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特免权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丹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338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证人-司法制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特免权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引子 从一个公共事件进入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背景3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11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体系17
第二章 法制史上的“失踪者”22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容隐制22
一、先秦的“父子相隐”观22
二、成文法上的容隐制度24
三、容隐制乃特免权之母26
第二节 特免权的移植28
一、清末修律的转变28
二、民国立法的移植31
第三节 “失踪”的特免权制度34
一、1949年之后的特免权命运34
二、1979年后对特免权的反思36
三、台、港、澳地区的特免权37
四、特免权制度的发展脉络40
第四节 特免权缺席之后42
一、过度的“发现真实”42
二、不彻底的无罪推定44
三、难有隐私权的世界46
四、对亲情伦理的忽视48
五、证人权利无保障51
第三章 特免权的基本理念53
第一节 从作证义务到特免权规则53
一、证人作证义务53
二、作证适格和可强迫性56
三、特免权的规则体系58
第二节 特免权正当性之争63
一、支持特免权制度的学说63
二、反对特免权制度的声音67
第三节 特免权的价值理念70
一、发现真实的诉讼目的70
二、发现真实的道德限制72
三、超越实体和程序正义74
四、特免权制度的价值取向76
第四节 特免权中的利益权衡79
一、特免权制度中的利益因素79
二、特免权制度中的利益权衡83
第四章 不自证其罪特免权89
第一节 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产生89
一、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起源89
二、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理论基础93
第二节 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基本内容96
一、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主体97
二、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客体98
三、“强迫”与“自证其罪的风险”99
四、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行使100
五、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后果101
六、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放弃102
第三节 与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相关的权利103
一、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与沉默权103
二、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与不受损害特免权105
第四节 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与证人豁免制度107
一、证人豁免制度的理论基础108
二、证人豁免制度的起源与发展110
三、证人豁免制度与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之关联112
第五章 职业关系特免权116
第一节 律师—委托人特免权116
一、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产生116
二、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主要内容122
第二节 医生职业特免权131
一、医生—患者特免权的产生131
二、医生—患者特免权的内容136
三、医生—患者特免权的例外141
第三节 神职人员—忏悔者特免权143
一、神职人员—忏悔者特免权的起源143
二、神职人员—忏悔者特免权的内容145
第四节 记者消息来源特免权148
一、围绕记者特免权的理论纷争148
二、美国的记者特免权153
三、其他国家的记者特免权160
四、记者特免权的相关问题165
五、记者特免权的例外169
第五节 其他职业关系特免权172
一、会计师和委托人特免权172
二、专利代理机构和委托人特免权174
三、其他职业特免权174
第六章 亲属特免权178
第一节 亲属特免权的起源178
一、亲属特免权的产生178
二、亲属特免权的理论基础180
第二节 英美法系的婚姻特免权183
一、配偶证言特免权184
二、婚内交流特免权185
三、婚姻特免权的例外186
第三节 父母—子女特免权188
一、对父母—子女特免权的争议188
二、父母—子女特免权的主要内容190
第四节 大陆法系的亲属特免权192
一、大陆法系国家亲属特免权192
二、亲属特免权范围的差异和成因194
第七章 公共利益特免权198
第一节 公共利益特免权的起源198
一、公共利益特免权的起源198
二、公共利益特免权的理论基础202
第二节 公共利益特免权的主要内容204
一、公共利益特免权的范围204
二、公共利益特免权的决定主体209
三、公共利益特免权的判断211
四、公共利益特免权的放弃与例外213
第三节 与公共利益特免权相关的制度215
一、公共利益特免权与国家保密法215
二、公共利益特免权与公民知情权217
第八章 特免权制度的未来219
第一节 我国建立特免权的阻力219
一、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障碍219
二、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障碍223
三、记者特免权的障碍227
四、亲属特免权的障碍234
五、公共利益特免权的障碍237
第二节 特免权“回归”之期待240
一、现代社会重新注重信赖感和社会关系240
二、我国的诉讼制度正日益呈现公平对抗性242
三、证据制度改革正在吸收国外的证据规则243
四、诉讼的文明化和民主化成为发展趋势244
第三节 特免权制度建构的原则246
一、与中国的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相契合246
二、立足我国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现实状况248
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建构特免权制度250
第四节 特免权立法的评价253
一、关于不自证其罪特免权253
二、关于亲属特免权255
三、关于职业关系特免权258
四、关于公共利益特免权262
五、关于特免权的例外265
六、小结:遗憾与期待269
附录:部分立法草案中的特免权规定271
参考文献283
后记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