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妇科临床研究 中医药研究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妇科临床研究 中医药研究生](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291696.jpg)
- 肖承悰主编;王东梅,罗颂平,丛慧芳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125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147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中医妇科学-中医学临床-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妇科临床研究 中医药研究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古代中医妇科相关文献4
第一节 中医经典著作中与妇产科有关的文献4
一、《黄帝内经》4
二、《难经》9
三、《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11
第二节 中医妇科代表性著作21
一、《经效产宝》21
二、《妇人大全良方》22
三、《万氏妇人科》23
四、《证治准绳·女科》24
五、《景岳全书·妇人规》25
六、《陈素庵妇科补解》27
七、《傅青主女科》28
八、《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30
九、《妇科玉尺》30
十、《女科要旨》32
十一、《沈氏女科辑要笺正》33
第二章 女性生殖生理35
第一节 胞宫、天癸、冲任督带、脏腑的生理功能35
第二节 中医对女性生殖轴的认识41
第三节 经、带、孕、产、乳的生理功能42
第三章 妇科病因病机47
第一节 病因47
一、淫邪因素47
二、情志因素49
三、生活因素50
四、体质因素50
五、瘀血、痰饮51
六、虫邪52
第二节 病机53
一、脏腑功能失调53
二、气血不和54
三、天癸失常55
四、冲、任、督、带损伤55
第四章 中医妇科特色治法57
第一节 中医妇科周期疗法57
第二节 妇科膏方调治61
第三节 妇科外治法64
第四节 情志治疗68
第五章 月经病71
第一节 崩漏72
第二节 闭经84
第三节 痛经93
第四节 经间期出血100
第五节 月经前后诸证108
第六节 绝经前后诸证123
第六章 带下病与女性生殖道炎症131
第一节 带下病131
第二节 阴道炎136
第三节 宫颈炎143
第四节 盆腔炎性疾病148
第七章 妊娠病160
第一节 妊娠恶阻160
第二节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165
第三节 异位妊娠174
第四节 子肿、子晕、子癎182
第五节 妊娠身痒193
第六节 妊娠期用药禁忌198
第八章 产后病207
第一节 产后发热209
第二节 恶露不绝217
第三节 缺乳223
第四节 产后郁证228
第九章 妇科杂病233
第一节 癥瘕233
第二节 不孕症243
第三节 阴痒254
第十章 妇科疑难病的现代研究261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61
第二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270
第三节 卵巢早衰281
第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289
第十一章 现代妇科名案名方301
第一节 名家医案302
一、月经病302
二、带下病与女性生殖道炎症308
三、妊娠病310
四、产后病315
五、妇科杂病318
第二节 名家名方322
一、月经病323
二、带下病与女性生殖道炎症327
三、妊娠病328
四、产后病329
五、妇科杂病329
第十二章 生殖生理学334
第一节 生殖内分泌学基础334
一、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334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338
三、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341
四、其他内分泌腺及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343
五、胚胎着床344
六、妊娠期内分泌345
第二节 生殖免疫学350
一、生殖道局部免疫350
二、与生殖相关的抗原353
三、妊娠免疫调节356
第三节 生殖内分泌与免疫调节的中西医研究359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359
二、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发展与现状362
第十三章 临证思路与方法364
第一节 诊断思维364
一、“有诸内必形诸外”观364
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观365
三、“天人合一”观367
四、临床诊断思路368
第二节 治疗思维368
一、整体观与治病求本368
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与方证对应、病证结合369
三、内外合治、针药并用与中西医结合治疗370
四、疑难病证不离治痰化瘀370
五、身心调理与善后调护370
六、因时因地制宜371
七、临床治疗思路371
第三节 科研思维371
一、临床基础研究371
二、临床应用研究373
三、临床科研思路373
附录1 参考文献376
附录2 方剂汇编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