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宽带无线接入的光载无线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面向宽带无线接入的光载无线系统](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294324.jpg)
- 徐坤,李建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8082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光纤通信-宽带通信系统-接入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面向宽带无线接入的光载无线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宽带接入网概述3
第1章 宽带接入网3
1.1 理解宽带4
1.1.1 宽带的概念4
1.1.2 宽带接入能带给我们什么5
1.2 宽带接入技术6
1.2.1 xDSL6
1.2.2 有线电视接入8
1.2.3 基于LAN的以太网接入9
1.2.4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0
1.2.5 宽带无线接入13
1.2.6 光纤接入16
1.2.7 电力线载波宽带接入19
1.3 接入技术的发展20
1.3.1 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1
1.3.2 有线接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2
1.3.3 接入网的融合演进26
1.4 光载无线系统26
结束语28
第二部分 光载无线系统原理篇第2章 基础知识31
2.1 光纤通信系统32
2.1.1 光纤32
2.1.2 光发送机35
2.1.3 光接收机36
2.2 毫米波通信系统37
2.2.1 毫米波通信系统的组成37
2.2.2 关键技术38
2.2.3 毫米波通信系统遇到的挑战40
结束语41
第3章 光载无线系统43
3.1 光载无线系统概述44
3.1.1 光载无线系统的构造44
3.1.2 光载无线系统的基本原理45
3.1.3 光载无线系统与数字光通信系统的比较47
3.1.4 光载无线系统的特点与优势49
3.2 系统性能指标49
3.2.1 链路增益49
3.2.2 噪声指数50
3.2.3 系统带宽52
3.2.4 非线性失真与动态范围52
3.3 系统的特性限制57
3.3.1 激光器57
3.3.2 调制器58
3.3.3 光电探测器59
3.3.4 系统设计60
3.4 模拟调制方式60
3.4.1 光载无线系统中的色散61
3.4.2 光纤色散对双边带调制格式的影响62
3.4.3 新型调制方式64
结束语66
第4章 关键器件介绍与研究进展67
4.1 概述68
4.2 半导体激光器69
4.2.1 发展历程69
4.2.2 基本原理与动态调制特性70
4.2.3 直调激光器76
4.2.4 外调激光器81
4.3 光调制器82
4.3.1 铌酸锂调制器83
4.3.2 半导体电吸收调制器93
4.3.3 聚合物调制器94
4.4 光电探测器95
4.4.1 基本概念及主要类型95
4.4.2 ROF用探测器的性能分析98
4.4.3 高饱和功率探测器100
4.4.4 探测器与天线的集成103
4.5 集成型多功能收发机104
结束语105
第5章 光载无线系统中的全光微波信号处理技术与系统设计111
5.1 光生毫米波技术108
5.1.1 基于外调制器的光生毫米波技术109
5.1.2 基于双波长激光器的光生毫米波技术113
5.1.3 基于不同激光器外差的光生毫米波技术113
5.2 全光频率变换技术114
5.2.1 全光上变频技术114
5.2.2 全光下变频技术121
5.3 全光矢量调制技术124
5.4 全光超宽带脉冲波形产生技术126
5.4.1 基于线性和二阶非线性滤波的UWB脉冲产生技术128
5.4.2 基于高斯脉冲组合的UWB脉冲产生技术129
5.4.3 基于SOA的载流子恢复特性133
5.4.4 基于MZM调制非线性133
5.5 微波光子滤波器134
5.5.1 微波光子滤波器概述134
5.5.2 微波光子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和技术难点135
5.5.3 典型的微波光子滤波器设计举例136
5.6 复用技术138
5.6.1 偏振复用138
5.6.2 频率间插复用139
5.7 光载无线系统的综合设计140
5.7.1 基于FBG滤波的双工系统141
5.7.2 基于混合调制的双工系统142
5.7.3 单片集成SOA-EAM的双工系统142
5.7.4 基于RSOA的双工系统144
5.7.5 新型多功能电吸收调制器的全双工系统设计144
结束语146
第6章 光载无线系统对无线通信系统MAC层的影响149
6.1 媒体接入控制层150
6.1.1 MAC层的作用及性能指标150
6.1.2 传统无线通信系统MAC层的特点151
6.2 ROF系统对无线通信系统MAC层的影响155
6.2.1 概述155
6.2.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57
6.2.3 无线局域网157
6.2.4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159
6.2.5 总结160
6.3 基于ROF的MAC层设计举例160
6.3.1 系统结构160
6.3.2 MAC层协议162
结束语165
第三部分 光载无线系统应用篇第7章 光载无线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169
7.1 智能交通系统170
7.1.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170
7.1.2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领域170
7.1.3 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172
7.1.4 车路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173
7.1.5 通信技术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174
7.2 光载无线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176
7.2.1 基本结构176
7.2.2 覆盖范围分析178
7.2.3 调制格式的选择180
7.2.4 多普勒效应的影响181
7.2.5 基于保护帧结构ALOHA的MAC协议182
7.2.6 基于动态TDMA的MAC协议184
结束语189
第8章 光载无线系统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91
8.1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及其关键技术192
8.1.1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192
8.1.2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94
8.1.3 4G的网络体系和层次结构196
8.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198
8.1.5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问题201
8.2 光载无线系统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02
8.2.1 基于ROF的移动通信系统结构203
8.2.2 ROF在“FUTURE计划”中的应用204
8.2.3 ROF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05
结束语206
第9章 融合光载无线系统的无源光网络的发展与演进207
9.1 无源光网络基础208
9.1.1 概述208
9.1.2 无源光网络的概念和组成209
9.1.3 无源光网络的国际标准211
9.1.4 无源光网络的技术分类213
9.2 固定移动融合216
9.2.1 概述216
9.2.2 光纤无线融合217
9.2.3 光纤无线融合技术举例219
9.3 融合光载无线系统的无源光网络的发展与演进222
9.3.1 无源光网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22
9.3.2 波长资源配置224
9.3.3 共存性问题227
结束语227
附录 缩略语229
参考文献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