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268091.jpg)
- 王汉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10610X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什么是文学理论1
二 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理论4
三 怎样学习文学理论7
第一章 文学的特质11
第一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11
一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11
二 文学是通过作家头脑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15
三 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20
第二节 文学的形象性23
一 文学离不开形象23
二 文学形象的特点28
三 文学形象的典型性31
第三节 文学的情感性38
一 情感是文学的内在特质38
二 文学所表现的情感是审美情感42
三 情感性和思想性的关系45
第四节 文学的审美性48
一 审美性是文学的根本特性48
二 文学是真、善、美的统一53
第五节 文学是语言艺术57
一 文学以语言为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塑造艺术形象57
二 语言艺术的特点60
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67
第一节 文学作品是有机的整体67
一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67
二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68
第二节 文学作品内容的诸要素71
一 题材71
二 主题76
三 情节80
第三节 文学作品形式的诸要素84
一 结构84
二 语言87
三 文学的基本表现方式90
四 文学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95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98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分类98
一 文学体裁分类的依据98
二 文学体裁分类的相对性99
第二节 诗歌99
一 诗歌的基本特征100
二 诗歌的基本分类104
第三节 散文105
一 散文的基本特征105
二 散文的分类107
第四节 小说109
一 小说的基本特征109
二 小说的分类111
第五节 戏剧文学113
一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113
二 戏剧文学的分类118
第六节 影视文学119
一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120
二 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121
第四章 文学创作125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必备条件126
一 丰富的生活经验126
二 特殊的智能结构127
三 强烈的创作动机132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134
一 艺术感知134
二 艺术想象141
三 审美情感148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思维形式148
一 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思维形式148
二 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153
三 潜意识和灵感153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构思157
一 心理表象的感知阶段157
二 审美意象的孕育阶段159
三 艺术形象的生成阶段163
第五节 文学创作的特征167
一 主观表现与客观再现的辩证统一168
二 理性思考与艺术想象的有机化合169
三 自觉意识与非自觉意识的相辅相成172
第六节 典型化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174
一 典型化的涵义174
二 典型化的途径177
第五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182
第一节 创作方法的性质182
一 创作方法的涵义182
二 创作方法的积极意义184
三 创作方法与选择和运用187
第二节 文学史上几种主要的创作方法190
一 现实主义190
二 浪漫主义204
三 古典主义211
四 自然主义215
五 现代主义218
第三节 创作方法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231
一 创作方法间相互影响与渗透的具体表现232
二 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形成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局面235
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239
第一节 文学风格的涵义和意义239
一 文学风格的涵义239
二 文学风格的意义242
第二节 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245
一 文学风格的形成245
二 文学风格的具体表现251
三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53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美学要素257
一 识度257
二 情趣259
三 格调261
四 气势262
五 色彩263
第四节 文学流派265
一 文学流派的涵义265
二 文学流派的形成267
三 文学流派的意义269
第七章 文学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271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属性271
一 文学在上层建筑中的特殊性271
二 文学的阶级性和党性274
三 文学的人性276
四 文学的人民性279
五 文学的民族性284
六 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289
第二节 文学的社会功能291
一 文学的认识功能292
二 文学的教育功能293
三 文学的娱乐功能295
第八章 文学的发生和发展298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298
一 文学起源与劳动的关系298
二 文学起源的其它学说301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305
一 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305
二 社会意识对文学发展的影响308
三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现象310
第三节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312
一 文学发展的继承性312
二 文学的横向借鉴316
三 文学的继承、借鉴和创新319
四 正确评价西方文学324
第九章 文学欣赏327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和意义327
一 接受美学与文学欣赏327
二 文学欣赏的性质329
三 文学欣赏的意义333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心理机制336
一 文学欣赏中的审美感知337
二 文学欣赏中的想象和联想339
三 文学欣赏中的情感活动342
四 文学欣赏中的理解344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特点345
一 直观把握和理性认识的统一345
二 再创造和再评价的统一346
三 主观差异性和客观一致性的统一348
第四节 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350
一 文学欣赏能力的主要标志351
二 培养文学欣赏能力的主要途径353
第十章 文学批评359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359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359
二 文学批评的任务364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369
一 文学批评标准的差异性和相对统一性369
二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371
三 文学批评的标准373
第三节 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简介379
一 逻辑方法381
二 社会学方法383
三 形式主义方法384
四 结构主义方法386
五 心理分析方法389
六 原型批评方法390
后记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