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输血检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输血检验
  • 胡丽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865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输血-医学院校-教材;血液检查-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输血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输血发展史1

第二节 临床输血的发展趋势2

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2

无偿献血3

合理输血和成分输血3

新技术的应用3

输血的信息化管理3

第三节 临床输血检验学习方法3

明确学习目的3

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4

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4

第一章 临床输血管理7

第一节 医院输血科和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7

输血科8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9

第二节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0

输血申请10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1

交叉配血11

发血11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12

第三节 输血前告知与输血不良反应的测报13

输血前告知13

输血不良反应的测报15

第四节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16

输血科(血库)的质量管理16

质量评估17

第二章 采供血管理18

第一节 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18

我国采供血机构的发展18

我国采供血机构的分类19

采供血机构的职责19

采供血机构应担负的法律责任20

第二节 保证输血安全21

血源管理21

血液制备22

实验室血液检测23

输血管理24

第三节 采供血质量管理25

血站的质量管理25

ISO国际质量认证30

第三章 血型遗传学35

第一节 血型遗传学基础和遗传物质35

血型遗传学基础35

基因与性状36

第二节 血型的遗传方式38

基因的传递和基因的相互作用38

血型遗传方式的特点和血型群体遗传学39

第四章 红细胞血型系统43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43

概况43

红细胞血型抗原44

红细胞血型抗体51

红细胞抗原和抗体的鉴定57

红细胞血型学新技术的发展58

红细胞血型研究成果的应用59

第二节 ABO血型系统59

ABO血型系统的特性59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60

ABO亚型62

ABO基因及其多态性65

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与Rh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68

ABO血型的常规鉴定70

第三节 Rh血型系统70

Rh血型系统概述70

Rh血型抗原的血清学鉴定77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和临床意义79

第四节 其他血型系统80

MNS血型系统80

Kidd血型系统82

Diego血型系统83

P血型系统84

Kell和Kx血型系统85

Duffy血型系统87

Lutheran血型系统88

Dombrock血型系统89

第五章 白细胞血型90

第一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概述90

第二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遗传结构与特点91

HLA基因结构91

HLA命名95

HLA抗原结构和分布99

HLA的遗传特点100

第三节 HLA在医学中的应用101

HLA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01

HLA的临床实际应用103

第四节 粒细胞血型107

粒细胞抗原107

粒细胞抗原抗体检测方法109

粒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110

第六章 血小板血型系统112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112

ABO系统血型抗原112

HLA系统血型抗原113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13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115

血小板输血治疗无效和输血后紫癜115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6

移植相关的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17

血小板的自身免疫作用117

第三节 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输血118

血小板同种抗体和血小板输注效果118

适合性血小板输血118

第七章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123

第一节 血型实验室的基础知识123

实验室的安全规范123

血型实验室试剂配制的基础知识123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125

第二节 血型实验室常规技术规程126

红细胞ABO血型鉴定126

红细胞Rh血型鉴定127

抗球蛋白试验128

酶试验技术的实验130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132

微柱凝集试验技术134

第三节 输血前检查135

目的和要求135

受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135

ABO和Rh定型135

抗体筛选和鉴定137

交叉配血试验139

标签和发血139

大量输血和紧急输血的发血140

第四节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140

不规则抗体的概念140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140

不规则抗体的鉴定141

第五节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142

用于直抗试验的抗球蛋白试剂种类142

直抗试验的基本方法142

直抗阳性的意义143

各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直抗分型结果144

阳性直抗试验的评价144

抗球蛋白试验的影响因素146

第六节 具有自身抗体的患者血清学检查146

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的几种情况及其对血清学试验的影响146

自身抗体的处理和相关血清学检查147

第七节 抗体效价测定149

抗体效价测定149

效价测定的评分149

不同抗体检测技术的相对灵敏度150

标准品151

第八节 吸收放散试验151

吸收试验151

放散试验152

吸收放散试验的应用范围153

第九节 凝集抑制试验153

抑制血凝试验的基本原理153

凝集抑制试验中抑制物的处理153

凝集抑制试验中抗体的标化154

唾液中血型物质的检测154

利用毛发等其他组织做中和抑制试验155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155

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155

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155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156

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治疗157

第八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技术159

第一节 HLA血清学技术159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160

抗血清的来源和标准161

血清学分型方法的影响因素161

第二节 HL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162

HL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163

HLA高分辨分型中模棱两可结果的原因及其对策167

第三节 HLA抗体检测168

补体依赖的淋巴细胞毒方法168

ELISA方法169

流式细胞术169

第九章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170

第一节 血清学检测方法170

国内外血小板血清学检测技术概况170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170

第二节 基因分型技术173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原理173

PCR-SSP方法174

PCR-RFLP方法174

基因分型技术的优越性174

第十章 血液成分的制备及其保存175

第一节 血液成分制备及保存概述175

血液成分制备的原则176

血液成分保存的原则及原理180

第二节 红细胞制剂的种类、制备和保存183

浓缩红细胞183

悬浮红细胞183

洗涤红细胞184

少白细胞红细胞184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185

第三节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187

制备方法187

保存188

第四节 血浆制品及冷沉淀的制备和保存189

新鲜冰冻血浆189

冷沉淀190

血浆蛋白制品192

第五节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液成分194

血细胞分离机的种类及工作原理195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红细胞197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198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其他血液成分199

第六节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201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必要性201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202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方法的种类203

第七节 血液储存和运输的基本要求210

血液储存的基本要求210

血液运输的基本要求211

第十一章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212

第一节 基本条件的控制212

标准操作规程212

记录的管理214

仪器与设备的质量控制215

试剂的质量控制216

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217

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218

质控物219

步骤和方法219

室内质控的评价227

第三节 室间质量评价228

方式228

评分228

第四节 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的关系230

第十二章 输血新技术的应用231

第一节 血液辐照231

概述231

作用机制231

适应证232

辐照剂量232

第二节 白细胞去除232

概述232

作用机制232

适应证233

第三节 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234

概述234

治疗性血浆置换237

治疗性红细胞置换247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248

第十三章 临床输血259

第一节 概论259

合理用血259

成分输血262

第二节 全血输注264

全血输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64

剂量及用法265

全血输注的缺点265

第三节 红细胞输注266

红细胞输注的基本原则266

红细胞制剂及输注适应证267

剂量及用法269

第四节 粒细胞输注269

粒细胞输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70

剂量及用法270

第五节 血小板输注270

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71

剂量及用法273

特制血小板制剂的临床应用273

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评价274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275

血小板输注的前景277

第六节 血浆输注278

新鲜冰冻血浆278

普通冰冻血浆279

第七节 冷沉淀输注279

冷沉淀输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79

剂量及用法280

第八节 血浆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280

白蛋白制品280

免疫球蛋白制品281

各种凝血因子制品281

其他血浆蛋白制品283

第九节 自身输血283

自身输血的优点284

自身输血的种类284

第十节 特殊患者的输血治疗286

器官移植患者的输血28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输血289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290

慢性贫血患者的输血291

Rh(D)阴性患者的输血291

新生儿及儿童输血292

老年患者输血293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输血294

严重肝病患者的输血294

尿毒症患者的输血294

围手术期患者的输血295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295

大量输血296

第十一节 输血不良反应297

输血不良反应概述297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298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307

第十四章 可经输血传播的疾病309

第一节 可经输血传播疾病的种类309

病毒性疾病309

细菌感染性疾病315

梅毒316

寄生虫病316

第二节 输血传播疾病的检测317

乙型肝炎的检测317

丙型肝炎的检测318

艾滋病的检测319

梅毒的检测320

第三节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20

加强对献血员的筛选检查320

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320

加强对血液或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320

合理用血,提倡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321

第十五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322

第一节 概述322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的机制322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历史323

造血干细胞的生物特性323

造血干细胞的检测324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324

造血干细胞移植分类325

第二节 骨髓移植326

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保存326

骨髓移植指征330

骨髓移植技术333

移植后处理336

第三节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43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343

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和保存344

纯化345

回输346

第四节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46

采集方法346

脐带血的成分347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347

参考文献348

英中文词汇对照(按ABC顺序)349

中英文词汇对照(按ABC顺序)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