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撒拉族 青海循化县石头坡村调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撒拉族 青海循化县石头坡村调查
  • 朱和双,谢佐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781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撒拉族-居住区-调查报告-循化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撒拉族 青海循化县石头坡村调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1

第一节 石头坡村撒拉族的基本情况1

第二节 石头坡村撒拉族的历史梗概4

一、撒拉族先民举族东迁4

二、石头坡村的隶属关系7

三、石头坡村历史上的政治斗争9

四、民国年间的石头坡村11

第三节 石头坡村撒拉族的文化特征14

第二章 生态环境20

第一节 基本状况20

一、地理环境20

二、气候状况21

三、物产种类23

四、自然灾害24

五、土地资源25

六、水资源26

七、动物资源28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演变与现状29

第三章 人口34

第一节 人口变动情况34

一、人口变动的趋势34

二、人口变动的特征37

第二节 人口的自然状况38

一、人口的性别状况38

二、人口的年龄状况40

三、人口的民族构成43

四、人口的婚姻状况45

五、人口的预期寿命46

第三节 人口的素质状况47

一、人口的身体状况47

二、人口的文化素质51

三、人口的其他素质53

第四节 人口的行业与职业结构54

一、人口的行业状况55

二、人口的职业状况55

三、人口不在业状况56

第五节 人口的生育状况58

一、育龄妇女生育状况58

二、年度内出生婴儿情况61

三、老年妇女既往生育史64

四、初产妇的生育年龄68

五、结束生育的年龄69

第六节 人口的死亡状况70

一、年度内人口死亡状况71

二、家庭既往生育存活情况74

第七节 人口的迁移流动状况75

一、常住人口状况75

二、人口迁出状况79

三、人口迁入状况85

四、人口流入状况90

五、人口流出状况91

六、区内人口流动92

第八节 计划生育情况92

一、区内计划生育政策及规定93

二、妇女节育年龄及节育方式94

三、计划内、计划外生育状况100

四、历年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情况102

五、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情况103

六、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07

七、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专访109

第四章 经济111

第一节 土地和粮食作物种植111

一、土地占有情况111

二、粮食种植面积114

三、粮食种植技术116

四、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118

第二节 园艺业和畜牧业120

一、园艺业120

二、畜牧业122

第三节 商业贸易123

一、虫草生意123

二、牛羊肉生意130

第四节 运输业和采矿业133

一、运输业133

二、采矿业136

第五节 其他行业138

一、外出打工138

二、开办饭馆140

三、搞建筑业141

四、其他142

第六节 收支状况144

一、收入情况144

二、支出情况145

第五章 政治法律150

第一节 社会政治的历史回顾151

一、历史上的政治制度151

二、历史上的政治斗争152

三、新中国时期的社会政治153

第二节 村寨的社会组织154

一、家族组织——阿格乃155

二、宗族组织——孔木散156

三、村级行政建制的情况157

第三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保障162

一、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162

二、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163

三、各族之间的社会交往165

四、石头坡村的社会保障165

第四节 村建工作与发展前景167

一、村寨的管理制度167

二、村寨实际问题的解决170

三、石头坡村的远景规划171

第五节 传统禁忌与习惯法172

一、传统的禁忌172

二、传统习惯法176

三、习惯法的演变181

第六节 现代法律制度的实施183

一、传统法规的特征184

二、村民的法律意识185

三、民间争议的解决187

第六章 婚姻189

第一节 婚姻制度189

一、传统婚姻制度的特征189

二、传统婚姻制度的变迁191

三、现行婚姻制度的基本特征194

第二节 通婚规则195

一、乱伦禁忌的规定195

二、婚姻缔结的限制195

三、通婚规则的变化196

第三节 择偶方式198

一、择偶标准198

二、父母包办199

三、自由恋爱200

第四节 婚配条件201

一、婚配条件的变化201

二、入赘婚的情况202

三、转房婚的情况202

第五节 婚姻的成立203

一、结婚年龄的变化203

二、结婚登记的情况205

三、婚姻关系的认定206

四、对再婚的看法207

五、对独身的看法208

第六节 订婚过程209

一、选媒人209

二、送定茶211

三、送彩礼213

四、备嫁妆216

第七节 结婚仪式217

一、婚礼仪式的变化217

二、接新娘的过程217

三、婚事中的支出情况220

四、婚礼中的礼物交换222

五、婚礼中的娱乐活动223

六、婚礼中的宗教活动225

第八节 婚后生活方式225

一、婚后居住模式225

二、婚后礼仪习俗227

第九节 族际通婚228

一、族际通婚的对象228

二、族际通婚的原因229

三、族际通婚的规模229

四、族际通婚的影响230

第十节 婚姻的解除231

一、离婚的状况231

二、离婚的原因231

三、离婚的方式232

四、家产的分割234

五、离婚的影响234

六、再婚的状况235

第七章 家庭238

第一节 家庭制度与亲属关系239

一、家庭制度的特征239

二、亲属关系的特征240

第二节 家庭结构变迁241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241

二、核心家庭242

三、扩大家庭243

四、联合家庭244

五、单亲家庭245

六、其他家庭246

第三节 家庭人际关系248

一、丈夫与妻子的关系249

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251

三、舅家与外甥的关系252

四、长辈与晚辈的关系253

五、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54

第四节 家庭功能的变迁256

一、生产功能256

二、教育功能257

三、消费功能258

四、婚姻功能259

五、生育功能259

六、赡养功能260

七、娱乐功能260

第五节 家庭中的性别角色261

一、家庭中的性别结构261

二、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262

三、男女在家庭中的分工262

四、家庭性别角色的变化263

第六节 家庭规模的变化264

一、石头坡村总户数264

二、家庭平均人口数265

三、家庭规模的变化266

第七节 家庭的生育模式267

一、传统的生育习俗267

二、生男生女的选择269

三、多生少生的选择270

四、生与不生的选择271

第八节 家庭社会化模式271

一、生活常识的传承272

二、劳动技能的训练273

三、道德伦理的规训273

四、婚育知识的传授274

第九节 家庭财产的继承275

一、分家的原因275

二、家产的分割276

三、财产的继承276

四、老人的赡养277

第十节 家庭的未来277

第八章 民间文学280

第一节 民间神话与传说280

一、民间神话281

二、民间传说281

第二节 民间故事283

一、爱情故事283

二、鬼怪故事289

三、生活故事295

四、童话故事297

五、趣味故事299

第三节 民间歌谣301

一、仪式歌301

二、劳动歌308

三、情歌309

四、儿歌310

第四节 民间谚语、谜语312

一、谚语312

二、谜语315

第九章 风俗习惯317

第一节 日常生活习俗317

一、饮食习俗317

二、服饰习俗329

三、居住习俗334

第二节 人生礼仪习俗338

一、诞生礼338

二、成年礼345

三、丧葬习俗346

第三节 节庆风俗349

一、尔德节349

二、古尔邦节349

三、圣纪节350

第四节 娱乐方式351

一、民间乐器351

二、竞技类体育项目352

三、游戏类运动项目354

四、休闲生活方式356

第十章 教育358

第一节 经堂教育359

一、经堂教育的学制359

二、经堂教育的内容361

三、经堂教育的特点362

四、经堂教育的作用364

第二节 小学教育365

一、小学教育的历史回顾365

二、石头坡小学的现状367

第三节 中高等教育379

一、中等教育发展情况380

二、高等教育发展情况381

第四节 女童教育382

一、女童教育滞后的原因383

二、女童教育发展的趋势387

第五节 成人教育388

一、石头坡村的扫盲教育388

二、计划生育人口学校393

第十一章 科技卫生395

第一节 传统科技395

一、羊皮筏子395

二、建筑技术397

三、纺织刺绣技术399

第二节 现代科技399

一、科普宣传的推广399

二、农业科技的应用401

三、科技产品的应用407

第三节 医疗卫生413

一、医疗卫生的基本情况414

二、流行疾病的防治情况418

三、农村合作医疗项目419

第十二章 宗教421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421

一、格底目421

二、花寺门宦422

三、哲合忍耶424

四、戛的林耶425

五、伊赫瓦尼426

第二节 伊斯兰教教规与礼仪428

一、六大信仰430

二、五功432

第三节 清真寺437

一、石头坡村清真寺的由来437

二、清真寺的功能439

三、宗教制度442

四、寺院经济446

五、宗教人物449

第四节 伊斯兰教对石头坡人社会生活的影响453

第五节 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455

第六节 原始宗教残痕456

附录459

参考文献462

后记4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