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299790.jpg)
- 李金铮著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8639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农村(学科: 借贷 学科: 研究 地点: 华北地区 年代: 民国) 农村 借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篇 借贷关系的传统模式与转型15
第一章 乡村借贷基本状况15
第一节 农民负债的量化分析15
一、背负沉重债务的乡村社会15
二、以贫苦农民为主的负债者构成20
三、以生活消费为主的负债用途构成22
四、以高利贷为主的负债来源构成25
第二节 产生高负债率的合力27
一、贫困:农民负债之源27
二、贫困产生之诸因素29
第二章 传统借贷关系的核心:高利贷50
第一节 高利贷网络52
一、一般高利贷者52
二、钱庄业和典当业:严格意义的高利贷资本58
第二节 高利贷的运作方式65
一、借贷手段66
二、借贷期限81
三、偿债与讨债83
第三节 高利贷利率86
一、高利贷利率的一般状况86
二、高利贷利率的变动趋势91
三、高利贷利率的内部结构92
四、高利贷习俗98
五、高利贷利率的成因104
第四节 高利贷的社会经济影响110
第三章 传统互助借贷组织:钱会115
第一节 钱会的种类、数量与分布115
一、钱会的种类115
二、钱会的数量与分布123
第二节 钱会的基本构成128
一、会首128
二、会员131
三、会金与会额133
四、会期136
五、会规138
第三节 钱会的运作方式140
一、标会141
二、摇会146
三、轮会148
第四节 钱会的功能、流弊及其衰落151
一、钱会的社会经济功能151
二、钱会的流弊与衰落155
第四章 借贷关系的转型及其困难——以合作社为中心163
第一节 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163
一、华洋义赈会独立办社时期165
二、合作社的多方推动时期169
第二节 合作社的借贷资金与贷款方式181
一、借贷资金来源181
二、贷款方式183
第三节 合作社借贷的效用与不足189
一、合作社借贷的效用189
二、合作社借贷的不足191
下篇 借贷关系的暴力革命199
第五章 从减息到废除封建债务——中共对传统借贷关系的政策演变199
第一节 减息政策的确立与调整199
一、土地政策的转变与有关减息条例的颁布199
二、利率限定与债务清偿办法的演变205
第二节 从清算减息到废除封建旧债221
第六章 传统借贷关系的变化227
第一节 债户与债主的斗争与封建旧债的减轻与废除227
一、抗日根据地封建旧债的削弱227
二、解放区封建旧债的继续减轻与废除234
第二节 私人借贷关系的停滞239
一、抗日根据地私人借贷关系的停滞239
二、解放区私人借贷关系的继续停滞248
第三节 “互借”运动——私人互助借贷的特殊方式257
一、互借产生的原因257
二、政府对互借的重视260
三、互借运动的开展264
四、互借运动的不足274
第七章 政策性优惠农贷——政府、银行扶持农民生产的重要手段279
第一节 政府、银行对农贷的重视280
第二节 农贷的组织系统286
第三节 农贷的对象与用途291
一、农贷对象与用途的基本原则292
二、农贷对象与用途的实际状况303
第四节 农贷的利率与清偿310
一、低利亏本借贷310
二、照顾农民的清偿原则329
第五节 农贷的绩效与偏向334
一、农贷的规模334
二、农贷的效果341
三、农贷的主要偏向346
第八章 合作社——活跃农民借贷的重要组织357
第一节 合作社是政府促进农民借贷的重要组织357
第二节 合作社的曲折发展361
第三节 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与借贷原则370
一、资金来源370
二、贷放原则374
第四节 合作社贷放的效果与局限378
一、合作社贷放的效果378
二、合作社的欠账现象与整顿381
结语387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392
后记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