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1243336.jpg)
- 汪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4849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货币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6
第一节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6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功能7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7
三、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功能的传统认识10
第二节 1998年合并存款准备金账户的实质意义15
一、我国设置支付准备金账户的历史原因15
二、1998年合并存款准备金账户的实质意义16
三、第二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备付金制度的差异16
第三节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具体规定的探讨17
一、我国部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制度的变化17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对非银行机构存款的规定18
三、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分析19
四、动用存款准备金保支付问题26
第四节 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的简要分析26
一、1984——1999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及其效果27
二、2003年以来我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及其效果28
三、2003年以来我国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及其效果分析34
四、外汇存款准备金缴存制度的实施效果37
本章小结38
第二章 公开市场业务40
第一节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概述41
一、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41
二、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方式43
三、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招标方式45
第二节 我国通货紧缩时期的公开市场业务46
一、1998年5月至1999年:以投放流动性为目标47
二、2000年:对冲向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带来的流动性增加47
三、2001年:注入流动性以抑制通货紧缩48
四、2002年:全面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49
第三节 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不断扩大背景下的公开市场业务55
一、2003年的公开市场业务56
二、2004年的公开市场业务62
三、2005年的公开市场业务68
四、2006年的公开市场业务74
五、2007年的公开市场业务78
第四节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特征总结84
一、公开市场业务周期性显著,且与经济周期不一致85
二、从政策意图上分析,以被动型对冲操作为主86
三、缺乏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86
四、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流动性泛滥的程度86
本章小结87
第三章 中央银行票据88
第一节 我国中央银行票据的特征及其调控机理89
一、我国中央银行票据的特征89
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对比90
三、货币当局对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评价92
第二节 我国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可持续性研究93
一、我国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历程93
二、我国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主要障碍94
第三节 中央银行票据:终将消逝的货币政策工具109
一、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验和教训109
二、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角度的分析110
三、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角度的分析115
四、中央银行票据能否成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主流工具115
第四节 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定向中央银行票据与特种存款124
一、我国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的背景分析124
二、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带来的负面影响127
三、定向中央银行票据128
四、中国人民银行特种存款130
本章小结130
第四章 再贴现和再贷款132
第一节 我国再贴现政策工具133
一、典型市场经济国家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功能定位分析133
二、1998年以来我国再贴现业务的发展和功能定位的变化134
三、我国能否借鉴“利率走廊”操作模式138
第二节 我国再贷款政策工具139
一、文献回顾140
二、我国再贷款政策工具功能的演变140
三、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再贷款职能扩大化的危机与挑战149
第三节 再贷款(再贴现)浮息制度的讨论151
本章小结153
第五章 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货币政策155
第一节 邮政储汇局、政策性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金关系155
一、文献回顾156
二、邮政储汇局与我国中央银行的资金关系156
三、邮政储汇局与政策性银行之间的资金关系159
四、中央银行发放的再贷款是否需要有资金来源160
第二节 我国金融系统是否从农村抽走资金161
一、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再贷款是否弥补了邮政储蓄抽走的资金161
二、中央银行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整体在下降162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从县域经济撤出164
四、对“三农”经济获得贷款的整体分析165
第三节 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与政策性金融债券利率的关系165
第四节 邮政储蓄业务的影响——基于货币政策周期的分析167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货膨胀条件下邮政储蓄的紧缩作用167
二、世纪之交通货紧缩状态下邮政储蓄的紧缩作用168
三、2003年以来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对货币政策造成的影响169
本章小结171
第六章 政府存款与流动性管理172
第一节 我国国库管理制度的一般分析172
一、我国传统国库管理制度的特征及其缺陷173
二、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74
第二节 国库账户管理制度变化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175
一、1998年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前财政支出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175
二、1998年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后财政支出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176
三、实施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后财政支出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178
第三节 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179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银行存款模式179
二、以英国为代表的债券投资模式180
三、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182
四、我国两级政府存款体系制度的构想184
第四节 对政府存款付息问题的讨论186
一、中央银行是否应对政府存款付息186
二、商业银行是否应对政府存款付息187
本章小结190
第七章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研究191
第一节 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的操作目标模式191
一、价格型的操作目标及其操作模式191
二、数量型的操作目标及其操作模式192
第二节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主要问题193
一、我国货币当局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认识193
二、现行做法可能遭遇的障碍193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未来操作目标的选择194
一、我国选用价格型操作目标的必要性194
二、对我国几种主要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分析195
三、对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初步评价202
本章小结208
第八章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制度背景209
第一节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总结209
第二节 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210
本章小结221
结束语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特征总结222
附录 货币当局与中央银行的辨析225
一、对货币当局和中央银行的不同理解225
二、货币当局与中央银行的差异227
参考文献231
后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