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音乐史初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音乐史初稿
  • 许常惠著 著
  • 出版社: 全音乐谱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8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台湾音乐史初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感言1

(一)中国音乐史的产生1

(二)我们没有「台湾音乐史」2

(三)丰富而复杂的台湾音乐2

(四)史料的搜集与整理4

(五)撰写「台湾音乐史初稿」的缘由5

第一部分:原住民族音乐的风貌11

第一章 平埔族的音乐11

第一节 歌谣12

第二节 乐器13

第三节 歌舞14

第四节 平埔族音乐的研究15

第二章 高山族的音乐21

第一节 日据时代的研究21

第二节 光复以後的研究24

第三节 歌唱的形式与内容26

第四节 器乐、歌舞、祭祀音乐28

第三章 高山族各族歌唱的特色33

第一节 泰雅族33

第二节 赛夏族33

第三节 布农族33

第四节 邹族34

第五节 排湾族34

第六节 鲁凯族34

第七节 阿美族34

第八节 卑南族35

第九节 雅美族35

第二部分:汉族民间音乐的渊流119

第一章 福佬系民歌119

第一节 光复以前的民歌记载119

第三节 福佬系民歌的地区划分121

第二节 光复以後的民歌研究121

第四节 结论——分类法125

第二章 客家系民歌145

第一节 光复以前的民歌记载145

第二节 光复以後的民歌研究146

第三节 客家系民歌的地区划分148

第四节 结论——分类法149

第三章 说唱音乐171

第一节 歌仔类171

第二节 南管类172

第三节 民谣类173

第四节 乞食调类175

第五节 劝世文176

第四章 传统戏剧音乐179

第一节 北管戏179

第二节 南管戏185

第三节 偶戏188

第五章 地方戏剧音乐197

第一节 歌仔戏197

第二节 车鼓202

第三节 牛犁203

第四节 采茶204

第六章 民间器乐223

第一节 独奏器乐223

第二节 合奏器乐224

第七章 舞蹈音乐235

第一节 戏剧中的舞蹈235

第二节 小戏中的舞蹈235

第八章 祭祀音乐237

第一节 祭孔音乐237

第二节 道教音乐238

第三节 佛教音乐240

第四节 释教音乐241

第五节 其他民间信仰音乐242

前期(一九四五年以前)255

前言255

第三部分:西式新音乐的发展255

第一章 日据时代新音乐的教育257

第一节 学校音乐教育之推行257

第二节 师范学校出身的早期音乐家259

第二章 教会对新音乐的提倡261

第一节 南部基督教会261

第二节 北部基督教会262

第三节 教会出身的音乐家263

第三章 留日音乐家之回国265

第一节 留日为新音乐家的惟一途径265

第二节 从日本回国的音乐家266

第三节 留日音乐家回乡举行巡回音乐会268

第一节 唱片公司的设立与新歌的推行271

第四章 新通俗歌曲的流行271

第二节 歌人恳亲会与流行歌曲的作者272

第五章 早期新音乐的风格探讨275

第一节 教会圣诗275

第二节 通俗歌曲278

第三节 创作乐曲285

结语293

後期(一九四五年以後)305

前言305

第一章 音乐教育的重整307

第一节 一般学校的音乐教育307

第二节 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309

第三节 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成立309

第四节 艺专音乐科的成立310

第五节 其他大专音乐系科311

第一节 管弦乐团313

第二章 音乐团体与音乐活动313

第二节 国乐团314

第三节 合唱团315

第四节 音乐家的社团组织316

第三章 现代音乐的运动319

第一节 「制乐小集」与「新乐初奏」319

第二节 从「江浪乐集」到「中国现代音乐研究会」320

第三节 亚洲作曲家联盟321

第四节 通俗歌曲的新潮流323

第四章 民族音乐的维护与研究325

第一节 民歌采集运动325

第二节 「中国现代乐府」与「云门舞集」327

第三节 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的成立328

第四节 研究民族音乐的学术活动330

第五章 新音乐家与新作品333

第一节 作曲家333

第二节 演奏(演唱)家334

第三节 音乐学者335

第四节 新作品336

结语353

附录一:台湾前辈音乐家系列369

(一)在异质文化交会中起步369

(二)江文也370

(三)吕泉生372

(四)柯政和374

(五)陈泗治375

(六)张福兴张彩湘父子376

附录二:许常惠谈音乐379

(一)让音乐的归音乐379

(二)音乐实验班?教育畸形现象!381

(三)艺术无价?383

(四)表演艺术亟需软体凝聚力385

(五)艺术不能在社教之下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