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与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与对策研究
  • 麻宝斌,王郅强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3911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机关-紧急事件-公共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与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篇3

第一章 中国社会转型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3

一、社会转型:战略机遇期与矛盾高发期3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与特征4

(二)社会转型对我国的严峻挑战8

二、政府危机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0

(一)政府危机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11

(二)政府危机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15

(三)政府危机管理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的公平公正18

第二章 公共危机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21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内涵与特征22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一般概念22

(二)对公共危机事件认识的时代变迁24

(三)公共危机事件的特征表现26

二、公共危机事件的范围、类型及属性28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范围预设28

(二)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型细分29

(三)公共危机事件的性质判断35

三、转型期公共危机事件的现实危害及其表征36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现实危害36

(二)公共危机事件危害的现实表征38

四、公共危机事件的政府管理40

(一)政府危机管理成为政府应对危机的路径选择40

(二)政府危机治理的理论辨识与实践价值42

第三章 从管理到治理:主体格局与公民参与47

一、政府危机管理的主体格局与主体格局的发展47

(一)政府危机管理的主体格局变化47

(二)政府危机治理的内涵与过程49

(三)从政府危机管理到治理的发展趋势54

二、公民参与:中国政府危机治理的现实需求57

(一)公民参与理论概述57

(二)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59

(三)公民参与在政府危机治理中的作用59

三、政府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障碍因素分析61

(一)政府官员对于公民参与政府危机治理的意识淡薄61

(二)公民参与政府危机治理缺乏法律制度保障62

(三)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互动机制不足62

(四)公众参与危机治理活动呈现无序状态62

四、政府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63

(一)借鉴治理理论改造政府,转变政府官员理念64

(二)健全危机管理的法规体系,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65

(三)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畅通政府、公民之间的沟通渠道68

(四)提高公民危机参与的理性程度,增强公民自治能力69

(五)完善行政问责制,增强政府官员注重公民参与的意识72

第四章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社会资本74

一、政府危机管理语境下的社会资本释义74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74

(二)社会资本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具体化77

二、社会资本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81

(一)宏观社会资本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82

(二)微观社会资本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88

三、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社会资本缺失的表现及成因90

(一)信任缺失90

(二)规范缺失93

(三)民间组织缺失94

(四)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缺失95

四、提升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的社会资本路径96

(一)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97

(二)健全政府危机管理相关法律,规范参与主体行为98

(三)培养和发展民间组织,拓展民众参与网络100

(四)完善危机救助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公平101

过程篇105

第五章 政府危机管理的体系构建105

一、构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必要性105

(一)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使危机频发成为一种趋势105

(二)社会压力和冲突的增加使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06

(三)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成为危机频发和激化的诱因108

(四)加强政府危机管理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选择108

二、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110

(一)政府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110

(二)政府危机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111

(三)我国政府官员和民众缺乏危机意识113

三、构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对策114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114

(二)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116

(三)修正考核体系,防止出现虚假治理116

(四)进行信息披露机制改革,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完善危机信息管理系统117

(五)为政府的危机管理提供充分的物质和财政资源保障118

(六)加强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增强整个社会的危机应对能力118

第六章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预警能力120

一、政府危机管理预警能力的基本理论120

(一)政府危机管理预警能力的内涵120

(二)政府危机预警能力建设的意义122

二、政府危机管理预警能力的理想模式124

(一)政府危机预警能力理想模式的理论构想124

(二)国外政府危机预警能力的现实模式及其借鉴125

三、政府危机管理预警能力的困境128

(一)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困境的体制分析128

(二)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困境的法制分析130

(三)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困境的决策者素质分析131

四、政府危机管理预警能力的提升路径133

(一)重塑行政文化133

(二)再造政府危机管理组织体系136

(三)加强政府危机管理法制建设137

(四)提升政府决策者的素质139

第七章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143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理论143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143

(二)公共危机时期政府信息公开的特点143

二、政府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内容和渠道145

(一)公共危机时期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145

(二)公共危机时期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148

(三)公共危机时期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150

三、政府危机管理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152

(一)政府信息公开缺乏法律制度环境152

(二)我国政府的危机信息管理尚不完善154

(三)政府网站在危机信息公开方面发挥作用有限156

(四)政府官员和公众缺乏知情权意识157

四、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158

(一)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制定和出台的进程159

(二)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危机信息管理160

(三)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161

(四)完善公共危机时期政府网站的建设161

(五)增强知情权意识162

第八章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沟通164

一、危机管理与信息沟通系统164

(一)危机与信息沟通164

(二)信息与信息沟通的要素164

(三)危机管理中信息沟通系统的重要性167

二、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以SARS危机为个案168

(一)缺乏独立的信息机构168

(二)缺乏多渠道的信息沟通169

(三)公民知情权缺乏保障169

(四)信息管理方面存在问题170

(五)信息公开和发布存在的问题170

(六)危机公关意识不足,导致信息沟通障碍171

三、建立和完善全面、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172

(一)建立国家危机管理信息系统172

(二)培养信息管理人才173

(三)提高信息处理能力173

(四)建立双向透明的信息沟通机制174

(五)在危机时期正确发挥公共传媒的作用175

(六)维护公民知情权,实现危机管理的法治化176

第九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吉林市为例177

一、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应用概述177

(一)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应用现状177

(二)政府传统处置城市公共危机方式的局限180

(三)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与优势182

(四)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技术184

二、吉林市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186

(一)吉林市及其公共危机案例186

(二)吉林市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87

(三)吉林市公共危机管理工作进展情况188

(四)吉林市政府做好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192

三、吉林市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和前景193

(一)吉林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累积基础193

(二)吉林市公共危机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194

(三)吉林市公共危机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前景分析199

对象篇207

第十章 城市公共危机中的政府治理207

一、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基本理论207

(一)政府危机治理的内涵207

(二)政府危机治理的过程208

二、城市公共危机中政府治理的现状与问题210

(一)我国城市危机治理的最新特点211

(二)我国城市危机治理能力的缺陷212

三、国外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经验及其借鉴216

(一)国外城市危机治理的实践经验与特点217

(二)对我国城市危机治理能力建设的借鉴与启示219

四、提升我国城市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对策223

(一)构建科学的危机治理中枢系统223

(二)构建有效的危机治理保障系统227

(三)构建畅通的危机治理信息系统229

(四)构建有序的危机治理参与系统230

(五)构建健全的危机治理评估系统231

案例(一)松花江污染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反思237

一、松花江污染事件回顾237

二、松花江污染事故原因分析247

三、松花江污染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反思250

案例(二)“7·10”北京暴雨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反思255

一、暴雨突袭北京城255

二、政府的紧急应对256

三、“7·10”暴雨原因初探260

四、城市防灾减灾的理性反思264

第十一章 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271

一、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271

(一)在数量、规模和频率上呈上升态势271

(二)群体性利益问题日益突出271

(三)形式复杂,处置难度极大272

(四)行为过激,破坏性日益严重272

(五)组织性趋向明显273

二、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273

(一)国有企业改制、转制过程中,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273

(二)社会保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矛盾相对突出273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反映的问题比较典型274

(四)一些领导干部大局意识和群众观念淡薄,甚至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274

(五)一些领导干部政策观念不强、决策失误275

(六)一些群众维权意识增强,但守法意识普遍薄弱275

三、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途径275

(一)正确处理改革与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集中精力解决当前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275

(二)从源头上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减少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277

(三)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转变工作作风278

(四)明确责任,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278

(五)建立和健全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279

案例:重庆万州群体性突发事件280

一、背景介绍280

二、事件分析282

三、有效减少并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287

第十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290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理论概述290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290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概述294

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存在的问题302

(一)公共卫生投入不足302

(二)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303

(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制不健全304

三、改进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对策306

(一)增加公共卫生投入306

(二)合理分配公共卫生资源306

(三)提高政府公共卫生危机治理能力307

案例:“非典”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反思309

一、非典型肺炎事件回顾309

二、“非典”事件快速蔓延的原因分析316

三、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对策318

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危机管理321

一、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理论概述321

(一)自然灾害概述321

(二)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概述327

二、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328

(一)缺乏完善的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体系329

(二)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331

(三)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滞后332

(四)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区域不平衡性332

(五)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府际不平衡性333

(六)缺乏完善的危机防范教育和宣传机制333

三、提高我国自然灾害危机治理能力的对策334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334

(二)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体系和机制334

(三)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机构335

(四)扩大社会资本,完善社会动员救助机制337

(五)完善自然灾害的国际治理机制337

案例:“5·12”汶川地震中的政府危机管理反思339

一、汶川地震回顾339

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对策348

后记352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