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尚传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春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1804798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传播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时尚传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理解时尚与时尚传播3
第一节 时尚的定义3
一、时尚的约定俗成3
二、时尚的意义系统和物质系统4
三、时尚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5
四、相关概念释义6
第二节 时尚诸论7
第三节 时尚传播的定义11
一、传播的概念12
二、广义的时尚传播13
三、狭义的时尚传播14
四、时尚传播的独特性15
第四节 时尚传播学的研究谱系16
一、新兴学科16
二、以传播学为核心的交叉性学科18
三、国内外高校的学科现状20
第二章 时尚传播学理论基础23
第一节 传播学视角23
一、传播要素重心的转移24
二、传播模式的改变25
三、传统传播学理论的新纬度27
第二节 两大体系和两大系统29
一、两大传播体系:文化与商业30
二、两大传播系统:意义与物质31
第三节 时尚符号学33
一、符号的表意功能34
二、符号的美学功能35
三、作为媒介的服装39
四、服装符码与文化基因41
五、注意力经济与符号消费45
第四节 视觉文化与意识形态46
一、符号的社会编程46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话语权47
第五节 视觉文化中的拟态环境49
第六节 服装心理学51
一、私人情境与社会情境52
二、从众与个性54
第三章 时尚传播的东方文化体系57
第一节 时尚的东方起源57
一、中国古代超前的服饰体系58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时尚说6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对外传播63
一、“丝绸之路”与东服西渐63
二、拜占廷服饰的东西交融66
三、对洛可可风格的影响69
四、中国服饰的东传70
五、汉服之殇72
第三节 中国服饰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72
一、商贸73
二、战争与和亲73
三、朝贡75
四、人口流动75
五、僧侣与传教士76
六、留学生76
第四章 时尚传播的商业体系79
第一节 近现代的时尚产业在西方的兴起79
第二节 时尚传播的商业属性与品牌82
第三节 时尚传播中的品牌溢价84
一、品牌溢价84
二、功能性价值与情感价值86
第四节 时尚传播中品牌的内容元素89
一、品牌标识89
二、形象代言人89
三、包装、产品与服务90
四、员工91
第五节 时尚传播的手段93
一、广告93
二、事件营销94
三、公关98
四、人际传播99
第六节 工业化与流行文化的影响100
一、时尚逐渐向大众倾斜的趋势100
二、流行文化对时尚的影响101
第五章 视觉化传播105
第一节 视觉传播概貌105
一、视觉信息105
二、视觉传播的概念107
三、时尚传播与视觉不可分割108
第二节 视觉表意与视觉引导109
一、视觉表意110
二、视觉意象111
三、视觉引导113
四、审美引导114
第三节 传播中的四大认知系统116
一、四大认知系统116
二、视觉认知的特点124
第四节 受众的视觉认知125
一、传统的受众反应模型125
二、新型的受众反应模型126
第五节 受众的视觉思维129
一、“我看”与“我知”129
二、视觉思维的修正作用131
第六节 受众的“情感关注”132
一、“情感关注”的发生132
二、视觉冲击的形成134
第六章 广告的视觉应用137
第一节 广告视觉表现的基本原则137
一、艺术原则137
二、标记性原则138
三、情感诉求139
四、文化内涵141
第二节 广告的图像与文字143
一、全平衡论143
二、图像与文字的结合144
第三节 广告的视觉设计要素145
一、“力”与“场”145
二、色彩与形式147
三、和谐与颠覆148
第四节 广告画面的艺术化处理150
一、唯美的文化主题150
二、巧妙的色彩运用151
三、绘画效果的处理152
第五节 广告的视觉说服154
一、故事与叙事154
二、名人效应156
三、品牌细节158
四、模糊化159
五、情境化161
第七章 传统媒体165
第一节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165
一、大众传播的内容为王165
二、新媒体的渠道为王166
第二节 平面媒体167
一、时尚杂志的消费者定位167
二、平面媒体的传播优势168
三、时尚杂志的资深地位169
四、平面媒体的新媒体拓展171
第三节 电视172
一、电视的传播优势172
二、电视的视觉表征173
三、电视广告176
四、电视时尚节目状况177
五、电视植入的时尚效应181
第八章 新媒体185
第一节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185
一、新媒体的传播优势186
二、新媒体的传播劣势187
第二节 新媒体的广告188
一、新媒体广告现状189
二、新媒体广告的传播特征191
三、原生广告策略192
四、网络广告的病毒式传播194
第三节 社交网络概况195
一、六度分隔理论195
二、社交网络的概念与分类196
三、社交网络的传播优势与劣势200
第四节 社交网络的时尚传播205
一、社交网络的聚人效应205
二、虚拟网络的真实性构建207
三、高科技拟真化的视觉应用211
第五节 社交媒体对传播及商业模式的重构212
一、社交媒体对时尚传播模式的重构212
二、社交网络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重构213
三、电子商务社交化214
第六节 移动媒体的规模化发展217
一、移动媒体的传播优势217
二、便捷的图片分享218
三、智能手机的“三位一体”219
四、手机移动网络的微型拟态环境220
第七节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兴起221
一、可穿戴设备的分类222
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播“四合一”模式223
三、可穿戴设备的虚拟现实技术224
四、便捷性与时尚感225
第九章 整合传播229
第一节 理解整合传播229
一、整合传播的定义229
二、整合的优势分析231
三、整合趋势231
第二节 整合传播策略232
一、内容整合,统一形象232
二、渠道整合,优势互补233
三、形式整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合媒234
第三节 整合传播途径235
一、从电视向网络的推送235
二、从网络向电视的推送236
三、网络与手机的共同应用237
四、多媒体同步238
五、小结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