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炯主编 著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SBN:755941979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当代文学的社会历史土壤2
第二节 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5
第三节 当代文学的历史特征14
第四节 本书论述的框架与时限18
文学理论批评23
第一章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概况23
第一节 基础与背景24
第二节 两类评论及其阶段性分期26
第二章 当代文学的主要理论思潮35
第一节 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思潮36
第二节 人民文艺思潮38
第三节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思潮40
第四节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思潮43
第三章 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重要论争47
第一节 建国初十七年的主要论争48
第二节 新时期二十年的主要论争58
第四章 跨代理论批评家(上)73
第一节 周扬的文学理论批评74
第二节 冯雪峰、邵荃麟的文学理论批评78
第三节 林默涵、张光年的文学理论批评85
第四节 荒煤、冯牧的文学理论批评90
第五章 跨代理论批评家(下)99
第一节 茅盾的文学理论批评100
第二节 胡风的文艺思想及其悲剧104
第三节 何其芳的文学理论批评106
第四节 巴人、李何林的理论批评109
第五节 王朝闻、蔡仪、朱光潜等美学家的理论批评111
第六节 以群、罗荪、王西彦、徐中玉、王元化等的评论114
第七节 王瑶、唐弢等文学史家的理论批评116
第六章 建国初期活跃的理论批评家121
第一节 秦兆阳、陈涌、钟惦棐、萧殷、胡采等的理论批评122
第二节 黄秋耘、侯金镜、唐因、唐挚等的评论127
第三节 毛星、朱寨、洁泯、敏泽等的理论批评132
第四节 李希凡、鲍昌、钱谷融、严家炎等的理论批评135
第五节 马文兵与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九五九级140
第六节 以姚文元为代表的“棍子式”批评的浮沉142
第七章 新时期活跃的理论批评家(上)145
第一节 新时期批评家群的不同构成146
第二节 理论建设与陆梅林、钱中文、张炯、李准等的著作151
第三节 繁荣创作与阎纲、陈丹晨、刘锡诚、缪俊杰等的评论162
第四节 新批评群体与乐黛云、刘再复、鲁枢元、林兴宅等的评论169
第八章 新时期活跃的理论批评家(下)177
第一节 诗歌研究与谢冕、李元洛、杨匡汉、吴思敬等的诗论178
第二节 小说研究与雷达、曾镇南、陈骏涛等的小说评论185
第三节 散文研究与林非、俞元桂、佘树森等的评论193
第四节 戏剧理论及谭霈生、余秋雨等的评论200
第九章 新时期文学研究著作的繁荣209
第一节 新时期出版的理论批评丛书210
第二节 文学史研究的新成果214
第十章 台港澳的当代文学理论批评219
第一节 台港澳的文学理论批评概况220
第二节 王梦鸥、尉天骢的理论批评223
第三节 颜元叔、叶石涛与姚一苇的理论批评227
第四节 港澳地区的理论批评家234
当代诗歌239
第一章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概貌239
第一节 一体多向的诗歌景观240
第二节 不同地区的诗歌演进及诗人群242
第三节 外来影响和诗歌民族特色的创造246
第二章 新诗奠基者的新唱251
第一节 郭沫若、臧克家的新作252
第二节 冯至、卞之琳等的新作256
第三节 艾青历劫及其新的创作高潮259
第四节 田间、徐迟、邹荻帆、苏金伞的诗262
第三章 来自延安的诗群267
第一节 郭小川的丰富诗作269
第二节 贺敬之的《放声歌唱》等诗作272
第三节 闻捷的《复仇的火焰》与李季的石油诗274
第四节 公木、何其芳、蔡其矫、严辰、戈壁舟、朱子奇277
第四章 “七月”与“九叶”诗群281
第一节 胡风与“七月”诗群的遭难282
第二节 绿原、牛汉、曾卓等的新诗作283
第三节 “九叶”诸诗人的不同遭遇286
第四节 辛笛、唐祈、唐湜、郑敏、陈敬容、杜运燮、穆旦287
第五章 活跃的军旅诗群295
第一节 军旅诗群的崛起及其演变296
第二节 从战场上走来的士兵与诗299
第三节 公刘、白桦和西南边疆军旅诗群300
第四节 李瑛的创作及其影响303
第五节 崛起于五六十年代的其他军中诗人307
第六节 新时期青年军旅诗群310
第六章 和平建设时期的歌手313
第一节 和平建设时期的赞歌314
第二节 张志民和北京地区诗人315
第三节 雁翼、梁上泉等巴蜀诗人317
第四节 严阵、沙白等江淮诗人320
第五节 其他诗人和工农歌手321
第七章 大跃进民歌运动323
第一节 大跃进民歌运动与《红旗歌谣》324
第二节 民歌歧途与“假、大、空”诗风327
第三节 诗歌发展方向与新格律诗的讨论328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诗歌335
第一节 诗作萧条与所谓“小靳庄民歌”336
第二节 “地下诗歌”的涌动338
第三节 天安门诗歌运动339
第九章 “五七”历劫者的归来之歌343
第一节 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诗歌主题344
第二节 邵燕祥、流沙河、孙静轩等诗人346
第三节 昌耀、梁南、赵恺、林希、吕剑等的诗351
第十章 大西北的“新边塞诗”359
第一节 “新边塞诗群”的形成360
第二节 “新边塞诗”的总体特征361
第三节 杨牧、周涛、章德益的创作363
第十一章 “新诗潮”和其他面向现实的诗人367
第一节 “朦胧诗”为代表的“新诗潮”368
第二节 关于“朦胧诗”的争论370
第三节 北岛、舒婷等人的诗作373
第四节 同辈面向现实的诗人群379
第十二章 多向的“后新诗潮”385
第一节 “新生代”与“校园诗歌”386
第二节 “城市生活流”和纯诗389
第三节 “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391
第四节 女性主义诗歌396
第十三章 当代少数民族诗人的歌唱399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诗人的茁壮成长及其话语特征400
第二节 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等蒙古族诗人403
第三节 尼米希依提、铁依甫江·艾里耶夫等维吾尔族诗人406
第四节 晓雪、金哲、黄永玉、胡昭等各族诗人408
第五节 吉狄马加、南永前等新时期活跃的诗人413
第六节 韦其麟、汪承栋、包玉堂等的叙事诗418
第七节 傣族民间歌手波玉温、康朗英、康朗甩422
第十四章 台湾当代诗歌(上)425
第一节 台湾当代诗歌的艺术基础与生存环境426
第二节 现代主义诗潮的发展与论争429
第三节 纪弦、郑愁予等“现代派”诗人434
第四节 覃子豪、余光中等“蓝星”诗人438
第五节 洛夫、痖弦等“创世纪”诗人443
第十五章 台湾当代诗歌(下)449
第一节 现实主义诗潮的中兴450
第二节 “笠”与“葡萄园”诗人454
第三节 七十年代成长的本土诗人459
第四节 诗坛的多元走向和“新世代”诗人463
第十六章 香港、澳门的当代诗歌471
第一节 当代香港新诗发展的环境和分期472
第二节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诗坛和诗人474
第三节 七八十年代香港诗坛的新格局480
第四节 澳门的当代诗歌490
第十七章 毛泽东诗词与旧体诗的创作499
第一节 毛泽东的诗歌主张与诗词成就500
第二节 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创作505
第三节 学者及新诗人的旧体诗词511
本卷后记514
卷后索引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