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医学
  • 陈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153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法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法医学任务1

二、法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2

三、法医学分支学科3

第二节 法医学鉴定和出庭作证4

一、鉴定与法医学鉴定人4

二、鉴定人出庭作证7

第三节 法医学发展简史10

一、中国法医学发展简史10

二、外国法医学简史15

第二章 法医死亡学18

第一节 死亡18

一、死亡学的传统概念18

二、死亡学的现代概念——脑死亡19

三、死亡过程22

第二节 死因分析23

一、死因分类24

二、死因分析的注意事项26

第三节 死亡方式27

一、非暴力性死亡27

二、暴力性死亡27

第四节 假死30

一、原因30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0

第五节 死亡证明31

一、死亡证明的意义31

二、死亡证明的确认31

第三章 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推断33

第一节 概述33

第二节 早期尸体现象33

一、死后早期眼部改变34

二、尸冷34

三、尸斑35

四、尸僵37

五、尸体痉挛38

六、自溶和自家消化38

第三节 晚期尸体现象39

一、毁坏型尸体39

二、保存型尸体42

第四节 其他死后变化43

一、死后化学变化44

二、动物、昆虫对尸体的毁坏44

三、死后人为现象44

第五节 死亡时间推断45

第四章 机械性损伤48

第一节 概述48

一、机械性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48

二、机械性损伤的分类49

三、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49

四、机械性损伤的检查52

第二节 钝器损伤53

一、棍棒伤53

二、砖、石损伤54

三、斧、锤类损伤54

四、徒手伤54

五、高坠伤55

六、挤压伤57

第三节 锐器损伤57

一、锐器伤的形态特征和基本类型57

二、刺创57

三、切创58

四、砍创59

五、剪创60

第四节 火器损伤60

一、枪弹损伤60

二、爆炸损伤65

第五节 交通损伤67

一、交通损伤的特点67

二、损伤形成机制67

三、行人损伤特征68

四、车内人员的损伤特征69

五、道路交通损伤的法医学鉴定70

第六节 颅脑损伤70

一、头皮损伤70

二、颅骨骨折71

三、颅内出血72

四、脑损伤73

第七节 机械性损伤尸体的法医学鉴定74

一、死亡原因鉴定75

二、致伤物推断和认定77

三、损伤时间推断78

四、死亡方式认定81

第五章 机械性窒息83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83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的尸体征象84

一、尸体体表征象84

二、尸体内部征象85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案件的法医学鉴定86

第四节 缢死86

一、缢死的相关要素86

二、缢死的死亡机制88

三、缢死的表现89

四、缢索的物证意义91

五、缢死的法医学鉴定92

第五节 勒死94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94

二、勒死的死亡机制96

三、勒死的表现96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97

第六节 扼死99

一、扼颈的方式99

二、扼死的死亡机制99

三、扼死的表现100

四、扼死的法医学鉴定101

第七节 挤压性窒息死102

一、挤压性窒息死的损伤方式102

二、挤压性窒息死的死亡机制102

三、挤压性窒息死的表现103

四、挤压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103

第八节 捂死103

一、捂死的方式104

二、捂死的死亡机制104

三、捂死的表现104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104

第九节 哽死105

一、哽死的方式105

二、哽死的死亡机制105

三、哽死的表现106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106

第十节 性窒息106

一、性窒息的现场106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107

三、性窒息者的一般情况107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107

五、性窒息死者的表现107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107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108

一、体位性窒息的方式108

二、体位性窒息的死亡机制109

三、体位性窒息死亡的表现109

四、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109

第十二节 溺死109

一、溺死的经过及症状109

二、溺死的机制110

三、溺死尸体的改变111

四、溺死的法医学鉴定114

第六章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117

第一节 高温损伤117

一、高温损伤概述117

二、烧死的尸体征象及法医学鉴定120

第二节 低温损伤124

一、低温损伤及其后果124

二、冻死的尸体征象及法医学鉴定126

第三节 电流损伤与死亡127

一、电击伤与电击死概述127

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129

三、电击死者的尸体征象132

四、电击伤和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136

五、雷击伤与雷击死139

第七章 猝死143

第一节 概述143

第二节 猝死的概念、原因、分类144

一、猝死的概念与特点144

二、猝死的原因和诱因145

三、猝死的分类146

第三节 猝死的法医学鉴定146

一、猝死法医学鉴定的意义146

二、猝死法医学鉴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47

第四节 常见的猝死原因148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148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150

三、呼吸系统疾病猝死152

四、消化系统疾病猝死154

五、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猝死155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猝死156

七、其他自然疾病猝死156

第八章 法医临床学159

第一节 概述159

第二节 法医临床学鉴定的程序159

一、案件受理159

二、了解案情160

三、检查活体160

四、制作鉴定书161

第三节 损伤程度鉴定161

一、损伤程度鉴定的意义161

二、损伤程度鉴定的法律依据162

三、损伤程度的分类162

四、损伤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164

第四节 伤残等级评定165

一、概述165

二、劳动能力鉴定现状166

第五节 造作病(伤)167

一、造作伤的共同特点168

二、造作伤的特点168

三、造作伤的法医学鉴定169

第六节 诈病(伤)170

一、诈病的常见表现170

二、诈病的特点170

三、诈病的法医学鉴定171

四、诈病与癔症171

第七节 虐待172

一、虐待的类型和方式172

二、虐待的表现和特点173

三、虐待的法医学鉴定173

第八节 性犯罪173

一、强奸174

二、猥亵176

第九章 常见毒物和中毒177

第一节 概述177

一、基本概念177

二、毒物的分类179

三、中毒发生的原因及方式179

四、中毒发生的影响因素180

第二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182

一、目的与任务182

二、过程与方法182

第三节 常见毒物中毒183

一、一氧化碳中毒184

二、乙醇中毒185

三、氰化物中毒185

四、安眠镇静类药物中毒186

五、毒品中毒187

六、杀虫药中毒189

七、杀鼠剂中毒190

八、铊中毒191

九、亚硝酸盐中毒192

十、乌头中毒193

十一、河豚中毒194

第十章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196

第一节 概述197

一、医疗纠纷197

二、医疗事故198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类型199

一、手术科室医疗事故199

二、非手术科室医疗事故200

三、输血、输液医疗事故202

四、护理工作医疗事故202

五、美容医疗事故202

六、医院管理混乱导致的医疗事故203

第三节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203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责任类型204

一、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204

二、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205

三、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205

第五节 医疗纠纷的处理和鉴定207

一、医疗纠纷的处理207

二、医疗纠纷的鉴定209

第十一章 法医DNA分型212

第一节 DNA分子结构和功能212

一、DNA分子结构212

二、结构基因212

三、DNA的理化性质213

四、DNA的复制和基因表达214

五、DNA的损伤和修复214

第二节 遗传标记214

第三节 DNA多态性类型215

一、多态性产生的机制216

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216

三、聚合酶链反应217

四、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217

五、DNA序列多态性218

第四节 DNA的提取220

一、DNA的提取方法220

二、DNA提取方法的评估221

三、各种检材DNA提取(Chelex-100法)222

第五节 法医DNA数据库222

一、数据库定义222

二、DNA数据库分类223

三、法医DNA数据库的意义223

四、DNA数据库的建设条件223

第十二章 亲子鉴定225

第一节 概述225

一、亲子鉴定的类型225

二、亲子鉴定的依据226

三、亲子鉴定的原理226

第二节 肯定父权227

一、父权指数227

二、父权相对机会228

第三节 排除亲权关系229

一、排除父权的类型229

二、排除父权的原则230

三、非父排除概率231

四、案例介绍231

第四节 亲子鉴定结果的评估234

一、突变率235

二、遗传变异235

三、防止错误否定父权的方法236

四、亲子鉴定排除父权的标准236

五、认定父权的标准236

第十三章 法医人类学237

第一节 体表形态特征237

第二节 现场骨骼的发现、收集和处理238

一、现场骨骼的发现238

二、现场骨骼的收集238

三、现场骨骼的处理238

第三节 骨骼的个人识别239

一、骨骼的确定239

二、骨骼的种属鉴定239

三、一人或多人骨的鉴别240

四、骨骼的性别鉴定240

五、骨骼的年龄推断242

第四节 牙齿的个人识别244

一、牙的形态、结构和分类244

二、牙齿的人种鉴定244

三、牙齿的种属鉴定244

四、年龄推断244

五、牙齿的个人特征246

六、性别鉴定246

七、齿痕鉴定246

第五节 骨骼的身高推算及身源鉴定246

一、推算身高246

二、鉴定身源247

第十四章 生物性检材的个人识别249

第一节 概述249

一、生物性检材的特点249

二、生物性检材的发现、采集、包装与送检249

第二节 血痕检验251

一、肉眼检查252

二、预试验252

三、确证试验253

四、种属鉴定255

五、个人识别256

六、其他检验259

第三节 精斑检验259

一、肉眼检查259

二、预试验260

三、确证试验和种属鉴定261

四、个人识别263

第四节 其他生物性检材的检验264

一、毛发检验264

二、混合斑检验266

第十五章 法医学尸体检验268

第一节 概述268

一、尸体检验的目的和意义268

二、尸体检验的常用设备和材料268

三、尸体检验的注意事项269

第二节 常规法医学尸体检验270

一、法医学尸体外表检查270

二、法医学尸体解剖271

三、法医病理学的组织固定、取材及其他检验274

第三节 特殊类型尸体的法医学检查275

一、无名尸体检验275

二、碎尸检验276

三、尸体发掘276

主要参考书目278

汉英法医学词汇2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