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地方戏剧改革纪实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中国地方戏剧改革纪实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464050.jpg)
- 叶炳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1063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6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6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中国地方戏剧改革纪实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北京1
中国评剧院近五十年艺术轨迹 张玮 冯霞1
枯木逢春发新枝 侯玉山16
河北梆子艺术家李桂云 王登山28
天津52
天津戏曲创作五十年综述 夏冬52
蓬勃向上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陈绍武61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赴港演出记 童稚69
回忆老一辈革命家关心河北梆子小演员的往事 甄光俊75
回顾天津小百花剧团所走过的路 王守义 岳安83
李耕涛市长与天津小百花剧团 甄光俊95
五十年来天津的评剧 赵德明107
我一生爱好的是舞台 筱少卿119
山西134
丁果仙的表演艺术 张仁健 李守祯134
贾桂林的艺术生涯 武承仁140
长春市的地方戏剧改革 王兆一158
吉林158
宋振庭与吉剧的振兴 吕树坤163
上海174
上海京剧院扫描 石迤174
上海昆剧发展简述 蔡正仁180
我与《司马相如》 岳美缇186
用“心”去演戏 许镇华192
我演《借茶·活捉》 梁谷音196
沪剧创作演出记述 上海沪剧院202
难以忘却的往事 袁雪芬224
从梁祝文化的演变看越剧改革的前前后后 范瑞娟241
难忘《梁祝》进京及其他 傅全香257
江苏263
从传统“吃戏饭”到有时代责任感 张继青263
新中国建立后江苏扬剧的发展 陈德溥274
太湖一枝梅--锡剧 金毅287
浙江298
浙昆进京演《十五贯》回忆 钱法成298
随周传瑛老师学艺散记 汪世瑜313
记改革发展中的浙江京昆艺术剧院 汪世瑜 汪琴烜327
女子越剧的曲折发展 吴戈343
浙江越剧的男女合演 何贤芬360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纪事 胡志红380
“小百花”丛中的茅威涛 赵征396
“小百花”芬芳沁澳门 雷蕾412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成功之路 何信恩 谢涌涛417
周总理与《采茶舞曲》 周大风433
浙江的戏曲音乐改革 周大风442
新中国绍剧的变革与发展 何信恩 谢涌涛451
忆周恩来总理对婺剧的关怀 吴汉能465
人才辈出自强不息的婺剧 吴汉能472
宁波甬剧团的第三次辉煌 陈方488
瓯剧的振兴 李子敏499
安徽505
黄梅戏的梅开三度 柏龙驹505
严凤英与黄梅戏 杨杰515
记安徽黄梅戏首次赴台湾演出 黄新德531
徽剧走过的曲折道路 刁均宁539
我与福建戏改 陈贻亮552
福建552
泉州地区“戏改会”工作漫忆 黄梅雨560
高甲戏《连升三级》的编演与浮沉纪实 张伯萍566
梨园戏两部戏曲片拍摄散记 苏彦硕577
追记传统剧目革新家陈仁鉴先生 李国庭587
闽南第一丑--柯贤溪 吴迪603
编演布袋木偶戏《大名府》的缘由 陈虹616
记木偶艺术改革家黄奕缺 沈继生623
赣剧继承和发扬弋阳腔略述 毛礼镁631
江西631
难忘的回忆 潘凤霞636
我是饶河戏(赣剧)第一位女小旦 石祁香639
采茶戏艺涯四十年 丁少年645
悠悠赣傩重放异彩 张慧荣 涂苏中651
下册661
山东661
与观众同呼吸的山东梆子戏 马建中661
从莱芜梆子《红柳绿柳》演出谈起 马建中667
忆吕剧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 纪根垠674
柳子戏《孙安动本》演出前后 纪根垠682
五音戏与鲜樱桃的表演艺术 王晓家690
河南700
河南现代戏的发展道路 刘景亮700
豫剧《朝阳沟》四十年的回顾 许欣709
湖北722
湖北汉剧出访演出散记 方月仿722
楚剧的新生和武汉市楚剧团的发展 刘志斌739
湖北黄梅戏 余笑予745
湖南751
坐在人民大会堂中的联想 刘赵黔751
《桃花汛》导演思绪 余谱成760
导演《八品官》的改革探索 张建军766
忆为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演花鼓戏 李小嘉773
情交戏谊 缘结须生 刘春泉781
忆湖南省祁剧代表团赴京、津等地演出的盛况 朱诚790
广州地区粤剧团体的变革和发展 何杰章803
广东803
回到新中国的马师曾 莫汝城812
思忆添力量 红线女827
“小生王”白驹荣的舞台生涯 尚耶841
罗品超表演艺术的美学拓展 陈酉名855
奇伶靓少佳 何建青862
记半个世纪我与粤剧的不解之缘 林榆872
粤乐之家 刘玲玉893
潮剧编剧家谢吟 李平900
记著名潮剧演员洪妙 文舒 维豪909
潮剧名旦姚璇秋 未名915
广西920
我的舞台新生活 尹曦920
彩调剧《刘三姐》 包玉堂936
我的艺术情缘 黄婉秋951
《三朵小红花》是怎样盛开的 周民震959
粉墨登台数十年 全心全意为人民 潘楚华966
海南975
南国梨园一枝花--琼剧概貌 李放975
川剧《柳荫记》剧本的改编 卢耀武979
重庆979
戏改干部与戏改工作 李行982
我们是如何整理川剧剧目的 张民权987
从新蜀木偶剧社到重庆木偶艺术团 何明孝 谭众994
四川999
川剧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彭长登999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纪事 胡度1009
周总理关怀川剧改革 曾荣华1017
川剧《巴山秀才》创作和演出回顾 南国1021
荒诞川剧《潘金莲》的创作和演出 王守一1034
川剧热浪 漫卷西欧 蔡文金1039
微澜起惊涛 徐棻1045
一个平凡的我 田蔓莎1055
康定木雅藏戏及《琼达和布秋》的改革 张央1063
饮誉中外的南充大木偶 李发海1073
王永梭和他创始的谐剧 江润媛1081
紫光灯火 罗渊1087
忆李宗林市长扶持川剧之事迹 罗渊1092
川剧《红梅赠君家》改革实验的前前后后 夏阳1111
神话故事川剧《芙蓉花仙》 黄光新1122
川剧一代名伶陈书舫 李国林1136
不懈追求 锐意进取的杨淑英 蒋维明1146
贵州1154
周总理光辉题词哺育的剧种--黔剧 马非天 刘玉珍1154
敬爱的周总理,黔剧演员深深怀念您 刘玉珍1162
回忆贵州省花灯剧团的发展历程 罗江禹1167
戏剧活化石--傩戏 唐世荣1174
记德江傩堂戏面具在京展出 安高科 黎世宏1180
安顺地戏面具 帅学剑1186
牢记周总理对我的谆谆教导 申丽珠1194
云南1194
陕西1199
忆西安易俗社出省巡回演出的盛况 柳滨 一中1199
西安市五一剧团坚持戏剧改革的回顾 李爱琴1218
秦腔《西湖遗恨》改编探微 杨通民1229
秦腔,令欧洲人倾倒 杨玉坤1237
我在戏剧改革中的成长历程 李梅1243
重排秦腔传统戏《打柴劝弟》 李小锋1258
《十二把镰刀》的续演 张新尚 杨荣荣1270