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医学教师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核医学教师用书](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140759.jpg)
- 王荣福,李少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482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199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原子医学-医学院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核医学教师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核医学的定义和内容1
第二节 核医学的特点2
第三节 核医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3
一、核医学的发展历史3
二、核医学的发展现状4
第四节 核医学教学问题探讨8
第一章 核物理10
第一节 原子结构10
一、原子和原子结构10
二、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11
三、原子核的稳定性与放射性核素11
第二节 放射性衰变11
一、核衰变类型11
二、核衰变规律14
第三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6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6
二、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7
第四节 辐射剂量学基础18
一、辐射剂量及单位18
二、辐射生物学效应20
第二章 仪器21
第一节 核医学仪器的发展史21
第二节 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22
一、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22
二、核探测仪器的基本构成23
三、体外样本测量仪器及辐射防护仪器25
第三节 γ照相机26
一、γ照相机基本结构27
二、γ照相机工作原理28
第四节 SPECT及双探头符合探测28
一、SPECT基本结构28
二、SPECT工作原理29
三、SPECT成像特点30
四、SPECT数据采集和断层图像重建30
五、SPECT质量控制31
六、双探头符合探测32
第五节 PET、PET/CT及图像融合技术33
一、PET基本结构34
二、PET工作原理35
三、PET质量控制36
四、PET图像融合技术36
五、PET飞行时间技术38
六、小动物PET38
第六节 医用回旋加速器39
一、回旋加速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39
二、现代医用回旋加速器40
第七节 脏器功能测定仪器42
一、甲状腺功能测定仪42
二、肾图仪43
三、多功能仪43
第八节 CT、MRI的基本原理、构成及临床应用43
一、计算机断层成像43
二、磁共振成像45
第九节 与X线、CT、MRI影像仪器比较46
一、设置费用比较46
二、方法比较46
三、应用比较47
第十节 进展48
第三章 放射性药物50
第一节 放射性药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50
一、概念50
二、分类51
三、特点51
第二节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52
第三节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53
第四节 PET放射性药物54
一、医用回旋加速器54
二、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全自动合成装置55
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应用56
第五节 放射性药物中的核素来源57
第六节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59
一、基本概念59
二、质量控制60
第七节 正确使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2
一、正确使用原则62
二、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62
三、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3
第八节 放射性药物进展64
第四章 辐射防护70
第一节 放射防护的内容及学习的必要性70
第二节 辐射剂量单位71
一、吸收剂量71
二、照射量72
三、当量剂量72
第三节 作用于人体的天然和人工放射源73
一、宇宙射线和地球辐射73
二、建筑材料成品74
三、磷肥74
四、人工辐射75
第四节 射线装置77
第五节 辐射生物效应78
一、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78
二、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79
三、放射生物效应的物理和化学基础81
四、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82
五、辐射对机体组织的损伤83
第六节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85
一、放射防护的目的85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85
三、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90
四、β放射源的防护91
五、γ放射源的防护93
六、中子源的防护96
七、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97
第七节 放射事故应急诊断及处理102
一、异常外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103
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医学处理105
第八节 核医学检查接受的剂量分析109
一、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天然本底辐射比较109
二、核医学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分析109
第九节 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113
第五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117
第一节 概述117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119
一、定义119
二、示踪原理119
三、方法学特点121
四、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22
五、主要技术环节132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135
一、方法学原理135
二、显像类型与特点137
三、图像分析要点141
四、核医学影像与其他影像的比较144
第六章 体外分析技术147
第一节 体外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现状147
一、历史背景147
二、体外分析技术的发展147
三、国内体外分析技术应用现状148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149
一、基本原理149
二、基本试剂151
三、质量控制153
第三节 免疫放射分析155
第四节 放射受体分析156
第五节 竞争性结合蛋白分析156
第六节 酶放射分析157
第七节 非放射免疫分析157
一、酶标记免疫分析157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58
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158
第八节 体外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159
一、甲状腺159
二、肿瘤标志物163
三、性激素166
四、肾上腺及肾脏169
五、肝脏170
六、胰岛激素172
七、消化及其他173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180
第一节 解剖和生理基础180
一、甲状腺180
二、甲状旁腺181
三、肾上腺181
第二节 甲状腺182
一、甲状腺功能与疾病的体外测定和临床评价182
二、甲状腺功能的体内试验186
三、甲状腺显像193
第三节 甲状旁腺显像202
一、显像原理203
二、显像剂203
三、显像方法203
四、适应证204
五、禁忌证204
六、图像分析204
七、临床应用204
第四节 肾上腺显像206
一、肾上腺皮质显像206
二、肾上腺髓质显像208
第五节 与相关影像学比较210
一、甲状腺210
二、甲状旁腺211
三、肾上腺211
第六节 内分泌核医学进展和展望211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214
第一节 心脏的解剖、血供与神经支配214
一、解剖与结构214
二、血供215
三、神经支配215
四、心脏的病理生理216
第二节 心肌显像216
一、心肌血流灌注显像217
二、心肌代谢显像229
三、心脏神经受体显像231
四、心肌阳性显像233
五、临床应用235
六、心肌显像与相关诊断技术的比较243
第三节 心血池与心脏功能显像244
一、原理与方法244
二、图像分析245
三、临床应用249
四、核素心脏功能显像与相关影像技术的比较252
第四节 心血管核医学进展253
一、PET/CT心肌显像253
二、心肌凋亡显像254
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的实验研究255
四、心脏报告基因显像257
第九章 神经系统259
第一节 概述259
一、神经系统解剖260
二、脑的血供261
三、脑的结构和功能定位261
第二节 常用显像方法和原理263
一、脑血流灌注显像263
二、脑代谢显像266
三、脑受体显像268
四、脑脊液间隙显像273
五、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274
六、血脑屏障功能显像275
第三节 临床应用275
一、脑血管疾病276
二、癫痫277
三、阿尔茨海默病279
四、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281
五、脑肿瘤282
六、脑功能研究283
七、脑外伤284
八、脑死亡285
九、颅内感染性疾病285
十、精神疾病286
十一、脑积水、脑脊液漏、脑脊液分流术后疗效观察287
十二、药物成瘾288
第四节 与相关影像学检查比较289
第五节 神经核医学的新进展290
第十章 呼吸系统294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概述294
一、解剖294
二、生理295
第二节 肺灌注与通气功能显像296
一、肺灌注显像296
二、肺通气显像299
第三节 其他肺功能显像302
一、呼吸道黏膜纤毛清除功能显像302
二、肺上皮细胞通透性及其功能测定303
第四节 临床应用304
一、肺血栓栓塞症304
二、肺减容手术前后功能评价与预测306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价309
四、肺上皮细胞通透性及其功能测定的临床应用309
第五节 双下肢深静脉显像311
一、原理311
二、显像剂311
三、显像方法311
四、影像分析311
五、临床应用与评价313
第六节 与其他相关影像学比较313
一、超声心动图313
二、CT肺血管造影314
三、磁共振肺血管造影315
四、导管肺血管造影315
第七节 进展与展望315
一、肺灌注断层显像315
二、呼吸门控显像316
三、肺血栓阳性显像317
第十一章 骨骼系统321
第一节 骨骼系统解剖与生理321
一、骨的形态321
二、骨的结构322
三、骨骺、软骨和关节322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生理322
第二节骨、关节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分析324
一、原理324
二、骨显像剂325
三、骨显像的方法326
四、骨显像图分析328
五、关节显像333
第三节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335
一、适应证335
二、临床应用335
第四节 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的测量355
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原理与方法355
二、影响因素和诊断标准355
三、临床应用357
第五节PET骨肿瘤显像358
一、原理358
二、显像剂359
三、方法359
四、结果判断359
五、临床应用359
第六节 骨显像与相关影像学检查比较361
第十二章 肿瘤显像363
第一节 概述363
第二节 肿瘤代谢显像364
一、糖代谢显像364
二、氨基酸代谢显像369
三、磷脂代谢显像371
四、核酸代谢显像372
第三节 肿瘤受体显像373
第四节 放射免疫显像377
第五节 肿瘤乏氧显像379
一、乏氧显像的原理379
二、乏氧组织显像剂379
三、乏氧显像的临床应用381
第六节 肿瘤阳性显像381
一、肿瘤显像分类381
二、非特异性显像剂382
三、显像方式382
四、67Ga肿瘤显像383
五、201T1肿瘤显像389
第七节 99mTc标记药物亲肿瘤显像393
一、99mTc-MIBI肿瘤显像393
二、99mTc-tetrofosmin肿瘤显像399
三、99mTc-(V)-DMSA肿瘤显像401
第八节 与相关检查方法比较403
第九节 肿瘤核医学新进展404
第十三章 炎症显像408
第一节 炎症的病理生理409
一、炎症的定义409
二、炎症的原因409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409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410
五、炎症的全身反应410
第二节 概述410
第三节 显像剂、显像方法与影像分析411
一、67Ga枸橼酸盐显像411
二、放射性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412
三、放射性核素标记人免疫球蛋白显像413
四、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显像413
五、18F-FDG显像414
第四节 临床应用414
一、骨、关节疾病414
二、腹部、盆腔感染416
三、炎性肠病416
四、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患者感染417
五、发热待查417
六、其他417
第五节 与相关影像学比较418
第六节 进展419
一、放射性核素标记趋化肽类似物419
二、放射性核素标记细胞活素419
三、放射性核素标记抗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419
四、放射性核素标记抗生素420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421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基础421
一、消化管421
二、消化腺422
三、肝脏422
四、胆囊和胆道423
第二节 消化道出血显像423
一、99mTc标记硫胶体消化道出血显像423
二、99mTc-RBC消化道出血显像424
三、99mTc-RBC和99mTc胶体作消化道出血显像的比较425
第三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426
一、原理426
二、方法426
三、正常影像427
四、异常影像427
五、临床价值427
第四节 消化道动力学研究428
一、食管通过显像428
二、胃食管反流显像430
三、胃排空试验432
四、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437
五、肠道转运时间测定437
六、肠道蛋白丢失438
第五节 唾液腺显像438
一、原理438
二、方法438
三、正常影像438
四、临床意义439
第六节 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439
一、放射性药物440
二、显像方法442
三、介入试验442
四、适应证444
五、正常影像445
六、临床应用445
第七节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451
一、概述451
二、显像技术451
三、临床意义452
四、肝血管瘤的核医学影像诊断453
第八节 肝脾胶体显像456
一、机制与放射性药物456
二、显像方法456
三、放射性核素肝脾胶体显像的临床应用和评价456
四、与其他显像方法的比较458
第九节 消化系统核医学中的非影像学方法458
一、尿素呼吸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458
二、标记乳糖试验测定肠道转运时间458
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肠道吸收障碍459
四、其他呼吸试验459
第十节 消化系统核医学的发展历程459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466
第一节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功能466
一、肾脏466
二、输尿管467
三、膀胱467
第二节 肾动态显像468
一、原理与方法468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470
三、图像分析470
四、临床应用473
五、与相关学科的比较486
第三节 肾功能测定486
一、肾图486
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491
三、肾有效血浆流量测定493
第四节 肾静态显像495
一、原理与方法495
二、影像分析与判断495
第五节 膀胱显像497
一、原理与方法497
二、临床应用499
第六节 泌尿核医学应用与进展499
第十六章 血液和淋巴系统显像502
第一节 解剖和生理功能502
一、血液系统502
二、淋巴系统503
第二节 骨髓显像504
一、原理505
二、显像剂505
三、显像方法507
四、图像分析507
五、注意事项509
六、临床应用510
第三节 脾显像511
一、原理512
二、显像剂512
三、显像方法513
四、正常图像513
五、注意事项514
六、临床应用514
第四节 淋巴显像516
一、原理516
二、显像剂517
三、显像方法517
四、图像分析518
五、注意事项519
六、临床应用520
第五节 血容量和红细胞寿命测定521
一、概述521
二、基本概念521
三、血液成分522
四、放射性核素标记血液细胞成分522
五、红细胞容量测定523
六、血浆容量测定524
七、全血容量测定525
八、红细胞寿命测定525
九、临床作用526
十、注意事项526
第六节 新进展和比较影像527
一、骨髓显像新进展和比较影像527
二、脾显像进展和比较影像527
三、淋巴显像进展和比较影像528
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530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基础531
一、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531
二、药物的靶向定位机制531
三、内照射治疗对放射性核素的要求531
四、放射性治疗药物分类532
第二节 内分泌疾病的治疗533
一、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33
二、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541
三、131I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550
四、131I-MIBG治疗肾上腺素能肿瘤551
第三节 转移性骨肿瘤的核素治疗555
第四节 血液疾病的32P治疗562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32P治疗563
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32P治疗565
三、慢性白血病的32P治疗565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567
一、癌性胸腹水腔内注射治疗及介入治疗567
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569
三、肝癌动脉导管介入治疗570
四、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与治疗572
第六节 其他放射性核素治疗573
一、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573
二、前列腺增生治疗575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99Tc-MDP治疗577
四、131I治疗脊髓空洞症577
五、海绵状血管瘤核素介入治疗578
第七节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579
一、放射免疫导向放射性核素治疗579
二、受体介导放射性核素治疗584
第八节 放射性核素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585
第九节 放射性核素治疗在临床应用的地位与前景586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