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十世纪中华学案 综合卷 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戴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ISBN:750131527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二十世纪中华学案 综合卷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流派纷呈,各展异彩 谢保成1
梁启超16
一 谈学术与经世致用19
(一)智慧与学术为进步之源19
(二)学术含义与范围20
(三)学术价值在于使用20
(四)兼学中西21
二 论哲学与东西文化23
(一)本体论23
(二)知识论24
(三)心力论25
(四)文化论27
(五)西方哲学与文化28
(六)中国哲学与文化30
(七)调和论31
三 说美学与教育伦理33
(一)美与生活、艺术33
(二)情感与教育34
(三)伦理与道德37
四 史学创新41
(一)何谓史学41
(二)史之改造44
(三)作史之目的47
(四)历史之规律48
(五)史家修养51
(六)体裁方法史料55
五 文学评论64
(一)文学与文字64
(二)文学与情感66
(三)浪漫派与写实派67
(四)新小说68
(五)论诗70
(一)诸子研究73
六 国学研究73
(二)先秦政治思想80
(三)明清学术82
(四)论古籍87
(五)辨伪书96
七 宗教观与佛学研究103
(一)宗教与科学103
(二)科学与人生观107
(三)宗教与哲学108
(四)佛教与佛学109
八 方法论与修养学说112
(一)学问与方法112
(二)读书方法113
(三)选题原则114
(四)作文方法114
(五)学者修养117
王国维122
一 吐纳中西的文化观126
(一)中西思想特质各异126
(二)外来思想与固有文化相化合128
(三)学无东西130
二 人生与哲学研究131
(一)研修简历131
(二)哲学与人生133
(三)哲学为有用之学135
(四)中国哲学138
(五)西方哲学143
三 教育学说146
(一)教育宗旨146
(二)知识与知识教育148
(三)学校管理150
四 《红楼梦评论》——文学批评的开山150
(一)《红楼梦》的精神150
(二)悲剧的美学价值与伦理价值151
(三)文艺创作的性质与特质153
(一)文学的特质及演进154
五 文学批评理论154
(二)反对功利的文学观156
(三)文学批评中的美学观念158
(四)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161
六 《人间词话》——文学批评体系建立162
(一)境界说162
(二)赤子说163
(三)自然说164
(四)出入说165
(五)代字、录事与游词165
(六)“隔”与“不隔”166
(七)自成高格167
七 前无古人的戏曲史研究168
(一)著述缘由168
(二)戏曲考源170
(三)崇自然、贵境界、重悲剧的戏剧文学观176
八 古史新证178
(一)总论178
(二)商周史研究的新纪元180
(三)历史地理考证185
九 金石、文字、文献研究190
(一)金石学190
(二)文字、音韵学193
(三)文献、文书研究198
胡适205
(一)文化观209
一 “全盘西化”的始作俑者209
(二)如何看待西方近代文明212
(三)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214
(四)东西方文化之比较217
(五)“全盘西化”说220
二 实用主义的中国传人222
(一)哲学定义222
(二)实验主义223
(三)杜威哲学226
(四)思想方法230
(一)“白血轮”说232
三 “社会不朽”的人生观念232
(二)“不朽”说234
(三)哲学与人生观237
(四)科学与人生观238
四 文学革命的首义先锋241
(一)尝试缘起241
(二)改良刍议245
(三)提倡白话文学248
(四)建设新文学251
(五)文学进化观255
(六)论短篇小说256
(七)戏剧改良258
(八)谈诗262
五 功不可没的“整理国故”266
(一)国故与整理国故266
(二)为什么要整理国故267
(三)整理国故的方法269
(四)古典小说考证273
(五)“水经注案”276
(六)禅宗史284
六 注重方法的历史研究289
(一)疑古的古史观289
(二)中国哲学史研究289
(三)治史方法292
(四)史料的搜集295
(五)新体传记文学的提倡298
七 “平民主义”的教育学说299
(一)实验主义教育299
(二)男女同校和女子教育301
(三)中小学教育与教育普及302
(四)高等教育与独立研究304
(五)学制改革305
(六)学生与社会306
八 语言文字的可贵探索308
(一)国语统一问题308
(二)国语与文法学309
(三)新式标点312
(四)拼音文字313
郭沫若314
一 吞吐中西的文化观319
(一)划分世界旧有文化,瞩目异民族优秀精华319
(二)以国情为基点,考验外来文化适应度322
(三)吸吮外来甘乳,填补世界文化白页323
二 文艺思想的转变325
(一)文学的本质与使命326
(二)“真正的文学只有革命文学一种”329
(三)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观333
(一)关于整理国故的评价337
三 跳出“国故”的国学体系337
(二)跳出“国学”范围,认清国学真相338
(三)认识“古代真实”的新体系339
四 奴隶制时代研究342
(一)最初的中国历史阶段划分342
(二)奴隶制阶段的再划分344
(三)完善“战国封建说”347
五 破译卜辞,打开“秘密”350
(一)急于“利用”卜辞的一段弯路351
(二)“读破”卜辞的诸多创获353
(三)打开卜辞“秘密”的贡献356
六 凿破彝铭之“浑沌”360
(一)考释器铭的新思路361
(二)条理金文成大系363
(三)潜心彝铭,探察两周社会365
七 苏活古书生命369
(一)倡导古书今译369
(二)注重文献时代371
(三)广集版本与理校376
(四)整理、研究紧密结合378
八 纵论周秦诸子思想381
(一)综合考察各家学说382
(二)辨识儒家的两重性384
(三)探究道家渊源与流派388
(四)区分法家与法术家391
(五)关于名辨思潮393
九 诗词曲赋之中品人物395
(一)考骚赋,证屈原395
(二)力辨胡笳诗,意在文姬著作权397
(三)详校《再生缘》,七考陈端生399
(四)品味唐诗,评李说杜401
十 再现历史画卷的成就405
(一)历史·史剧与现实405
(二)史剧创作须得依赖正确的研究407
(三)历史科学呼唤艺术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