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论临床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国俊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743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伤寒论-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伤寒论临床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础篇3
第一章 《伤寒论》概要3
第一节 《伤寒论》的成书与沿革3
一、《伤寒论》的产生3
二、《伤寒论》的沿革简介4
第二节 《伤寒论》的篇目与体例5
第三节 《伤寒论》中“伤寒”的多层涵义5
一、常规内涵5
二、特殊指代7
第四节 伤寒与温病的关系8
第五节 《伤寒论》的价值与贡献9
一、奠定辨证基础9
二、确立治则治法10
三、创立、保存了大量经方10
第二章 《伤寒论》的诊法特点12
第一节 望诊特色12
一、望面色12
二、望舌13
三、望形体13
第二节 闻诊特色14
一、闻声音14
二、嗅气味16
第三节 问诊特色16
一、问病因16
二、问病史17
三、问现症19
第四节 切诊特色19
一、三部诊脉20
二、寸口脉法20
三、运用模式21
第三章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24
第一节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24
一、六经辨证的概念24
二、六经辨证的源流24
三、六经辨证的体系25
四、六经辨证的特色27
第二节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28
第三节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29
第四章 《伤寒论》的诊断体系与模式30
第一节 诊病体系30
一、辨“病”是前提30
二、“六经辨证”并非阶段概念30
三、“病”的分类与命名30
四、六病之间的关系31
第二节 诊证体系35
一、《伤寒论》“证”的概念35
二、《伤寒论》中“证”的分类与表述36
第三节 病证结合体系37
一、“病”的诊断37
二、“证”的诊断37
三、病证结合诊断体系38
第四节 诊断模式38
一、基本诊断模式38
二、特殊诊断模式39
三、“诊”与“断”的渐进程序40
第五章 《伤寒论》的治疗学体系41
第一节 治则41
一、扶正祛邪41
二、表里先后42
三、随证治之42
四、三因制宜43
五、分步治疗43
六、病差防复45
第二节 治法45
一、汗法45
二、吐法46
三、下法46
四、和法47
五、温法47
六、清法48
七、消法48
八、补法49
九、涩法50
第三节 治疗学特点50
一、扶阳气50
二、存阴液51
第六章 《伤寒论》的思维特征53
第一节 动态思维53
一、动态思维的概念与特点53
二、动态思维在诊断中的运用53
三、动态思维在治疗过程中的运用55
第二节 常变思维56
一、常变思维的概念与特点56
二、常变思维在诊治中的运用56
第三节 审势思维58
一、审势思维的概念与特点58
二、审势思维在诊治中的运用58
第七章 《伤寒论》的习用阶梯60
第一节 学习阶梯60
一、基本方法60
二、学用准备61
第二节 临证阶梯62
一、初学阶段62
二、见习阶段62
三、临证阶段63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67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67
一、病因病机67
二、典型脉症67
三、证候分类68
四、传变与愈期69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70
一、太阳中风证70
二、太阳伤寒证73
三、太阳病特殊证情的辨治76
四、太阳病轻证87
第三节 太阳病兼证91
一、太阳中风兼证91
二、太阳伤寒兼证97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111
一、心阳虚类证111
二、脾虚类证121
三、肾阳虚类证127
四、阴阳两虚类证131
五、热证143
六、伤寒上热下寒证161
七、蓄水证163
八、水停中焦证166
九、蓄血证168
十、结胸证176
十一、痞证189
第五节 太阳病类似证207
一、水气内结证207
二、痰阻胸膈证210
三、风寒夹湿阻滞肌肉筋脉证212
四、风湿流注关节证214
五、营卫失和证216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19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219
一、病因病机219
二、典型脉症219
三、证候分类220
四、传变与愈期221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222
一、阳明病热证222
二、阳明病实证226
三、阳明病热实兼夹证242
四、阳明病热实转化证245
五、阳明腑实类似证247
六、湿热发黄证253
七、阳明血热证263
第三节 阳明虚寒证266
一、阳明中寒欲作固瘕证266
二、阳明中寒寒饮上逆证267
三、阳明中寒呕逆证268
第四节 阳明病兼证270
一、阳明病兼表证270
二、阳明病兼少阳证274
第五节 阳明病变证276
一、余热留扰胸膈证276
二、热余阴伤蓄水证278
三、阳明热入血室证280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281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281
一、病因病机281
二、典型脉症281
三、证候分类282
四、传变与愈期283
第二节 原发型少阳病283
一、原发型少阳病的诊断283
二、原发型少阳病的分类284
第三节 转属型少阳病285
一、转属型少阳病本证285
二、转属型少阳病兼证294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311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311
一、病因病机311
二、典型脉症311
三、证候分类312
四、传变与愈期312
第二节 原发型太阴病313
一、太阴病表证313
二、太阴虚寒证315
三、寒湿发黄证317
第三节 转属型太阴病320
一、太阴病兼表证320
二、太阴腹痛证322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25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325
一、病因病机325
二、典型脉症325
三、证候分类326
四、传变与愈期326
第二节 原发型少阴病本证327
一、少阴寒化类证327
二、少阴热化类证347
三、阳气内郁证353
四、少阴咽痛类证356
第三节 原发型少阴病变证363
一、移热膀胱证363
二、伤津动血证364
第四节 少阴病预后365
一、寒化证的判定原则365
二、热化证的判定原则367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68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368
一、病因病机368
二、典型脉症368
三、证候分类369
四、传变与愈期370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370
一、厥阴病寒证370
二、厥阴病热证374
三、厥热胜复证377
第三节 厥阴病变证380
一、厥阴转出少阳证380
二、热郁胸膈证381
第四节 厥阴病类似证383
一、上热下寒证383
二、厥逆证387
三、下利证399
四、呕哕证406
第五节 厥阴病预后409
一、阳回欲愈409
二、阳亡不治409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411
第一节 霍乱病纲要411
一、病因病机411
二、典型脉症411
三、证候分类412
第二节 霍乱病的证治412
一、三焦失司证412
二、中焦虚寒证414
三、亡阳厥冷证416
四、阳衰脱液证418
五、阳亡阴竭证420
六、愈后身痛证422
第八章 辨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425
第一节 差后劳复病纲要425
一、病因病机425
二、证候分类425
三、治法方药425
第二节 差后劳复病的证治425
一、余热复聚,热郁胸膈证425
二、发热证428
三、湿热下注水肿证430
四、中焦虚寒吐涎证432
五、气液两伤,余热未清证433
六、日暮微烦证436
方剂索引437
主要参考文献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