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之实施 青年美育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之实施 青年美育读本
  • 李良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12853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之实施 青年美育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美学概说1

(一)中外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1

(二)本书关于美学研究对象、内容的基本思路3

(三)美学发展略述8

(四)美学发展史的高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9

二、美育概说12

(一)美育的含义、特点12

(二)美育史略述14

(三)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16

三、美育实施与美学原理的关系18

(一)美育实施的内容18

(二)美学原理与美育的结合20

四、美学、美育的作用22

(一)从哲学、伦理学、美学的对比看美学的作用22

(二)从人的活动形式对比看美学作用23

(三)美学要在各个应用领域发挥作用24

(四)美学、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巨大作用25

(五)美学美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意义深远26

(六)促进审美个体日趋全面而深入地占有宽广的美的领域27

(七)美学、美育使人们的内心世界充实、精神生活丰富、精神状态美好28

(八)美学、美育推动当代社会发展28

第一编 通过学用美学原理来实施美育1

第一章 美之领域 美育道路1

第一节 人的自身美2

一、人体美2

二、风度美8

第二节 社会美14

一、社会美的形成14

二、社会美的基本特征15

三、社会美的美育实施18

第三节 艺术美20

一、艺术概说21

二、艺术美的内涵、特征22

三、艺术美的美育特点26

第四节 形式美29

一、什么是形式美29

二、形式美在美育上的意义34

第五节 技术美37

一、技术美的本质37

二、技术美的特征38

三、技术美的创造和审美功能40

第六节 自然美43

一、自然美及其类型、特征43

二、自然美与美育47

三、观赏自然风光的审美修养与具体问题50

第二章 美的根源52

第一节 劳动与美52

一、马克思为美找到真正根源52

二、人的生命活动、生产劳动与动物生存活动的区别53

第二节 美的规律57

一、对美的规律原文的解释58

二、对美的规律内容的理解59

三、美的规律到底是怎样性质的规律61

四、研究美的规律的重大意义62

第三节 美在三大领域的产生63

一、自然美的产生63

二、社会美的产生66

三、艺术美的产生67

第三章 创造与美70

第一节 创造活动70

一、创造的涵义70

二、为什么人的创造活动与美有关系72

三、当代与创造73

第二节 美与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73

一、创造型人才之美74

二、青年时代是富于创造的年华81

第四章 美的本质83

第一节 对美的本质研究的历史概述83

一、美的本质问题从古争议到今天83

二、本书认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通向美本质的道路,并不是美的本质85

第二节 本书关于美的本质的指向:人的本质、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自我确证88

一、黑格尔关于自我确证的观点89

二、马克思关于自我确证的观点90

三、自我确证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肯定方面91

四、为什么说自我确证指向美的本质93

第三节 美的属性、美的特征96

一、美的社会属性96

二、美的特征97

第五章 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101

第一节 人的本质内涵变化与美的发展101

一、美学问题指向人的本质问题101

二、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102

三、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人的本质特征是不同的103

四、不同时代,美的状态不同109

第二节 人的素质提高与当代社会110

一、研究美的发展,就要研究人的素质发展110

二、人的素质发展的内容114

三、怎样使人的素质得到发展115

第三节 当代人类与美116

一、现代科技发展,如没有美学理论指导,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116

二、严峻课题的解决,急待美学来参加117

三、现代化建设呼唤美学117

第六章 审美方式 审美关系119

第一节 真善美的联系与区别119

一、真与美的联系与区别120

二、善与美的联系与区别121

三、真善美的关系124

第二节 审美方式125

一、马克思关于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的观点125

二、审美方式的本质:直观自身126

三、思维方式与审美方式128

第三节 审美关系129

一、审美关系的内涵129

二、审美关系有广义狭义之分131

三、马克思论私有制废除后的社会审美关系133

第七章 美感135

第一节 美感、美感的发生过程135

一、美感的基本特征135

二、美感发生的状态、形成条件139

三、美感发生的具体过程142

第二节 马克思论不同社会制度下美感的发展145

一、揭示私有制度下美感发展的不利条件145

二、马克思对私有制废除后的新社会有利于美感发展的论述148

第八章 审美意识 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149

第一节 审美意识149

一、审美意识概说149

二、审美意识的特性150

三、审美意识与美育的关系155

第二节 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156

一、什么是审美观156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157

三、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157

第九章 审美标准 审美理想159

第一节 审美标准159

一、什么叫审美标准159

二、审美标准的基本内容160

三、审美标准的历史具体性162

第二节 审美理想166

一、什么是审美理想166

二、审美理想的特点、表达方式167

第十章 审美个性 审美趣味171

第一节 审美个性171

一、审美个性的特征与形成171

二、审美个性的意义172

第二节 审美趣味173

一、审美趣味的涵义173

二、审美趋味的差异性173

三、审美趣味的共同性176

四、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179

第十一章 审美修养 审美境界181

第一节 审美修养181

一、审美修养概说181

二、审美修养的条件183

三、审美修养的途径184

第二节 审美境界186

一、审美境界概说186

二、审美境界的层次187

第十二章 美的形态190

第一节 优美190

一、优美的涵义与特征190

二、优美的美育作用193

第二节 崇高194

一、崇高概述194

二、崇高的美学特征195

三、崇高的美育作用199

第三节 悲剧201

一、悲剧的本质201

二、悲剧的分类203

三、悲剧的效果205

第四节 喜剧208

一、喜剧的实质和特征208

二、喜剧的表现形式209

三、喜剧在生活和艺术中的呈现210

四、笑出人生真谛来212

第二编 通过艺术美欣赏来实施美育215

第十三章 艺术美育 艺术欣赏215

第一节 艺术美育215

一、艺术美育的涵义216

二、艺术美育的作用216

三、艺术美育的途径217

第二节 文学艺术欣赏活动217

一、什么是文学艺术的欣赏活动218

二、人们为什么要欣赏文学艺术作品218

三、如何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美219

四、欣赏过程的规律220

第三节 艺术种类概述221

一、艺术分类原则221

二、艺术上的大体分类222

第十四章 诗歌 小说 散文 报告文学227

第一节 诗歌227

一、诗歌的涵义227

二、诗歌的特点227

三、诗歌欣赏228

第二节 古体诗词229

一、诗词概述229

二、诗词美特征230

第三节 小说232

一、小说概述232

二、怎样来欣赏小说232

第四节 散文234

一、散文内涵234

二、散文的主要特征234

三、怎样欣赏散文235

第五节 报告文学236

一、什么是报告文学236

二、报告文学美的特征236

第十五章 绘画 雕塑239

第一节 绘画239

一、绘画的美学特征239

二、绘画欣赏:国画、西方绘画241

第二节 雕塑245

一、雕塑的美学特征246

二、雕塑欣赏248

第十六章 建筑 书法251

第一节 建筑251

一、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251

二、怎样欣赏建筑美252

三、建筑美对人的美育作用254

第二节 书法255

一、书法艺术的美学理解255

二、书法艺术的品评258

第十七章 音乐 舞蹈260

第一节 音乐260

一、音乐概述260

二、音乐欣赏者的修养262

第二节 音乐的表现手段263

一、音乐语言263

二、音乐语言的要素263

三、音乐的体裁266

第三节 舞蹈267

一、舞蹈概述267

二、舞蹈的特征268

三、舞蹈的美育作用269

第十八章 戏剧 中国戏曲 电影270

第一节 戏剧270

一、戏剧概述270

二、戏剧的特征270

三、戏剧欣赏271

第二节 中国戏曲272

一、戏曲特征272

二、戏曲舞台的特殊表现形式275

第三节 电影277

一、电影的美学特征277

二、电影欣赏279

第三编 通过艺术美、现实美的创造来实施美育283

第十九章 美的创造与美育实施283

第一节 美的创造283

一、美的创造概述283

二、美的创造领域283

三、美的创造条件284

第二节 艺术美创造与美育285

一、艺术美创造的特点286

二、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288

三、艺术美创造过程中的美育290

第三节 现实美的创造与美育291

一、现实美的创造概说291

二、现实美创造的内容292

三、现实美创造的美育功能293

第二十章 人格美 社会关系美 生活方式美295

第一节 人格美295

一、人格美概述295

二、心灵美295

三、行为美296

四、语言美297

五、环境美297

第二节 社会关系美298

一、社会关系美概说298

二、实现社会关系美的原则299

第三节 现代生活方式美301

一、生活方式概说301

二、摒弃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303

三、反对盲目追求西方生活方式303

四、青年应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304

第二十一章 集体生活美 学习生活美劳动美305

第一节 集体生活美305

一、学校集体生活美305

二、纪律之美306

第二节 学习美307

一、学习动机美308

二、学习过程美308

三、学习内容、结果美308

第三节 劳动美310

一、劳动者美、劳动过程美310

二、劳动产品与美310

三、劳动条件、劳动环境与美311

尾编 美育天地宽广 造就一代新人312

第二十二章 全社会都要大力提倡美育312

第一节 当代需要美育312

第二节 学校美育314

第二十三章 加强美育 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3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3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人的特征324

第三节 美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328

结束语331

附:青年人最感兴趣的美学美育问题333

后记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