索引法1180
二、收集标识法1184
三、汇总法1184
四、分解法1184
五、试算平衡法1185
六、归纳法1185
七、收集法1185
第四十二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告1186
第一节 审计报告1186
一、审计报告的种类和编制原则1187
二、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1188
三、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和方法1189
四、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1189
五、管理建议书1196
第二节 验资报告1199
一、验资的程序和方法1199
二、验资报告的内容和结构1201
三、验资报告的范式1202
第三节 资产评估报告1207
一、资产评估的程序1207
二、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1208
三、资产评估的方法1209
四、资产评估报告的编制1210
第四节 其他鉴证业务报告1216
一、内部控制审核报告1216
二、未来财务信息审核报告1218
三、特殊报告、1220
四、复核业务报告1223
第四十三章 注册会计师法律规范122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225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1230
三、独立审计基本准则1231
四、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1233
五、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业务约定书1235
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1236
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抽样1239
八、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1241
九、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1243
十、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1246
十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1249
十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1251
十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1255
十四、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1257
十五、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利用专家的工作1259
十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1261
十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期初余额1263
十八、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期后事项1264
十九、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关联方及其交易1266
二十、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1269
二十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违反法规行为1272
二十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1274
二十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1276
二十四、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1278
二十五、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1280
二十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管理当局声明1282
二十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与管理当局的沟通1283
二十八、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1285
二十九、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1288
三十、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3号——小规模企业审计的特殊考虑1289
三十一、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4号——盈利预测审核1291
三十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1294
三十三、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特殊目的业务审计报告1296
三十四、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发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298
三十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工交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暂行办法》的通知1300
三十六、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从事金融相关审计业务暂行办法》的通知1301
第六编 会计违法违纪防范操作的方法与措施1307
第四十四章 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意义及一般操作方法1307
第一节 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意义1307
一、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概念1307
二、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种类1308
三、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主要性1308
第二节 会计违法违纪防范机制的建立1309
一、建立会计违法违纪防范机制的原则1309
二、会计违法违纪防范机制的建立1310
第三节 建立建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1315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1315
二、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1316
三、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1322
四、相关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权限1322
第四节 配合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实行监督检查1323
一、配合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1323
二、配合审计机关实施监督检查1324
三、配合税务机关实施监督检查1325
四、配合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1326
五、配合保险监管机构进行检查1328
六、各单位对于重复检查等有关情况有权予以抵制1328
第五节 配合会计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验资和其它业务工作1329
一、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1330
二、对外开放会计市场1330
三、注册会计师的执行范围1330
四、注册会计师独立承担法律责任1331
五、注册会计师不代表单位负责人承担法律责任1332
第六节 对违法会计行为进行检举1332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违法会计行为1332
二、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为检举人保密1333
第四十五章 会计违法违纪防范操作的具体措施1334
第一节 货币资金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34
一、货币资金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34
二、货币资金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方法与措施1335
第二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36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36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一般方法与措施1337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主要会计违法违纪形态的防范1337
第三节 存货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38
一、存货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38
二、存货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一般方法与措施1338
三、存货核算主要会计违法违纪形态的防范1339
第四节 投资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39
一、投资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39
二、投资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一般方法与措施1340
三、投资核算主要会计违法违纪形态的防范1342
第五节 固定资产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43
一、固定资产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43
二、固定资产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一般方法与措施1344
第六节 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44
一、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44
二、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一般方法与措施1345
三、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主要会计违法违纪形态的防范1345
第七节 负债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46
一、负债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46
二、负债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方法与措施1346
第八节 所有者权益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47
一、所有者权益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47
二、所有者权益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一般方法与措施1348
三、所有者权益核算主要会计违法违纪形态的防范1348
第九节 成本和费用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50
一、成本和费用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50
二、成本和费用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一般方法与措施1351
三、成本和费用核算主要会计违法违纪形态的防范1351
第十节 损益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52
一、损益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52
二、损益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一般方法措施1353
三、损益核算主要会计违法违纪形态的防范1353
第十一节 利润核算会计违法违纪的防范1354
一、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特性1354
二、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会计违法违纪防范的方法和措施1354
第七编 会计违法违纪审查常用工作底表1359
第四十六章 会计违法违纪审查一般工作底表格式及编制方法1359
一、审计约定事项控制表的格式1359
二、审计业务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及其编制方法1360
三、审计约定事项工时及费用控制表及其编制方法1361
四、审计程序表及其编制方法1362
五、审计试算平衡表及其编制方法1363
六、审计差异调整表(一)及其编制方法1364
七、审计差异调整表(二)及其编制方法1365
八、审计差异调整表(三)及其编制方法1366
九、符合性测试工作底稿格式及其编制方法1367
十、截止性测试工作底稿格式及其编制方法1368
十一、分析性测试工作底稿(一)及其编制方法1369
十二、分析性测试工作底稿(二)及其编制方法1370
十三、分析性测试工作底稿(三)及其编制方法1371
十四、询证函的格式1372
第四十七章 会计违法违纪审查特定工作底表格式及编制方法1373
一、银行往来询证函的格式1373
二、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轧表及其编制方法1374
三、被审计单位基本概况表的格式1375
四、内部控制制度调查问卷及其编制方法1376
五、库存现金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77
六、库存现金盘点表及其编制方法1378
七、银行存款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79
八、银行存款明细账户审定表的格式1380
九、银行存款调节表及其编制方法1381
十、短期投资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82
十一、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83
十二、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84
十三、坏账准备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85
十四、存货明细账户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86
十五、存货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87
十六、存货抽查表及其编制方法1388
十七、存货计价测试表及其编制方法1389
十八、待摊费用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90
十九、长期投资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91
二十、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92
二十一、固定资产明细账户审定表的格式1393
二十二、固定资产抽查表及其编制方法1394
二十三、在建工程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95
二十四、在建工程明细账户审定表的格式1396
二十五、无形资产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97
二十六、递延资产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98
二十七、短期借款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399
二十八、短期借款明细账户审定表的格式1400
二十九、应付账款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01
三十、应付账款明细账户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02
三十一、应付福利费审定表的格式1403
三十二、未交税金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04
三十三、未交税金明细账户审定表的格式1405
三十四、未付利润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06
三十五、预提费用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07
三十六、实收资本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08
三十七、资本公积审定表的格式1409
三十八、盈余公积审定表的格式1410
三十九、产品销售收入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11
四十、产品销售成本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12
四十一、生产成本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13
四十二、制造费用审定表的格式1414
四十三、材料成本差异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15
四十四、其他业务利润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16
四十五、管理费用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17
四十六、财务费用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18
四十七、营业外收入审定表的格式1419
四十八、营业外支出审定表的格式1420
四十九、所得税审定表及其编制方法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