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关联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晨,韩冬青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7954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关联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相关概念3
0.1.1单位和单位大院相关概念3
0.1.2城市空间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6
0.1.3形态与城市形态6
0.1.4关联性8
0.2相关研究8
0.2.1单位研究8
0.2.2南昌城市形态研究11
0.3关于本书12
第一篇 缘起篇18
第一章 单位大院类型与形态解析18
1.1单位大院的功能类型18
1.1.1办公型19
1.1.2生产型21
1.1.3教学型22
1.1.4服务型23
1.1.5生活型25
1.2单位大院的分合类型26
1.2.1整体型26
1.2.2二分型27
1.2.3多分型27
1.2.4主从型28
1.3单位大院的规模类型28
1.4单位大院的分布类型30
1.4.1规模与分布30
1.4.2功能与分布31
1.5单位大院的组合类型32
1.6单位大院的区位类型33
1.6.1单街型33
1.6.2双街型33
1.6.3多街型33
1.6.4街区型34
1.6.5尽端型34
1.7单位大院形态解析35
1.7.1边界36
1.7.2功能构成与分区40
1.7.3入口与交通组织42
1.7.4空间结构46
1.7.5绿地景观52
1.7.6建筑肌理53
1.7.7公共空间57
1.8本章小结61
第二章 南昌单位大院空间缘起63
2.1阶段划分63
2.1.1 1858—1949年63
2.1.2 1949—1952年64
2.1.3 1953—1957年64
2.1.4 1958—1965年64
2.1.5 1966—1976年64
2.1.6 1977—1992年65
2.2植入与融合(1858—1949.5)65
2.2.1机构出现65
2.2.2“单位”起源66
2.2.3墙院转变67
2.2.4居住与生活服务设施问题69
2.3利用与扩建(1949.6—1952)70
2.3.1社会背景70
2.3.2单位空间71
2.3.3居住与生活服务设施问题72
2.4新建与推广(1953—1957)73
2.4.1社会背景73
2.4.2单位空间74
2.4.3居住问题76
2.4.4生活服务设施77
2.5“跃进”与“调整”(1958—1965)78
2.5.1社会背景78
2.5.2单位空间79
2.5.3居住与生活服务设施问题80
2.5.4围墙81
2.6疏散与回流(1966—1976)81
2.6.1社会背景81
2.6.2单位空间82
2.7填充与溢出(1977—1992)83
2.7.1社会背景83
2.7.2单位空间83
2.7.3住宅与生活配套设施84
2.7.4单位大院形态变化84
2.8本章小结85
第二篇 关联篇88
第三章 宏观层面:单位大院与城市空间发展88
3.1南昌城市空间发展概况88
3.2单位大院空间发展概况94
3.3 1949年南昌城市空间与单位大院空间基础95
3.3.1城市空间95
3.3.2单位大院空间基础101
3.4 1950—1965年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空间发展103
3.4.1 1949年之前始建的单位大院103
3.4.2 1950—1957年始建的单位大院105
3.4.3 1958—1965年始建的单位大院107
3.4.4城市空间发展109
3.5 1966—1976年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空间发展115
3.5.1 1966—1976年始建的单位大院115
3.5.2城市空间发展116
3.6 1977—1990年前后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空间发展119
3.6.1 1977年后始建的单位大院119
3.6.2城市空间发展121
3.7本章小结125
第四章 中观层面:单位大院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组织127
4.1路网格局127
4.1.1老城层级格网型127
4.1.2民国均质格网型131
4.1.3民国主路补充型135
4.1.4外围主路型141
4.2斑块形态——城市形态单元类型147
4.2.1街区与街区群147
4.2.2单位大院150
4.2.3单位大院与城市街区153
4.2.4城中村157
4.2.5其他斑块159
4.3空间组织模式161
4.3.1街道—街区型161
4.3.2道路—大院型162
4.3.3大院—大院型164
4.4本章小结164
第五章 微观层面:单位大院与城市公共空间建构167
5.1城市公共空间的层级168
5.2城市公共空间的层次168
5.3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与形态169
5.4典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解析171
5.4.1城市广场171
5.4.2城市街道182
5.4.3公共服务设施201
5.5本章小结202
第三篇 更新篇206
第六章 单位大院更新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206
6.1更新模式207
6.1.1功能置换模式208
6.1.2空间置换模式210
6.1.3结构提升模式210
6.1.4空间改造模式213
6.2二次更新214
6.3本章小结:瓦解与重构215
第七章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单位大院218
7.1规划道路与单位大院218
7.1.1道路的选址与走向218
7.1.2道路的性质220
7.1.3规划与实施220
7.2用地规划与单位大院221
7.3空间格局与单位大院223
7.4绿地建构与单位大院223
7.5本章小结:机遇与困境224
第八章 明日的“单位大院”225
8.1困境与选择225
8.1.1老旧城区服务行业225
8.1.2外迁单位225
8.1.3新建单位227
8.2需求与空间229
8.3形态与类型231
8.4今日的单位空间232
8.4.1边界与大门232
8.4.2规模、密度与容积234
8.4.3功能与建筑235
8.5明日的“单位大院”236
第九章 结论238
9.1关联性结论238
9.2理论启示240
9.3本书的主要创新点247
9.4可能的后续研究248
参考文献249
附录A 图表来源259
附录B 参考地图来源269
附录C 193个单位大院样本目录272
附录D 访谈情况说明280
致谢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