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原理导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诉讼原理导读
  • 宋英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80185935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法的理论-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原理导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刑事诉讼原理的含义与特征1

第二节 刑事诉讼原理视野中的刑事诉讼法3

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解释3

二、刑事诉讼法与法治国家7

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8

第三节 刑事诉讼原理研究的意义13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16

一、思辨的方法16

二、比较的方法17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路径17

第二章 刑事诉讼目的19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分类19

一、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20

二、家庭模式24

三、实体真实主义与正当程序主义25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目的31

一、我国刑事诉讼目的的不同层次31

二、我国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32

三、我国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34

四、层次目的对刑事诉讼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的要求35

第三节 关于控制犯罪37

一、实现刑罚权的准确性38

二、实现刑罚权的公平性39

三、实现刑罚权的及时性40

四、实现刑罚权的准确性、公平性与及时性的关系42

第四节 关于保障人权42

一、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42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43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障与被害人保障的平衡47

第五节 刑事诉讼目的实现中的利益冲突与权衡51

一、问题的提出与权衡原则51

二、外国权衡原则的理论与实务52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利益权衡原则54

四、辩护律师保守职业秘密上的利益权衡57

五、非法证据运用中的利益权衡59

六、疑难案件处理中的利益权衡61

第三章 刑事诉讼构造63

第一节 刑事诉讼构造与目的的关系63

一、刑事诉讼构造与功能63

二、刑事诉讼构造与目的的一般关系64

三、在理解构造与目的的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65

第二节 刑事诉讼构造的理论分类66

一、刑事诉讼构造的类型归属66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功能68

三、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融合趋势72

第三节 调整诉讼构造的理念与原则77

一、控审分离77

二、审判中立79

三、控辩平等对抗80

第四节 我国刑事诉讼构造81

一、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的理性分析81

二、我国刑事诉讼纵向构造82

三、我国刑事诉讼横向构造85

第四章 刑事诉讼原则87

第一节 刑事诉讼原则体系87

一、刑事诉讼原则释义87

二、刑事诉讼原则的地位和价值89

三、刑事诉讼原则体系的层次性92

第二节 刑事程序法定94

一、外国关于程序法定原则的立法95

二、程序法定原则的理念基础96

三、程序法定与我国刑事诉讼98

第三节 司法独立99

一、司法独立的立法与要求99

二、司法独立的理念基础与价值100

三、司法独立与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102

第四节 国家追诉104

一、国家追诉释义104

二、国家追诉的理念基拙105

三、我国刑事追诉原则106

第五节 无罪推定107

一、无罪推定释义107

二、无罪推定的理念基础108

三、无罪推定与我国刑事诉讼110

第六节 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110

一、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释义110

二、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价值与理念基础111

三、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与我国刑事诉讼114

第七节 程序参与115

一、程序参与原则的基本要求115

二、程序参与原则的功能116

三、程序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18

第八节 有效辩护118

一、有效辩护释义118

二、外国关于有效辩护的立法119

三、有效辩护的理念基础120

四、有效辩护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21

第九节 程序公开122

一、程序公开原则释义122

二、外国关于程序公开原则的立法123

三、程序公开原则的理念基础及制度价值125

四、程序公开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27

第十节 社会参与128

一、社会参与原则释义128

二、社会参与原则的价值131

三、社会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32

第十一节 诉讼及时132

一、外国有关诉讼及时原则的立法132

二、诉讼及时的理念基础135

三、诉讼及时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37

第十二节 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137

一、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释义138

二、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的适用144

三、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的例外146

四、一事不再理(禁止双重危险)与我国刑事诉讼151

第五章 审判前程序154

第一节 审判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则155

一、司法权保障原则155

二、令状原则157

三、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158

四、任意侦查原则与强制侦查法定主义160

五、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163

第二节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167

一、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功能167

二、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模式170

三、我国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176

第三节 侦查与起诉的关系183

一、侦、诉关系模式之考察183

二、我国侦、诉关系的特点及功能评价187

三、完善我国侦、诉关系的基本思路190

第四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193

一、现代侦查讯问制度的基本内容193

二、我国侦查讯问制度200

第五节 公诉的效力205

一、提起公诉在程序层面的效力206

二、提起公诉在实体层面上的效力209

第六节 不起诉裁量权211

一、英美法系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211

二、大陆法系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215

三、我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217

第六章 审判程序228

第一节 审判程序的理念与原则228

一、直接、言词审理228

二、集中审理234

三、不利益变更之禁止237

第二节 审查公诉等准备程序243

一、外国开庭审判前的准备程序244

二、我国开庭审判前的准备程序249

三、我国庭审前准备程序的完善252

第三节 审判中指控罪名的变更257

一、起诉的双向效力257

二、关于起诉效力的两种价值选择260

三、我国变更指控罪名问题263

第四节 辩诉交易266

一、辩诉交易的基本内容266

二、辩诉交易在美国盛行的原因及利弊分析270

三、辩诉交易与我国刑事诉讼275

第七章 证据法基本原则与规则278

第一节 证据法原则与规则概说278

一、证据立法模式278

二、证据法原则280

三、证据规则282

第二节 证据裁判288

一、证据裁判原则释义288

二、证据裁判原则的适用范围289

三、证据裁判原则的具体适用290

四、证据裁判原则的价值294

五、证据裁判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296

第三节 自由心证297

一、自由心证原则释义297

二、自由心证的产生及在各国的适用298

三、自由心证的认识论基础301

四、法官自由评价证据的制约302

五、自由心证与我国刑事诉讼308

第四节 相关性规则309

一、相关性、实质性、证明性与相关性规则309

二、相关性与可采性313

三、特殊事项、行为相关性的限制313

第五节 传闻证据规则315

一、传闻证据与传闻规则315

二、传闻规则的理念基础316

三、不属于传闻及传闻规则的例外情形316

四、传闻规则的松动320

五、传闻规则的适用320

第六节 意见证据规则321

一、意见证据与意见证据规则321

二、意见证据规则的理念基础322

三、意见证据规则的例外323

第七节 自白规则327

一、英美证据法上的自白327

二、英美国家自白规则的演变与发展329

三、大陆法系的口供规则333

四、日本法中的自白规则334

第八节 非法搜查、扣押与证据排除335

一、排除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证据的演变及理论根据335

二、“毒树之果”理论339

三、排除规则的具体适用341

四、排除规则的限制与例外344

五、大陆法系国家物证、书证的排除346

第九节 证据规则的适用348

一、证据的可采性348

二、可采性的判断主体及其裁量权350

三、证据可采性的确定程序351

四、对证据的异议354

第十节 我国的证据规则355

一、我国证据规则的立法现状355

二、我国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358

三、刑事证据规则与相关程序的完善361

第八章 恢复性司法与刑事和解363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363

一、恢复性司法的含义与特征363

二、恢复性司法在各国的实践365

三、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基础371

四、恢复性司法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374

第二节 刑事和解376

一、我国刑事和解的实践376

二、刑事和解实践的背景和原因380

三、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司法382

原版后记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