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 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沃建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4475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灾区-心理保健-调查报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 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危机干预概述1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1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技术及实施的步骤3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及干预案例6
四、此前研究的缺陷和问题的提出8
第二章 地震灾后群众心理危机总体特点10
第一节 5·12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调查方法11
一、调查对象11
二、研究方法12
三、研究工具14
四、调查步骤15
五、数据收集与整理16
第二节 受灾群众的不良情绪状态16
一、抑郁情绪的分析18
二、孤独情绪的分析19
三、恐惧情绪的分析21
四、烦躁情绪的分析22
五、愤怒情绪的分析23
六、焦虑情绪的分析24
第三节 受灾群众的生理不适应反应26
一、身体不适应分析26
二、睡眠质量27
三、饮食状况29
第四节 灾区群众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的变化30
一、注意力31
二、兴趣32
三、自我效能33
第五节 受灾群众应对方式34
一、强迫行为34
二、回避行为36
三、漠然行为37
四、自杀的特点38
五、自罪感39
六、退避行为40
七、幻想行为42
八、自责行为43
九、求助行为44
十、合理化行为45
十一、解决问题行为46
第六节 受灾群众人格特点的比较48
一、不同情绪健康水平的受灾群众的人格总体差异48
二、有显著差异人格维度的LSD检验49
三、受灾群众人格特点的平均数比较50
第三章 5·12灾后不同程度受创群体的心理状态比较54
第一节 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不良情绪的差异研究55
一、三类群体的不良情绪总体差异55
二、对不良情绪在三类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LSD检验55
三、对不良情绪在三类群体间的差异进行平均数的直观比较57
第二节 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的生理差异研究57
一、三类群体生理差异总体特点研究58
二、生理适应差异的LSD检验58
三、对三类群体间生理反应差异进行平均数的直观比较59
第三节 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认知与自我效能的差异研究59
一、三类群体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上的总体差异59
二、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的LSD检验60
三、三种群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平均数直观比较61
第四节 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的应对方式差异研究61
一、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不良情绪的应对方式比较62
二、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不良行为的应对方式比较65
第五节 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的人格差异研究68
一、三类群体在人格上的总体差异68
二、对有显著差异的人格特点进行LSD检验69
三、对有显著差异的四个人格特征进行直观的平均数比较70
第四章 青少年灾后心理危机的年龄特点72
第一节 青少年不良情绪变化的特点72
一、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总体差异73
二、青少年不良情绪的LSD检验74
三、三类学生群体不良情绪的平均数比较75
第二节 青少年生理反应的总体差异76
一、青少年生理反应的总体差异76
二、青少年生理反应的LSD检验77
三、三类学生群体生理不适应状态的平均数比较78
第三节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变化特点79
一、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变化总体差异特点79
二、三类学生在认知和自我效能上的LSD检验80
三、三类学生群体在注意力障碍、兴趣及自我效能上的平均数比较81
第四节 青少年的应对方式变化特点81
一、青少年应对方式的总体差异特点82
二、青少年应对方式的LSD检验83
三、青少年的应对方式各维度平均数比较85
第五节 青少年的人格变化特点87
一、青少年人格变化的总体差异特点87
二、青少年人格变化的LSD检验89
三、三类学生群体人格特点的平均数比较89
第五章 5·12地震灾后心理危机的群体差异比较92
第一节 青少年、成人和救援者三类群体的不良情绪总体差异比较92
一、青少年、成人和救援者三类群体的不良情绪比较93
二、青少年、成人和救援者三类群体不良情绪的LSD检验94
三、青少年、成人和救援者三类群体不良情绪的平均数比较95
第二节 青少年、成人和救援者三类群体的生理反应比较96
一、三类群体生理反应的总体差异比较96
二、三类群体生理反应的LSD检验97
三、三类群体生理反应的平均数比较98
第三节 青少年、成人和救援者三类群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比较100
一、三类群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的总体差异比较100
二、三类群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的LSD检验101
三、三类群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平均数比较102
第四节 青少年、成人和救援者三类群体的应对方式比较103
一、三类群体应对方式的总体差异比较103
二、三类群体应对方式的LSD检验105
三、三类群体应对方式的平均数比较106
第五节 青少年、成人和救援者三类群体的人格特点比较110
一、三类群体人格特点的总体差异比较110
二、三类群体人格特点的LSD检验112
三、三类群体人格特点的平均数比较114
第六章 不良情绪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119
第一节 人格对不良情绪的影响119
一、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点120
二、与孤独相关的人格特点122
三、与恐惧相关的人格特点123
四、与愤怒相关的人格特点126
五、与烦躁相关的人格特点128
六、与焦虑相关的人格特点129
第二节 影响不良情绪的多种因素分析132
第七章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与建议135
第一节 亲人遇难群体的危机干预方案136
一、亲人遇难群体的危机现状136
二、危机干预具体对策136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干预137
一、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危机现状137
二、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危机干预具体对策138
第三节 成人及救援者群体的心理危机干预141
一、成人及救援者群体的危机现状141
二、成人及救援者群体的危机干预具体对策142
结论148
参考文献155
附录159
附录一访谈案例160
附录二志愿者心声178
附录三现场访谈纲要185
后记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