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望谟县历史 1930-197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望谟县历史 1930-1978](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292779.jpg)
- 韦光兴主编;望谟县史志办公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7190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史料-望谟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望谟县历史 1930-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党在望谟地区的早期活动1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望谟1
第二节 红八军第一纵队在望谟休整3
一、转战千里到蔗香4
二、军民亲如一家人5
三、白层凯旋显军威6
四、与红七军胜利会师7
第三节 黔桂边委领导的活动8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10
(一)中共卡法支部10
(二)中共板陈支部10
二、武装活动11
(一)黔桂省边独立营11
(二)黔桂省边护商大队12
(三)卡法连队12
三、统战工作14
四、组织抗日救国义勇军16
五、建立地下交通线18
六、创办兵工厂19
七、开办创强小学20
第四节 国民党的“围剿”和黔桂边委的转移22
第二章 红军长征火种燎原25
第一节 行军路线26
第二节 路战阻敌27
一、首战观文阻敌27
二、羊架歼顽敌28
三、痛击岜便匪29
第三节 军民鱼水情深30
一、打富济贫30
二、宣传教育人民30
三、架设者坪浮桥32
四、观文山寨留忠骨33
五、保护失散红军33
六、珍贵的礼物34
第四节 长征火种燎原34
一、西南抗日联军第一旅35
二、麻山农民武装与国民党的殊死搏斗36
第三章 为建立人民政权而斗争41
第一节 积蓄力量以待时机42
第二节 攻占望谟县城43
第三节 和平解放的夭折46
第四节 军事进剿的胜利48
一、新屯战斗49
二、册亨、望谟合围中的主要战斗50
(一)郊朗战斗50
(二)羊峡战斗51
(三)打狼战斗51
(四)纳绒战斗51
(五)平央战斗52
(六)红河坡战斗53
(七)双鼻洞战斗54
第五节 县区乡各级机构、组织的建立57
第六节 救灾救济和恢复生产59
第四章 在民主改革的急风暴雨中62
第一节 完成“五大任务”62
一、清匪反霸(反匪首)62
二、减租65
三、退押和退帮工、帮粮66
四、征粮67
第二节 开展“三大运动”69
一、抗美援朝69
二、镇压反革命70
三、土地改革72
(一)划分阶级75
(二)处理好典当问题76
(三)没收征收77
(四)土地分配78
(五)牛马果实分配78
(六)荒山分配79
(七)填发土地证80
第三节 “三反”运动82
第四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84
第五节 人口调查与普选建乡86
一、人口调查86
二、普选建乡88
第五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95
第一节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6
一、互助合作稳步前进97
二、“猛烈发展”的合作化运动101
三、农业合作社的整顿和巩固105
第二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8
第三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2
第四节 驮马运输合作118
第五节 粮食统购统销122
一、粮食统购122
(一)定产124
(二)定购124
(三)定销125
二、粮食统销127
三、市场管理129
第六节 中共望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31
第七节 麻山事件133
一、麻山事件发生和平息的经过134
二、麻山事件发生的原因140
三、麻山事件沉痛的教训和启示143
第八节 整党建党和干部培养145
一、整党145
二、建党146
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15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53
第一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53
第二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55
第三节 肃反运动159
第四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61
一、“大跃进”161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166
第五节 中共望谟县第二次代表大会171
第六节 反右倾、反瞒产和新“三反”运动172
一、“反右倾”和“反瞒产”173
二、新“三反”运动175
第七节 打狼事件177
一、事件经过177
二、事件的平息与善后工作178
三、历史教训180
第八节 贯彻中央“十二条”,纠正“左”的错误181
一、纠正“五风”,清退平调182
二、推行“三包一奖”、“四固定”184
(一)劳动力的固定185
(二)土地的固定185
(三)耕畜固定186
(四)农具固定186
三、“三包一奖”的具体做法186
(一)包产186
(二)包工187
(三)包成本187
(四)超产奖励187
第九节 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188
一、农业“六十条”的贯彻落实189
二、精简下放,充实农业第一线191
(一)精简职工的对象及原则193
(二)精简城镇人口的对象193
第十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4
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五反”运动195
二、农村面上的“四清”运动200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207
第一节 全县内乱局面的形成207
第二节 夺权引发的动乱升级212
第三节 革命委员会补台215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18
第五节 中共望谟县第三次代表大会220
第六节 “斗、批、改”运动222
一、各级各单位的革委会222
二、精简机构224
三、教育改革225
(一)“五·七”指示的贯彻执行225
(二)学校教育的改革227
四、清理阶级队伍230
五、“一打三反”232
六、整党建党234
七、疏散遣送下放235
第七节 路线教育和农业学大寨运动236
第八节 贯彻中央指示,进行全面整顿239
第八章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243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243
第二节 经济建设在徘徊中前进245
一、继续开展两条道路教育246
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248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250
第四节 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253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54
中共望谟县各历史时期领导人名录257
后记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