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1370837.jpg)
- 朱耀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10777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地质灾害-灾害防治-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认识地质灾害2
1.1 从自然灾害谈起2
1.1.1 自然灾害的形成过程3
1.1.2 我国四大外圈层到底有哪些主要自然灾害4
1.1.3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5
1.2 什么是地质灾害11
1.3 我国是多种地质灾害频发且严重的国家14
1.3.1 我国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严重14
1.3.2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很严重15
1.3.3 我国的地质灾害为什么这样严重17
1.3.4 我国陆地地质灾害分区22
1.3.5 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变化趋势24
2地震灾害29
2.1 地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地质现象29
2.1.1 认识地震29
2.1.2 地震的成因及类型31
2.2 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地震带35
2.2.1 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35
2.2.2 我国的地震分区36
2.3 我国是地震频发、灾害严重的国家39
2.3.1 地震频发,涉及面广,强度大39
2.3.2 我国地震多为浅源地震,破坏性强41
2.3.3 灾情复杂,危害严重45
2.4 如何防震、抗震,减少损失51
2.4.1 地震活动的监测52
2.4.2 地震预报52
2.4.3 地震预警53
2.4.4 地震如何防54
2.4.5 地震如何避56
2.4.6 地震如何自救57
3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60
3.1 滑坡、崩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60
3.1.1 认识滑坡、崩塌、泥石流60
3.1.2 滑坡、崩塌、泥石流的规模与类型64
3.2 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特征67
3.2.1 东部低山-丘陵滑坡、泥石流轻度—中度灾害区69
3.2.2 中部高山-高原滑坡、崩塌、泥石流重度—中度灾害区69
3.2.3 北部高山-高原滑坡、泥石流轻度灾害区与基本无灾害区71
3.2.4 西部高山-高原滑坡、崩塌、泥石流中度灾害区71
3.3 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频发且灾情严重71
3.3.1 灾害频发,分布面广71
3.3.2 危害严重,损失巨大74
3.4 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监测与防治78
3.4.1 调查监测工作78
3.4.2 减灾、防灾措施80
4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灾害98
4.1 地面沉降98
4.1.1 认识地面沉降98
4.1.2 我国地面沉降的分布与区域特征100
4.1.3 我国地面沉降灾害危害严重104
4.1.4 我国地面沉降的勘查防治现状与减灾防灾措施116
4.2 地裂缝121
4.2.1 认识地裂缝121
4.2.2 我国地裂缝的区域分布123
4.2.3 我国地裂缝的主要危害124
4.2.4 地裂缝的监测预警与防治126
4.3 地面塌陷127
4.3.1 认识地面塌陷127
4.3.2 我国地面塌陷的区域分布131
4.3.3 我国是地面塌陷危害最大的国家之一134
4.3.4 岩溶地面塌陷的减灾防灾措施139
5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灾害147
5.1 沙漠化147
5.1.1 认识沙漠化147
5.1.2 我国沙漠化土地分布的特征151
5.1.3 我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153
5.1.4 沙漠化的监测与防治154
5.2 石漠化157
5.2.1 认识石漠化157
5.2.2 我国石漠化土地的区域分布及发育特征158
5.2.3 我国是石漠化灾害严重的国家159
5.2.4 石漠化的监测与防治160
5.3 水土流失163
5.3.1 认识水土流失163
5.3.2 我国水土流失的区域分布163
5.3.3 我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165
5.3.4 水土流失的监测与减灾对策166
6特殊类土灾害与地方病170
6.1 认识特殊类土170
6.1.1 膨胀土170
6.1.2 黄土170
6.1.3 多年冻土171
6.2 地方病171
6.2.1 地方性甲状腺肿171
6.2.2 地方性氟中毒172
6.2.3 地方性砷中毒173
6.2.4 大骨节病173
6.2.5 克山病174
7重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案例176
7.1 四川茂县特大型崩塌滑坡176
7.2 云南禄劝烂泥沟崩塌、滑坡177
7.3 高速远程滑动的贵州关岭滑坡179
7.4 高速远程滑动的西藏易贡特大崩塌、滑坡180
7.5 四川雅砻江唐古栋滑坡181
7.6 地震引发的四川茂县叠溪滑坡182
7.7 甘肃舟曲泄流坡老滑坡复活183
7.8 重庆云阳长江鸡扒子滑坡184
7.9 湖北秭归新滩滑坡185
7.10 甘肃东乡洒勒山滑坡187
7.11 湖南柘溪水库塘岩光滑坡188
7.12 湖北远安盐池河磷矿崩塌188
7.13 成昆铁路铁西站滑坡189
7.14 四川华蓥山溪口镇滑坡190
7.15 广东深圳光明新区工业园渣土场渣土体大面积滑动191
7.16 西藏波密古乡沟特大冰川型泥石流193
7.17 成昆铁路大渡河利子依达沟泥石流194
7.18 川藏公路迫龙沟泥石流195
7.19 辽宁普兰店老帽山泥石流196
7.20 甘肃舟曲特大型泥石流196
7.21 云南大盈江流域泥石流199
7.22 云南德宏特大型泥石流200
7.23 四川白鹤滩水电站泥石流200
7.24 “泥石流王国”云南东川201
7.25 四川冕宁盐井沟泥石流202
7.26 山西襄汾选矿厂的尾矿库泥石流202
8地质灾害减灾机制和群测群防206
8.1 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206
8.1.1 建立完善的减灾工作管理体系206
8.1.2 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原则和措施212
8.1.3 建成完善的地质灾害立体防治体系213
8.1.4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214
8.1.5 “避灾搬迁、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产业”三位一体是减灾的科学创新215
8.1.6 科学施策,力争防灾减灾效益最大化216
8.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成效显著218
8.3 群测群防威力大219
8.4 群测群防工作取得成功的实例222
附录227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27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238
中国的减灾行动245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